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制,冷面未必不真情
2018-10-10
中国是一个从众感极强的国家,任何东西,都可能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不论是时装还是背包,不论是菜品还是饮料,一不小心,满大街都是爆款,曾经的开封灌汤包、河南的红焖羊肉、兰州拉面、四川的水煮鱼……到到处跳的广场小苹果、走出国门的大妈纱巾照、保健购药送旅游、人人皆扫的手机支付……什么都能成气候,前赴后继,甚至连宫斗戏、抗日神剧、偶像鲜肉剧也都一波波如潮而来。
只有一个例外,几十年前就出现,至今未全民普及,不温不火,那就是从制。
◎这绝对不是冷笑话 周六
说到饭桌上的AA制,想起一个笑话,据说某大学某系某班某男生,毕业后男生经常约餐,一到饭后买单时,此生必定大醉伏桌,怎么叫都“清醒”不过来。
其实本来大家有点轮流做东的意思,可是被他这么经常醉着,也搞不清该怎么“轮”了。就有豪爽大气的,嫌这么磨磨唧唧的太给老爷们跌份,干脆拍张卡在常去的酒店收银处,“以后每次我签单”!
长醉君有些被同窗小小不耻,有知情的说其实是他老婆管钱太严,每月给他的月钱太少。回去要,就是一场口战,他又不合同学的局,无奈出此下下策。
可是,自从大家强烈罢免了签单君,力推“AA”餐之后,长醉君“一觉醒来”,更加踊跃参加。也许经历过之前自己的尴尬,现在每次他都积极去买单,饭后把账单晒在微信群,大家按人数自觉算完付他。这既让大家约饭无负担,也巧妙避开了有人不习惯饭桌立即“算钱”的不适,深受好评。
AA,模糊了饭桌上主宾的概念,避免了由于有人买单而必然的众人对主请人的感谢、敬酒,也不用考虑什么主人座主宾座。这种平等的感觉,关照了每个人的自尊和感受,因此深受平民欢迎。
而大部分民间的AA没那么婉约,特别是一些老知青、老同学聚会,基本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开怀畅饮后,大声算账,几毛几分都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大家相见,叙谈往事,又彼此不欠人情,不用还礼。想来就来,没有负担,即使有条件好的,想买单请大家,也会被婉拒。
我参加过的聚会,有个老板,几次要请大家,但那几个条件不好的人,很坚决地说,你要买单,下次我们就不来了,虽然我们工资低,但参加AA制,还付得起。最后,老板饭后把大家领到马迭尔冷饮,每人吃了根冰棍(马迭尔冰棍小贵呦),才算罢休。鉴于此,我在一次聚会后,提议请大家坐船江北游,也被通过,于是,我们浩浩荡荡乘船过江,在太阳岛上一顿慢走,赶在日落前尽兴而归。
还有一种AA,其实就是一种轮流的概念,限于小范围的好友,一年之内,你请我请,是大家请大家,也是自己请自己。去哪,吃啥,无所谓不计较,图的就是好朋友一聚,聊聊天,喝喝酒,了却相思,没有风花雪月,友谊万岁。
也有把AA整变形了的,据说有几个同学约聚,点菜时,一个女生极有性格地说:我不吃菜也不吃饭,我就喝一瓶水,你们结账AA别带我啊,我这瓶水一会儿自己买单……大姐,你这是来见面的吗?我怎么觉得像是来砸场子的?
更有一个奇葩大姐,私人聚会,她居然整出“一饭两制”,饭钱她先垫付了,并说把消费一分为二,说她替一个和她好的女生买单,剩下的那部分你俩咋付我不管。还有,几毛几分的我就没算,也不用给我了——我请你们了。
爽气、霸道、精明的AA制,给大家带来不只是“惊喜”,还有脑洞大开。
虽说AA,其实还是情义在先,故千万別计较多少贵贱、他点菜贵了、她点的菜我不吃、合不合适等等,也不可能绝对平均,重要的是大家来去自愿,参否自由。
◎夫妻AA,情淡还是情浓? 小囡
有一对夫妻,从结婚开始就没合过钱,之前是发薪了就都放抽屉里,各拿各的,各花各的。中国家庭有个形象叫法,谁管钱谁就叫“掌柜的”。他俩开玩笑说,我家没有掌柜的,都是“伙计”,民主,平等。
可能是各自经济比较独立吧,从来没有因为鸡毛蒜皮琐事斗嘴打架,倒是因为电视上一些不相干的剧情,一些历史观点看法,打得不可开交。
家里换电视、洗衣机等开销,俩人基本都是AA,就连孩子去国外的夏令营,费用也是两人均摊。因为各自都有付出,所以都有发言权,议事简单粗暴:某事,同意,加入,出钱,走起;不同意,没你事,边去,也不能否决对方动议。
就这么奇奇异异地过来了,从饱受家人非议到渐被接受,日子过得反而相对平静。这些年,车也换了,房也换了,但这些个“大件”的消费,倒是复杂了点。他们清点家庭积蓄后,计算好各自可以负担的贷款,不像别人家一起还贷,而是各还各的,好像真的还贷压力没那么大!
