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经济研究文献的发展
——基于CNKI高被引论文大数据
2018-10-10陈秋红
陈秋红 朱 侃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100732;2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方面信息量指数型增长导致信息爆炸。在信息泛滥和信息超载的背景下,获取相关知识的难度也不断加大,人们陷入信息冗余和信息匮乏的双重困境中。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取得了快速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呈汗牛充栋之势,仅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共收录文献达1 443 421篇之多。如何从超负荷的信息中提取能反映农业经济学发展重要的、关键的知识信息,对我们从整体把握该学科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某一学科的发展是该领域学术共同体不断探索和积累的结果。而学科中的高被引论文是在“专家评议”确保其学术价值,并在发表后通过同行多次引用形成的,往往具有较大的理论突破或实践价值,且与学科内近期或中期的重要课题密切相关,能较真实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同行关注度和社会影响。本文将以被引频次为衡量指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领域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被引期刊论文来分析农业经济研究文献的发展,以便为学界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研究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经济与管理科学”下“农业经济”学科1978—2017年的高被引期刊论文为分析对象①进行数据提取的时间为2018年2月2日,文中有关数据的时间节点均为这一日期。。高被引论文的确定借鉴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推出的“基本科学指标”的界定方法:“高被引论文的入选标准是引用频次在某一领域和年份的前1%”②见《ESI FAQ 常见问题》(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n/training/ESI faq.htm#a2)。。将CNKI中“农业经济”学科1978—2017年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1的论文按年度分别进行排序,再分别选取各年排在前列的1%作为高被引论文,共获得样本文献3 944篇。
一、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总体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研究得到了巨大发展,在期刊论文数量增长的同时,论文质量(以历年被引论文数和高频被引论文数为依据)也有了较大的突破。
(一)年度分布状况
表1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CNKI共收录农业经济学科的期刊论文1 325 297篇③剔除了不可被引用的资料(例如消息、通知、书讯等)。,年度论文量整体上呈井喷式增长,1978年这一学科的期刊论文量仅506篇,而近十年年均期刊论文量高达73 240篇,该学科40年间的期刊论文量年均增长13.31%。其中,有被引的论文数为395 944篇,从绝对数看规模较为庞大,但其仅占该学科期刊论文总数的29.88%;零被引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70.12%,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领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小,对学科发展、新知识增加的贡献较小。
对表1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被引论文所占比例在1978—2017年总体上呈“倒U型”变化趋势。2006—2011年被引论文所占比例一定程度上逼近其峰值,这6年该学科平均有被引的论文占41.68%,在此前后有被引的论文所占比例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根据“随着引用自然科学参考文献比例的上升,文科论文的影响力呈现出‘倒U型’”这一社会科学论文影响力变化规律[1],这意味着,随着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学科交叉的特征愈发明显。
(二)被引频次分布状况
1978—2017年,CNKI收录的农业经济学科下的高被引论文共计有3 944篇,其总被引频次为461 922次,篇均被引频次约为117次。年度平均被引频次高于整体篇均被引频次的年份主要集中在1997—2008年,尤其在2000—2004年间,所有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均高于117次,佐证了世纪交替之际社会政治、经济等大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当时和今后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1和表2表明,被引频次为900次以上的论文共计11篇,占总高被引论文数的0.28%,这些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的经典文献,主要讨论农村土地利用(6篇为这一主题)等相关问题,同时涵盖了农村流动人口、农民增收、农民组织化以及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这些经典文献的发表在世纪交替社会各方面剧烈变化之际,作者均是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源期刊也均是在国内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图1显示,被引频次为200次以上的高被引论文累计有486篇,占12.32%;被引频次为50次以下的高被引论文累计807篇,占20.46%;被引频次为50~200次的高被引论文有2 652篇,占67.24%。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集中为50~200次。
表1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期刊论文及其被引频次的年度分布
图1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
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期刊分析
分析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期刊分布,能为学者提供细致的成果发表和评价、学术交流与走向的参考。1978—2017年,CNKI收录的3 944篇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来源于606种期刊,而所刊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为30篇及以上的期刊有19种(见表3)。改革开放以来,这19种期刊累计刊发高被引论文2 207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53.7%,也就是说,占相关期刊总数3%的期刊刊发了该学科一半以上的高被引论文。这些期刊构成了农业经济学科的核心区期刊。其中《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土地科学》《农业技术经济》《农村经济》为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专业性期刊,其他期刊多为与农业经济学科具有相关性的交叉学科期刊,整体上来说,这些刊发高被引论文量较多的期刊均为其所在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从高被引论文占各刊40年刊文量的比例看,《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农村经济》排在前3位,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发表高被引论文相对量排前列的3个期刊。
表2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的经典论文
