APP下载

晋江经验十赞

2018-10-11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28期
关键词:晋江经验企业

■ “晋江经验”不仅是晋江的经验,也是福建省、我国东南沿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是中国民营经济、非公经济从孕育到成长、从发展到壮大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实践。学习和弘扬“晋江经验”,是我们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一课。

晋江的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光辉历程的一个缩影。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七下晋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完整总结并提出了“晋江经验”。近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纷纷对“晋江经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晋江经验”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和逻辑线索?在新时代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与启迪?透过上述媒体报道,为您探寻“晋江经验”加快改革开放、保持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和行动指南。

1 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是最鲜明的特色

一赞:“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

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冒着酷暑来到晋江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村,带着一连串问题调研。基于这次晋江之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2002年8月20日,习近平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2002年10月4日,习近平在《福建日报》发表《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万字文章,对“晋江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2017年,晋江全市GDP为1981.5亿元,增长8.2%,是1978年的1366倍;财政总收入212.23亿元,是1978年的1158倍。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本文重要信源】

1.人民日报:践行“晋江经验”探索与实践系列报道;2.求是:“晋江经验”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3.福建日报:勇立潮头——“晋江经验”启示

二赞:“晋江经验”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典范

“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是引领福建加快改革、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财富。2011年,福建省委在晋江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深刻学习领会“晋江经验”的精神实质。对照“晋江经验”,提出“谁在解放思想上领先,谁就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年底,“晋江经验”首次被写入福建省党代会的文件。

2014年5月,福建30名企业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以《敢于担当 勇于作为》为题,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企业改革发展建言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企业家们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不断做大做强,促进联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晋江民营企业已达到5万多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4年位居福建县域首位,连续17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前十。

三赞:让实体经济成为“传家宝”

每到晋江发展的关键时期,市里都会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品牌立市、鼓励研发创新、吸引各类人才等措施实实在在,保障和激励企业坚守实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已建成纺织服装、制鞋2个产值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材陶瓷、食品饮料、纸制品、装备制造、化纤等5个产值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产值超亿元企业逾800家,上市企业46家。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中,来自实体经济的贡献占比达60%以上,由实体经济创造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占比都在95%以上。晋江的产业发展逐步从粗放的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生产模式,转化为集约、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晋江经验”大事记

【决策看点】

●晋江的发展变化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始终在习近平的观察视野内。2002年8月和10月,《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先后刊发习近平的署名文章,向全国总结推广“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促发展,立足本地优势、强化政府服务、发扬拼搏精神,通过激活民营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指出“‘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

四赞: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是“晋江经验”的精髓之一。在“晋江经验”基础上,泉州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一方面,引进一批与当地传统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企业,打造了液体色母、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主抓高科技产业带建设,培育了以晋华项目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以泉州“芯谷”南安园区为主要载体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不断拓展新的产业领域。

2 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关键位置

五赞:注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方向的“晋江经验”成功的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当地良好的政商关系。向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诚信守法经营倡议书》,在各镇级商会成立惠企政策宣讲团,2016年以来共举办30多场政策宣讲会,参加企业家达1400多名。举办“预防职务犯罪”等多场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家达500多人次。教育党员干部在与非公有制企业的交往中能“亲”、敢“亲”、会“亲”,不掺私心杂念、不搞利益勾兑,做到有底线、有距离,保持“亲密”又不失“分寸”,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成立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中心,建立优惠政策咨询、对接、导办、兑现受理“一条龙”服务机制;

搭建政企沟通互动平台,为异地的晋商回乡投资创业服务;

与中国外贸中心建立联系机制,及时传递国内外优质经贸展会资讯,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稳妥“走出去”;

创办“企业精英下午茶”“企业大讲坛”,开办“领航计划”企业总裁研修班,邀请知名人士开办专题讲座;

搭建商会平台网络,以党建工作带动商会发展;

依托异地商会,推动本土企业与10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216家企业与80多所高校长期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合作;

镇级商会成立5家民资管理金融机构,吸引超5亿元民间资本,为531家企业转贷3000笔、金额超150亿元;

以商会为平台,与银行签订授信协议,2015年以来共有18家商会与银行签订授信协议,授信额度超350亿元,已为81家会员企业发放贷款超10亿元……

亲清政商关系,极大地激发了政企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样的环境中,晋江人更加敢拼、能拼、会拼。