话说儿子从小耳濡目染这些,也有自己的财务观。上大学时收到的礼金(爸妈把亲戚朋友的贺礼都给了他,每人每月各给少量生活资助),给妈妈买了一个她喜欢好久没舍得买的戒指。在宿舍他积极倡导宿友AA制,小伙伴们从宿舍用电到周末改善假期结伴出游,都合理AA,大家心理放松,无攀比无负担关系融洽。
AA看似亲朋好友都算账在先,似乎不重人情,其实细流涓涓,慢慢浸润,这种不大开大合的人际关系应该更适合现在注重个体感受、讲求私人空间的人际关系呢。
◎爱心从制,只与心意有关 豆角
随着时间流逝,那些在一个村长大的孩子、那些曾就读于一个高中的少年、那些在同一所大学度过青春岁月的同窗,事业发展各有千秋,经济状况大有相同。但只要心是热的,爱与金钱多少无关。
自从有了微信,把小张分散于天南海北的大学同学都汇集一处。有人留在一线城市住着几百万的房子仍在打拼,有人还在老家的小县城开家蛋糕店每日挥汗,有人走上经商之道成为经济富有的人,也有人时运不济十分贫困……但大家在一个群里就是亲密无间的高中同学,谁家有喜事,一呼众应;谁家碰上难事,一起上。
其中有位同学小李,本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后来老人、媳妇先后生病,这个家一下子垮了。但是他的儿子很争气,读书勤奋又懂事,去年还考上了重点大学。然而,就算每年一万多的学费和生活费,家里也承担不起。有位相熟的女同学得知他的状况,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号召大家伸把手,根据自己的能力,钱不在多少,都是心意。
只用了一天时间,钱就凑齐了。大家都是转账给女同学,女同学汇总后把捐款名单及数额私信发给每个人。100元的有,500元的有,2000元的也有。其实曾有富裕的同学私信给女同学,表示自己可以全部承担,也不必在群里说明。但女同学认为,还是大家一起来做更好,原因有二:不仅有钱的同学承担全部的义务;每个人的心意都是无价的。
后来大家都觉得这种方法甚好,因为同学的情谊是平等的,并不以钱的数目来衡量。
小王的情况又有不同。她的不少高中同学都是发小,老家都在一个城市,并且住得很近。后来小王为着更好的事业发展出国了,留下父母在国内。岁月如梭,小王在国外发展得越来越好,父母的年龄也越来越大。小王曾想把父母接到国外,但父母不愿意——实在住不惯。小王也不合得现在的工作,但父母始终是她一块心病,使她越来越焦虑。
幸运的是,她的发小们没有忘记她,也没有忘记她的父母。他们不仅逢年过节去看望二位老人,平时也经常打电话。只要谁有空,就去看一眼,并叮嘱二老如果有什么事一定给他们打电话,还留下一个电话名单。
慢慢地,二位老人也习惯了这些“孩子”,有什么好吃的总是招呼一声,大家也都不客气,谁有空谁就去。老人生病住院了,大家也是谁方便谁就排班,从来没有谁觉得自己付出多了,都不偷懒。二位老人由此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和亲人般的温暖。发小们也因为这件事而变得更亲密、更有担当。
小王自然也不含糊,只要回国必须做东请大家豪吃几顿,任何人有了困难她毫不犹豫地伸手。后来,还有几位发小的孩出国读书,她都竭尽所能地给予了帮助,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对小王和她的发小们来说,相比于朋友情谊,付出什么、付出多少,都微不足道。反面是这些甘心情愿的付出,让大家的感情更坚固。这种AA制的情感,无关谁多谁少,只求量力而行。人生在世,惟情谊不能算计。
有人总认为AA制是现代社会人情淡漠的产物,其实,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新人际关系,比起以往搂脖抱腰争抢掏钱的亲近,它看似冷面,但在一清二楚的表面下,维系的是一种更长远更理性并可持续发展的情感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