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低血糖昏迷急诊患者的救治和护理体会

2018-10-10林巧珊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昏迷低血糖糖尿病

林巧珊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低血糖昏迷急诊患者的救治方法,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7年6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按照干预方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化急诊救治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例施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0.3%(26例),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应施以系统性的救治与护理干预,以优化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救治与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5(a)-0115-02

低血糖是指在任何因素的作用下,而导致机体中血浆葡萄糖浓度<2.8 mmol/L,为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常见一种并发症,意识障碍、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等是其主要临床症状。在低血糖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危构成威胁。在老龄化社会中,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使家庭与社会承受一定经济压力[1]。采用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干预,是提升低血糖昏迷急诊患者治疗有效率,优化生活质量的有效办法。该文对2012年4月—2017年6月82例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归纳有效的救护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临床症状与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临床对低血糖昏迷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按照救护方法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43~73岁;就诊前意识障碍持续时间0.5~1.8h;即时血糖水平0.8~2.5 mmol/L。观察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44~72岁;就诊前意识障碍持续时间0.6~1.7h;即时血糖水平0.9~2.6 mmol/L。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救治与护理干预,包括心电监护,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吸氧治疗以确保呼吸通畅性,静脉推注40~100 mL 50%的葡萄糖,在患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情况下,则继续静脉滴注200~450 mL 10%葡萄糖,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停药。

1.2.2 观察组 施以系统化的急诊救治与护理干预。

①救治措施:对患者进行全面查体,对其发病时症状与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进而解析疾病发生原因,做出正确诊断。结合患者并年轻严重程度以及诱发因素,静脉推注40~100 mL50%葡萄糖,若患者没有清醒,就继续给予100 mg 20%甘露醇+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待患者恢复意识后,给予2~3块糖果,或1~3勺蜂蜜,在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后可进食适量饼干、米饭等。

②护理干预: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其血糖水平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患者瞳孔、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情况。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会采用口服降糖药方式治疗,误服或重复服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昏迷患者在意识清醒后血液中的降糖药物浓度依然很高,药效没有完全发挥,故此可能再度昏迷。在对该类患者救治中,需定时监测血糖病观察生命体征,以确保异常发现与处理的时效性。患者苏醒后及时补充食物与水分,以协助其恢复体力。同时加强安全防护,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焦躁、抽搐可能会产生意外伤害,故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意外。大部分低血糖昏迷患者苏醒后会产生紧张、恐慌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平抚患者焦躁情绪状态,协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理,控制血糖水平。此外,由于起病突然,患者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可能会过度顾虑各种后遗症。此时护理人员应做好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工作,抚慰患者烦躁情绪,以沉着冷静态度配合急诊救治工作,为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提供支持。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采用痊愈、有效、无效3个级别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①痊愈:经1 h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稳定,体征与各项指标处于正常范畴中;②有效:经治疗2 h后,血压、血糖水平逐渐恢复,病情基本稳定;③无效:不符合以上评价标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3.2 平均苏醒时间

1.3.3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共包括躯体角色、情绪角色、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越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0.3%(26例),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苏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21.2±8.5)min,对照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47.5±12.6)min。可见,观察组喊着平均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健康评分为(82.67±6.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3.98±5.12)分,且各功能評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老龄化社会推进,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助于逐年上升的趋势,有关报道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9.7%,患病人数高达1亿[2]。控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但患者在降糖治疗期间,可能会由于药物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此时患者交感神经矛亢奋状态以及中枢神经功能异常,易产生昏迷,该种症状被称之为低血糖昏迷。诱發低血糖昏迷的因素复杂多样,故此该病症很可能被误诊为由他类疾病诱发的,在昏迷状态持续时间>6 h,就会使患者大脑功能遭到损伤,重者死亡[3]。

在对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救治过程中,一定要整体分析患者的疾病状况、发病原因,在明确具体情况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施以救治方法,以提升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4]。对该次救护工作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常规急诊救治方法,能够纠正患者昏迷状态,改善低血糖症状,但是无法做到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再复发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该文笔者认为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是早期准确诊断,而早期诊断依靠全面询问病史、及时监测血糖水平,推荐把指尖血糖测定设为急诊科常规检测项目[5]。在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检测时间相对较长情况下,对疑似低血糖昏迷患者抽取血液标本后,不必等待检测结果就需静脉注射 50% 葡萄糖 40 mL,一旦延误治疗时机可能产生致命性危害,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上述救治方法的应用,即便是高血糖昏迷患者,也不会产生明显损害[6]。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预防重点如下: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严格管理饮食;③适量运动;④合理服用降糖类药物。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苏醒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系意义(P<0.05)。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产生低血糖昏迷症状,应尽早施以系统性的救治与护理干预,以优化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湖浙, 王永. 急诊救治31例老年低血糖性昏迷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4, 24(2):123-124.

[2] 宋志慧, 张宁, 张帆. 29例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分析[J]. 医学信息, 2013,16(16):381-382.

[3] 王婷, 赵倩. 40例低血糖性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 2017,43(7):35-36.

[4] 林辉凤, 曾智慧, 谢立志,等. 急诊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45(4):159-161.

[5] 阿孜古力·托合提, 姜兴.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急诊救治方法与效果评估[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41(10):90-91.

[6] 王超, 任孝昌. 急诊救治方法救治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6,13(2):125-1267.

(收稿日期:2018-02-14)

猜你喜欢

昏迷低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护理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