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减负”还是“添忧”
2018-10-10陈弘毅吴剑锋
陈弘毅 吴剑锋
有家长质疑,学生日常作业繁多,增加“电子书包”意味着增加了海量知识点和题库,不过是“大书包里又装了小书包”,不利于学生减负
新学年,福建泉州部分家长反映,其孩子所在学校引入“电子书包”用于课堂教学,让家长自愿选择购买。此举引发不少家长的关注,并对“电子书包”的弊端表示了担忧。
教育专家则认为,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电子书包”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课堂交互式教学有帮助。
“电子书包”,到底该不该使用?
与分班挂钩
徐先生的孩子就读初二,新生入学时老师曾为家长们演示了一款形似iPad的“电子书包”,称其包含收发通知、班级管理、收发消息、发布作业、发布成绩、考勤管理、家教秘书等功能,既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够促进电子信息化教育。
徐先生孩子所在年级有18个班,其中有8个“网络实验教学班”。老师在入学前的摸底考试后致电部分家长,告知网络实验教学班的上课进度较快,专门为考试成绩较好,且能够接受新型网络教学的学生准备。但前提是购买一款2000多元的“电子书包”,如果不购买,则视为放弃名额,自愿进入普通班。“不少家长认为,‘实验班肯定比普通班更好。”徐先生说,接到电话的家长基本都选择购买此款“电子书包”。
泉州市教育局教育资源配置中心主任高雄飞介绍,“电子书包”作为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项硬件设备,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产物,而推广该产品,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达到减负目的。
而高雄飞也坦言,目前家长对“电子书包”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因此泉州市还处于小范围试点阶段,部分非试点学校在推进过程中将是否购买“电子书包”简单地作为分班依据,处理方式欠妥。
利与弊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电子书包”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种实现形式,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试验探索,但总体推行进程较为缓慢。
在网络上,不少家长对“电子书包”的弊端提出了担忧。有家长质疑,学生日常作业繁多,增加“电子书包”意味着增加了海量知识点和题库,不过是“大书包里又装了小书包”,不利于学生减负。除此之外,还曾有深圳家长在论坛上发出“关于停止推行电子书包的请求”,认为放任学生使用“电子书包”,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碎片化、独立思考能力和书写能力降低、诱发近视问题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荣伟认为。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重要。“电子书包”将书本整合到一个电子终端中,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课堂交互式教学有帮助。
高雄飞也认为,“电子书包”的许多特色功能,例如抢答、集体答题、答题鼓励、拍照上传答案等,能够增强课堂互动性,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老师得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学结果分析更为高效。
“但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任何教学辅助工具都要在有助于实现更好的教学目的原则下使用。‘电子书包如果没有在教师正确指导下使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电子设备依赖、冲击纸质书及传统阅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电子书包的费用不菲,在大多数学校暂不具备推广条件。”张荣伟说。
“如果老师能利用好‘电子书包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孩子學习效率,大部分家长都还是认可的。”徐先生说。
只是辅助学习的工具
教育界人士和专家认为,积极利用网络及先进教学技术加强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学校具体情况逐步试点,让社会逐步接受新事物。
张荣伟说,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学校,由教育部门设立试点,配置“电子书包”,引入到习题课、信息教育课等具体场景中,并严格限制使用范围,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确保学生用好“电子书包”实现相应的能力提升。
教育界人士认为,中小学阶段,重在学习“核心知识”,不能让孩子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电子书包”只是一个辅助学习的工具。在核心知识课堂例如数学课、作文写作课等,目前暂不宜推广“电子书包”。
泉州市教育局也明确表示,“电子书包”只是教学辅助手段,并要求市直各试点校科学使用电子产品,教师教学和布置作业不能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
高雄飞说,泉州市目前已建议各试点学校让学生和家长先体验,达到较大程度其识后再开展试点。试点学校将采用由班级家委会来商定,在每所学校设立若干试点班级。若家长同意,待“电子书包”开标后将对老师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的教学培训。如果家长都不同意,就将“电子书包”放在公共教室内,作为一个补充的教学手段,供学生体验。“使用‘电子书包,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场改革,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利用好‘电子书包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