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深基坑“垫层换撑”体系的建立与施工技术研究
2018-10-10孙志国
孙志国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1 工程概况
宁波绿地中心工程基坑由4个地块组成,基坑周长885 m,面积41 000 m2,最大开挖深度标高-23.0 m。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形式,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整体设置3层地下室,地上由5座塔楼及附属裙房组成。
该工程基坑周边环境复杂,紧邻市政道路,基坑北侧为外滩大桥、东侧为汽车下行通道、东南角为文物保护建筑,其中基坑西侧紧邻地铁2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距离本工程地下室最近距离仅有11.5 m,基坑四周为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大量市政管线。
为降低大面积开挖风险性,基坑采用“化整为零、分区顺作”,将整个基坑划分为10个分区,不同步进行开挖施工(图1)。
工程场地土层从上到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②1黏质粉土、②2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③淤泥质粉质黏土、④淤泥质粉质黏土、⑤1粉质黏土、⑤2粉质黏土夹粉土、⑥粉质黏土、⑦粉质黏土、⑧1含黏性土粉砂,其中⑤2层为微承压含水层。
工程基础底板厚800、1 150、3 150 mm,基础底板标高-15.1 m,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垫层,设计垫层厚200 mm,工程基底含有大量集水坑、电梯坑、柱承台等坑中坑。
图1 基坑平面位置
2 工程基坑特点、难点分析
2.1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苛刻
由于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尤其西侧紧邻地铁2号线车站及区间隧道,基坑监测深层水平位移报警值为50 mm。邻近地铁隧道侧30 mm,根据地铁有关部门要求,基坑施工时地铁隧道沉降及水平位移报警值为7 mm,变形极限值为10 mm,基坑开挖必须确保其万无一失。
2.2 场地内土层条件差
本工程场地②2、③、④层土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呈流塑状,较为软弱,物理力学性质相对较差,厚度较厚,基坑开挖范围内主要以②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为主,软弱土质提高了基坑施工风险。
2.3 工程基底含有大量坑中坑
由于工程基底存在大量的电梯坑、集水坑、柱承台等坑中坑,基底标高不一,延长了土方开挖时间与底板形成时间,进而延长了基坑暴露时间,对基坑变形造成较大影响,加大了基坑风险。
3 “垫层换撑”体系建立研究思路
为了使基础垫层可以有效作用于围护体上,并且给予基坑围护体足够的支撑反力用以防止基坑变形,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基础垫层被坑中坑放坡而导致断开,垫层无法成为整体进行受力。
2)基坑开挖速度慢,基础垫层形成时间较长。
3)基础垫层强度低,受力面积较小。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制订相应措施,使建立起来的“垫层换撑”体系提高垫层的整体连续性、作用强度、缩短土方开挖时间,使垫层快速又有效地作用于围护体,形成支撑,给予底板换撑形成的充分时间,从而达到控制基坑变形、降低基坑实施风险的目的[1-5]。
4 “垫层换撑”体系实施
4.1 在坑中坑内设置型钢传力杆件,保证垫层连续性
在工程实施中采用型钢作为传力杆件并将其置于坑中坑顶部两侧,型钢端部设置边梁,坑顶四周采用配筋加厚垫层的方法,从而使断开的垫层实现力的传递,提高垫层的整体连续性(图2)。
图2 传力杆件设置剖面
实施中,坑中坑周边配筋加厚垫层及边梁先进行浇筑,在边梁内部设置型钢支撑埋件,垫层浇筑完成后立即设置支撑杆件,自此坑中坑垫层传力系统设置完毕。
4.2 先大面积进行垫层浇筑,后进行坑中坑开挖
工程实施中,先进行大面积的垫层浇筑,坑中坑区域暂不开挖,坑中坑区域垫层同周边垫层标高,同步进行浇筑。待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进行坑中坑区域垫层破除与土方开挖,而后进行垫层浇筑和底板钢筋的绑扎与浇筑。
采用此方法可提前形成基坑整体垫层,达到较好的垫层支撑效果。坑中坑区域垫层开挖时,外部垫层已达到了较高的混凝土强度,与此同时,外部可形成部分底板换撑,对围护结构形成较好的支撑效果,此时对坑中坑进行专项的施工,对整个基坑的安全影响较小。
4.3 基底垫层分块浇筑
对于大面积深基坑,当基底进行开挖时,挖土机械的坑内取土与转运将会大大降效,故在基坑开挖时,每日出土量将受到限制,从而延长了土方开挖时间。此时,如果基坑支撑设置不及时,将会延长基坑暴露时间,对基坑变形控制极其不利。工程实施时,采用分块进行开挖的方式,垫层混凝土随土方开挖分块实施,可大大缩短垫层支撑形成的时间(图3)。
图3 工程基坑分块
4.4 提高垫层混凝土强度与厚度
常规工程设计垫层强度往往较低且较薄,为使垫层达到支撑效果,必须加大支撑受力面与强度。宁波绿地中心工程基底垫层混凝土强度原设计等级C15,厚200 mm,为使垫层达到支撑支护效果,在工程基坑周边9 m范围内,提高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至C20,厚300 mm,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垫层换撑”实施效果。
5 工程实施效果
宁波绿地中心工程距离地铁最近的基坑Ⅰ区于12月10日起开始进行土方开挖,次年4月5日起开始进行基底垫层施工,基础底板施工时间为次年4月20日至5月10日。为满足基坑变形要求,确保基坑安全,工程在基底施工阶段采用垫层换撑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确保了基础底板施工阶段的基坑风险。
选取工程墙体变形位移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基础底板施工阶段变形深层水平最大位移仅为4.25 mm。由围护变形曲线(图4)可以看出,基坑控制在设计理论变形范围内,变形曲线呈设计理论趋势。
图4 基坑围护体变形曲线对比
6 结语
通过工程实践,应用文中所述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垫层换撑”体系对围护结构可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进而解决了软土地区大、深基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变形控制技术难题,降低了施工风险,使基坑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保证了基坑及周边既有建筑安全,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工程实际应用时可根据自身工程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方式建立“垫层换撑”体系。另外,随着基坑变形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技术手段,使“垫层换撑”体系的建立更加便捷与经济,并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