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人,却得到一颗星星
2018-10-10
我有个闺蜜,年轻时候,喜欢一个男生,可以说是热爱了,彼此好到睡一张床相安无事,而这不是她要的境界,她希望他对自己有非分之想,坏起来。男生显然对她没有太大兴趣,觉得不是自己爱情菜谱里的那道,倒是做兄弟十成好。
问题是,我这位闺蜜,有更深更强更高的需求,两人需求出现剪刀差,她急啊,惆怅啊,痛苦啊。性急出才子,情欲一旦升华了,你不会变成哲学家就是银行家。她不知道哪来的灵感,突然就开始写带色的小说,之前,她滴字不沾的。
带着强烈情感需求,她下笔如有神,文章不长,但是看了会让人耳根发热,全身发烫……总之像是喝了烈酒。她文字撩人。
她寫这些小说,不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出名,只为“第一位读者”而作的,即她暗恋的那位哥们。她的初心是,让他看了,冲动起来,对她可以动手动脚。
后来她写着写着就成了一种习惯,而且从中找到乐趣与矿山,成了一位名利双收的女作家,文字越来越干净,写作让她解脱了。她的名字我就不公开了,也不要私信问。
只是,遗憾的是,她与他最后还是没有成为一对。爱情是可遇不可求。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成就非凡的人具有高度的性魅力,而且多情,最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情欲转换、升华的技巧。巨富者以及在文学、艺术、建筑与各种行业中获得卓越成就的人,背后都有异性或同性的力量在驱动他们。
延伸开来说,那些你追求不成功的爱一旦转化成友谊,这份友谊备感珍贵,要好好珍惜,带点爱情影子、元素的友情,才是最牢固、最热情的。我有个偏见,真正的友谊比爱情还宝贵,哪有那么多?所以有一个是一个,有半个也不错。因为友情不“实现”性,更客观,更倚重于感情、懂得与欣赏。
如果种瓜得豆,也请笑纳。
一个人一生会喜欢、迷恋、崇拜、热爱很多人,但是只能选择一个公示,剩下的怎么办?通通归顺到友情队伍里去,成为人生人脉资源。“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而是理解、默契——是要找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感谢所有陪我走到现在的人,尤其感谢打算仍然硬着头皮陪我走下去的人。
用更美的语言表达就是:爱一个人,却得到一颗星星。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最高的不是《圣经》,而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也是世界上外文译本总数最多的经典名著。
老子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很少。礼崩乐坏之后他知道周朝没有希望了,决定隐退,从函谷关出关时见到尹喜,尹喜请他为后世留下一本书,于是有了《道德经》。
德国电视台也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每四个德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收藏了《道德经》。有德国足球皇帝之称的弗朗茨·贝肯鲍尔几十年来一直随身带着《道德经》,运用老子智慧做出了很多重要的人生选择。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甚至在著作《世界文明史》中说,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的书籍。
英国哲学家克拉克甚至认为,现代经济自由市场原理的源头不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而是老子《道德经》的“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