表3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来源期刊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刊发高被引论文量排在前20%的期刊(121种)发表了78.7%(3 104篇)的农业经济学高被引论文,这一结果与期刊文献检索中的“二八定律”①即20%的核心期刊刊发了领域内80%的重要文献。基本吻合;累计有287种期刊(占刊发高被引论文期刊总数的47.36%)仅各刊发1篇高被引论文,总计发表的高被引论文仅占0.73%,其中也有大量诸如《政治学研究》《科研管理》《法学评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知名刊物,这些构成了农业经济学科的非核心区期刊。
四、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分析
学科的发展是该学科知识不断积累和创新的结果,核心作者是其中的骨干力量,而核心作者群的相关成果对其所在领域的研究具有导向作用。识别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的核心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该学科的主流观点和研究动态。本研究基于被引频次来筛选样本已经较好地确保了论文本身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借助科学的文献计量方式能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
(一)作者的发文情况与核心作者分析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高被引论文共涉及作者5 881人,其中高被引论文发表量为1篇、2篇、3篇、4篇、5篇、6篇、7篇、8篇、9篇和10篇及以上的作者数及占比分别为4 562人(占77.57%)、704人(占 11.97%)、271人(占 4.61%)、113人(1.92%)、77 人(占 1.31%)、46人(占 0.78%)、22 人(占0.37%)、20人(占0.34%)、14人(占0.24%)和52人(占0.88%)。相关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能持续发表高社会影响论文、持续引领学科发展的研究者相对较少。根据普赖斯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0.749*(其中Nmax为统计时间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在本文研究中,刘彦随累计发文量为61篇,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作者),计算得出M为5.85。因此,高被引论文发表量在6篇及以上的作者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核心作者(见表4)。该学科核心作者群共154人,累计发表高被引论文1 654篇,占42.14%。这些专家、学者在农业经济相关领域有多年的积累,研究水平高,是改革开放以来推动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研究骨干,其研究成果在领域内大多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将表4中的核心作者群与2006—2015年农业经济学科CNKI高被引论文和SSCI被引论文的核心作者群[2]进行对比发现,后者中的70%被涵盖在表4中,这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CNKI高被引论文部分核心作者持续且旺盛的科研生命力和创新力。
表4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核心作者群 (单位:篇)
(二)作者合作状况分析
文献计量学中常用作者合作度(即统计时间范围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和作者合作率(即合作论文量与总论文量的比值)两个指标来分析作者合作情况。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合作度和合作率分别为2.33和71.37%,各合作指标整体相对较高。表5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合作主要以2人或3人合作为主,分别占33.01%和19.93%,合计占一半以上;同时,这一时期该学科高被引论文各年的作者合作度和论文合作率整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相对较快,虽然近两年这两个指标有一定下降,但根据文献被引规律,未来这两个指标会不断提高。从现有研究对单一期刊的有关分析看,1995—2013年《中国农村观察》的这两个指标值为1.56和46.91%[3],《农业经济问题》1996—2000年、2000—2014年的这两个指标值分别为1.58 和 35.09%[4]、1.82 和 53.94%[5],1995—1999 年《中国农村经济》的这两个指标值为 1.42 和 34.9%[6]。进行比较后发现,改革开放40年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合作度和作者合作率明显高于较短时期单一期刊论文的这两个指标值。
表5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不同署名数的论文分布情况
相比于学科内其他论文,在农业经济学科起引领作用的高被引论文一般在研究上更深入,研究视角更广阔,研究更具有综合性。而合作论文更多地汇聚了不同学者的智慧或不同研究单位的研究特色,合作所形成的更复杂的知识结构、更多元化的选题范围、更具交叉性的研究视角、更具多学科特征的理论模型及研究方法等,都有利于提高合作论文的质量,从而为其产生较高社会影响提供了保障。可以预见,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农业经济相关研究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将进一步增加,该学科的合作研究趋势将不断加强。
(三)作者所属单位分析
农业经济学科的高被引论文作者依托其所在单位开展研究,所在单位的资金支持、学术交流、激励机制等对高被引论文作者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作者所属单位,能使我们更好地从宏观视角把握该学科科研力量的分布。对此,笔者基于样本数据提取了该学科高被引论文的第一单位,得到结果见表6。从表6可以发现: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第一单位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性,高等院校和相关专门研究机构是主体。除去改革开放初期因学术规范性意识较弱而没有署名作者单位①占总高被引论文数的4.82%,很难进一步查实其所在单位。的190篇(占4.82%)高被引论文外,其他3 754篇高被引论文共涉及第一单位749个。高被引论文发表量为10篇以上的72个单位(占9.6%)累计发表高被引论文2 457篇(占该学科高被引论文总数的62.3%),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研究的主力军,对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表6中发文量为30篇以上的18个单位(占2.4%),累计发表高被引论文1 586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40.21%,这18个单位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研究主力军中的中坚力量,是引领整个学科发展的关键单位。
第二,高等院校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的主要发表单位,其中“985”或“211”高校占据绝对优势。表7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累计发表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2 512篇,占63.69%,是发表该学科高被引论文的主要单位。其中,“985”高校与“211”高校占绝对优势地位,累计发文1863篇,占该学科高被引论文总数的47.24%;在表6中的18个中坚力量单位和72个主力军单位中,分别有13个单位(占72.22%)和42个单位(占58.33%)是985高校或211高校。第一单位为科研院所的高被引论文有921篇,占23.35%。在科研院所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主要研究单位,所发高被引论文占第一单位为科研院所所发高被引论文总数的近七成。其他性质的单位②主要指机关事业单位,例如农业农村部及相关事业单位、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他涉农的行政部门。另外,为了便于统计,将国外的高校也纳入“其他”的统计行列,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等。以中央和地方相关政府涉农部门为主,所发表的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相对较少。
(四)作者的地区分布状况③根据第一单位所在地区进行统计。