六赞: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

本世纪之初,为打破“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的困局,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泉州市以优化产业集群结构为着力点,大力支持上市企业,短短几年内就推动形成了百余家行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目前,泉州市已形成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等6个千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福建已形成11个千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

【决策看点】

●2017年10月15日,晋江正式获得2020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举办权。这将是该赛事继1998年落地上海之后第二次来到中国,晋江也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举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县级市。数据显示,晋江体育产业在全国较为突出,2017年产值达到1700多亿元。

主流媒体聚焦“晋江经验”

3 全面协调发展是“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

七赞:让外来人口享受市民待遇

发展为民,发展惠民。晋江每年将65%以上本级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构建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七大民生体系,许多领域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探索新农合跨省异地结报,率先实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即征即保”,率先实现治安巡逻村社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110万外来创业务工人员享受30项市民待遇,真正让外来人口“引得来、留得住、融得入”;率先实行公办高中和中职学校免学费,每年都有超过4万名学生受益;率先实行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和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

八赞:晋江成为新型城镇化全国试点

这些年,晋江加快补齐城镇化短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成为全国试点,城乡品质在新型城镇化中脱胎换骨。

看理念,把全市649平方公里作为一座城市来统筹规划建设,真正实现全市一座城、城乡一体化。看布局,加快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6+1”(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化、环保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整合教育、卫生、文体、市政配套、社会福利等资源,打造晋江任何地方15分钟内上高速、市区20分钟内到达任何一个镇、各镇之间30分钟内通达的“152030”快速交通圈,以及海陆空铁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看内涵,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清水净海、治污减排、环卫保洁等四大专项行动,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4.04%,绿地率达39.9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7%以上。房价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都能在晋江买得起房、住得起房。

晋江逐步从一个“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的“特大镇”,成为一座生态宜居、功能完善、初具规模、“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成为全国中小城市样板。

【决策看点】

● 7月 11日,《 法 制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回首“晋江经验”诞生以来的这些年,有一条主线始终清晰,那就是以法治护航经济发展,以法治推动社会进步。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晋江经济的基础和源动力。“假药大案”之后,晋江人痛定思痛,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诚信的市场经济就像没有地基的大厦,起得越高,倒得越快。在今天的晋江,企业无不以守信为荣、失信为耻,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这种“良币驱逐劣币”的良好局面,不仅是道德教化的作用,更是司法助力的结果,晋江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从来都不手软。

4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九赞:晋江党员“尖刀连”很厉害

“党员组成尖刀连,越是艰险越向前。”多年来,每逢重大任务,晋江市委都会集中抽调全市各地各级党员干部中的精兵强将,组成“尖刀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直至保障项目准时、优质完成。这是一项没有写成文字的制度,形成了一个个基层党建的生动案例。

2016年4月,抽调的80名干部正式组建团队,全部为党员;5月,敲定办公场所,成立临时党支部,分成8个突击队小组;6月产业基金成立;7月开工锣敲响,9月桩机进场,10月集中动工。前奏刚完,一道意想不到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项目需要配套建设一个专用变电站,变电站低压侧出线采用20千伏电压等级,但此前福建全省从来没有采用过这种电压等级。国网晋江供电公司上报福建省公司实施特事特办,短时间就完成全部审批手续,同时密切跟踪协调工程进展,提前半年完成送电。

“越是困难重重,我们越是依靠党建的力量,凝聚人心,形成合力。”2017年10月,内存项目主体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筹备组获得“福建省青年突击队”称号。

十赞: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搞得好

晋江在全国首创非公有制企业“二带十”区域化党建模式,将全市19个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划分成10个片区,每个片区由市委选派干部脱产挂职,并选取2家党建基础好、阵地设施齐备、党务力量较强的龙头企业党组织,辐射带动周边10家以上相对薄弱的企业党组织,围绕共建机制、共抓组织、共办活动、共塑文化、共创品牌、共享资源的“六共”要求,签订党建联盟协议,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形成党建共同体。

早在民营经济起步阶段,晋江就同步思考探索在非公经济领域开展党建工作。1986年,恒安成立了晋江首个民营企业党支部,经过30年发展,晋江已有非公企业党组织1236个(另有“兼合式”党组织347个)、党员6504名,涌现出恒安、安踏、361°、优兰发等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被确定为福建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和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

猜你喜欢

晋江经验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红楼梦》网络同人小说述论*——以晋江文学城为中心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晋江小吃
不等式的应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