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信仰

2018-10-10刘厚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与法治学生

刘厚伟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交融,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趋向于多元化發展,传统的道德品质逐渐被人们忽视,人们的行为受其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的影响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更有部分学生的行为受其不良道德信仰的影响出现了逾越道德规范的过错行为或不良品德行为,降低社会文明水平的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对此,承担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工作应当以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为目标,着力促进构建学生积极的道德信仰,促成学生道德行为的转化。本文就当前的道德与法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信仰的措施,为全面提升人们的基本素质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道德信仰;道德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44-01

0

一、道德与法制教学现状

1.忽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在当前的教学实施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仍着眼于迎合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内容的取向,注重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的灌输,忽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忽视知识内容对学生主观情感和生活的影响,忽略了道德与法制承担着促成学生积极价值观念、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养成的作用。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所学生的知识不能为其所用,反而成为了学生的负担,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也难以体现。

2.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

新教材在教学资源上提供了更加多样的知识呈现形式,例如,在《友谊的澄清》这一节的教材中,便设置了“竞争和友谊”的对话情境。在情境中,有学生认为竞争能够激励自己共同进步,对手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友谊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升华,也有学生认为当自己竞争失败时,朋友会远离;还有学生认为真正的朋友是打不散的。这一思辨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更能通过情境的引入和学生实际经验的结合,增进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对友谊和竞争又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然而,在施教的过程中,却有部分教师轻视此类情境的创设,追求更“实在”的知识的记忆效果。殊不知,缺乏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结合、忽视学生主观体验的教学却难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连贯性、深刻性的认识,也就难以达成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更无法让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坚定的道德信仰。

二、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信仰措施分析

1.结合学生实际经验,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新知的获取往往基于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基础,优质的教学则应当从学生熟知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对情境的分析产生疑问和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便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观情绪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仰的建立。例如,在进行《青春有格》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根据教材中对学生思维和经验的安排,将“田字格”这一文字书写辅助工具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一熟悉的田字格,你会联想到什么?随后,引导学生积极的展开联想,并由教师启发和引导,书写文字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横平竖直的原则,我们作为家庭、班级和社会中的一员,也要受这样的规则的约束吗?你的生活中又有哪些方面要遵守外界规则的约束呢?随后,在循序渐进的展开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探究与思考。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从学生的基础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零散、不系统、不完善的生活经验中,逐步产生对生活规则的认识,从主观情感生也产生对行为规则的认可和信奉,从而强化了学生品德信仰的建立,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和使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为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体验,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妥善安置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少年与梦》这一节的教学中,新教材内容上设置了“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几种观点,请你辨析与澄清”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设置体现了教材对叙述个性化塑造的意图,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讨论和开放式留白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满足了教师施教过程中多样化的需求。对此,教师在进行这一节的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对本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让学生在组内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深化学生思想内涵,也为进行实现梦想就要从现实中付诸努力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奠基,促进学生坚定信仰和意志力的形成。

3.利用学生崇拜心理,发挥榜样的力量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其言行和观念都是与外界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外界环境对学生内部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在学生的观念和信仰建立之初,教师便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让学生在崇拜心理的作用下,向其看齐和模仿,使学生的道德信仰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建立美好的道德品质。

总结

学生的道德信仰对学生行为和选择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端正积极道德信仰的建立也促成了积极品德行为的发生。作为对学生品德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当站在学生的视角上,从道德情感和学生的主观体验出发,通过结合学生经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有效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逐步促成学生积极端正的道德信仰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2]张丙圣.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7,(24):27-28.

[3]邱凡英.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德育工作[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5):165-165.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与法治学生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赶不走的学生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学生写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聪明的学生等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