从表8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作者的地区分布广泛,除台湾、澳门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但分布非常不均匀,两极化趋势较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六成以上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分布在北京、江苏、湖北和浙江等高等教育大省,这些省份汇集了农业经济学科大部分的研究力量;而西部地区除陕西、重庆和甘肃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农业经济学专家的数量较少,学科的学术研究力量薄弱,因而高被引论文少。值的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学者在中国农业经济学研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其高被引论文为33篇,占0.88%)。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不断发展的中国农业经济与管理实践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且国内农业经济学者逐渐注重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表6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第一单位的分类统计结果
表7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第一单位性质的分类统计结果
五、改革开放40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获基金资助状况分析
基金项目资助对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是高质量学术成果形成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把握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受基金资助的情况,笔者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得到图2和表9,发现以下特征。
首先,获基金资助的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比①基金论文比=受基金资助的高被引论文数/当年的高被引论文总数。从整体上来说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在3 944篇农业经济学高被引论文中,获得基金资助的共计2 285篇,基金论文比为57.94%;这2 885篇论文共受到2 993项基金资助,篇均基金数为1.31项,这两个指标同样远高于农业经济学单一重要期刊的有关水平①1995—2013年《中国农村观察》刊文的基金论文比和篇均基金数为37.19%和0.59[3];2000—2014年《农业经济问题》的这两个指标值为 40.82%和 0.72[8]。。图2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比和资助基金数均为0,而在此之后,基金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比在整体上快速上升②虽然近几年部分指标有所下降,但根据文献的引用和被引用规律,从更长远的时间段看,这些年份的相关指标会继续上升。。这说明,随着农业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实现研究突破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基金资助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8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情况
其次,获资助的基金数整体上不断提高。图2显示,在1991年实现获基金资助数量零的突破后,年度基金数不断提高,最高的年份突破300项。虽然2015年后年度基金数有所下降,但这主要是由于发表后的时间还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年份高被引论文的基金项目数将不断提升。获资助的基金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的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相关科研经费和科研立项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对具有较高社会影响的学术成果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再次,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获资助的基金数为1项的论文有2 337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78.07%,获1项基金资助的论文占主体。同时,获得多项(2项或3项及以上)基金资助的高被引论文比例不断提升(见图2)。不同科研基金项目间的交叉,反映了不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交叉,对提升农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图2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基金资助情况
表9 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高被引论文获资助的排前十的基金所占比情况
最后,资助基金相对集中,且多为国家级主要基金。改革开放以来,高被引论文获资助排前十的基金项目共计1 840项,占资助基金项目总数(2993项)的61.48%,资助基金呈高度集中趋势。排前十的基金项目均来自国家级基金(见表9),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比重占比较高,这三大基金的项目数约占高被引论文资助基金项目总数的四成以上。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级主要基金项目对推动农业经济研究的发展发挥了主导作用。
六、总结
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基于1978—2017年农业经济学科CNKI高被引论文大数据,分析了其在来源期刊、作者、资助基金等方面的分布特征与演进规律,以期从期刊论文视角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研究文献的发展,并从侧面体现整个农业经济研究学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研究表明: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研究发展较快。40年间,学科期刊论文量年均增长13.31%,有被引论文约占三成,其各年所占比例总体呈“倒U型”变化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刘彦随、曲福田、孔祥智、张凤荣、黄贤金、黄祖辉、吴次芳等152位学者作为核心作者,发表了其中4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对推动农业经济研究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等19种中文期刊累计刊发了一半以上的学科高被引论文,是中国具有较高社会影响的农业经济研究成果的国内主要展示平台;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72家机构作为CNKI高被引论文的高产单位,对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研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相关基金项目的增多以及合作的增强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研究的发展。40年间,农业经济学高被引论文快速增长的基金论文数、基金论文比、篇均基金数和获多项基金资助的论文比,显示了基金资助对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发展的极大推动,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主要基金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农业经济学高被引论文各年的作者合作度和论文合作率整体上不断上升,学者尤其是不同学科学者间合作的增强在为提高成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的合作研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