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托毒法联合古九针(立新七针)及中药倒模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观察
2018-10-10潘婉婉吴洁贞林燕群宋美华陈丽
潘婉婉,吴洁贞,林燕群,宋美华,陈丽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800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类疾病中最严重也是最难治的一型,多见于中青年男性,病变常位于面、肩、胸、背及后颈部,同时也可在大腿等部位发生。临床上皮损以黑头粉刺、结节、囊肿、脓疱居多,脓疱多呈聚合状,破溃后可能形成流脓的窦道。该病病程较长,并且愈后仍可能留下明显瘢痕或疙瘩,影响面容,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伤害。西药多采用维A酸和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此病,虽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会造成耐药和严重肝肾毒性,维A酸类药物具有皮肤黏膜反应和致畸性[1]、肌痛、关节痛、神经症状和月经失调[2],甚至会带来严重眼毒性、光毒性[3],故均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近年,笔者用大气托毒法联合古九针(立新七针)及中药倒模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的聚合性痤疮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5~30岁,平均21岁;病程0.25~10年,平均(3.0±2.1)年。对照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5~30岁,平均22岁;病程0.08~10年,平均(2.5±2.2)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皮损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聚合性痤疮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对本观察知情同意、依从性好。
1.3 排除标准 研究过程中,受试者自动退出研究;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事件或不良反应者;由于受试者本身或医疗方面原因造成完全(或部分)不稳定依从者;在临床观察中,合并其他疾病影响疗效观察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2年内有生育计划的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大气托毒法,处方:黄芪250~300 g,薏苡仁、当归各45 g,金银花240 g,蒲公英60 g,白芷20 g,木芙蓉叶30 g,炮穿山甲粉10 g(冲服),肉桂15 g(后下),随证加减。煎药方法:加水3000 mL,中度白酒100 mL,一起浸泡40 min,文火煮取400 mL,每2天1剂,每天分2次服。古九针(立新七针)治疗:针具为圆利针、粗毫针、0.3毫针、锋针、7.5号针头;取穴及刺法:腰俞、腰阳关、至阳、大椎——中号圆利针提插治疗后立即出针,外贴胶布;百会、厥阴俞、肝俞、胃俞、神阙、关元、气海,双合谷、足三阳井穴、双血海,用0.3毫针留针30 min,四缝则用小号粗毫针挑刺即可,每次选取8~10穴位。
2.2 对照组 予多西环素片每次0.1 g,每1次,口服,连服1周;再予异维A酸软胶囊,20 mg,每天2次,口服。
2组均用本院自制中药搽剂(主要含黄芩、黄柏、丹参、苦参、大黄、野菊花各100 g,金银花120 g,栀子、白芷、升华硫各80 g,天花粉150 g),继而石膏倒膜0.5 h,每周1次。
2组均治疗12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初始和治疗4、8、12周时观察患者面颈胸肩背部皮损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脓肿、黑头粉刺、白头粉刺,评价皮损改善程度,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并于第16周时随访皮损复发的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一般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相关标准,皮损改善程度=(治疗前皮损数-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痊愈:皮损消退>90%或完全消失,患者满意;显效:皮损消退60%~90%,患者较满意;有效:皮损消退20%~60%,患者不太满意;无效:皮损消退<20%,或增多,患者不满意。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
4.2 2组皮损情况比较 见表1。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2组皮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皮损情况比较(±s,n=30) 分
表1 2组皮损情况比较(±s,n=30) 分
时 间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组66.93±12.4519.13±16.3314.74±10.2012.76±5.47对照组62.43±11.4735.47±16.3321.47±13.0411.70±9.67 t值1.456-3.873-3.135-2.132 P值0.1510.0000.0030.037
4.3 2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50.00%,对照组为33.33%,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例
4.4 2组治疗8周后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60.00%,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 2组治疗12周后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3.33%,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8周后疗效比较 例
表4 2组治疗12周后疗效比较 例
4.6 2组皮损反复情况比较 见表5。2组第16周时随访,治疗组28例痊愈及显效患者中有7例(25.00%)皮损反复,对照组25例痊愈及显效患者中有10例(40.00%)反复。2组皮损反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皮损反复情况比较 例
4.7 不良反应 经过12周治疗,治疗组轻度腹泻8例,但是自觉泻后全身舒坦,并且均发生于服药4周内,继服则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胃部不适、恶心5例,口干唇干15例,皮肤粗糙4例,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43~50 U/L),停药后逐渐减轻。
5 讨论
聚合性痤疮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学因素可能更主要,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高敏感可能是因素之一[4]。盐酸多西环素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它可通过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减少因补体系统或白细胞对痤疮丙酸杆菌破坏而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从而减少皮脂腺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进而减轻毛囊及周围的炎症,增加疗效[5]。口服异维A酸具有显著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并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聚合性痤疮最有效的药物[6],根据中国痤疮治疗指南建议,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西药与中药倒膜治疗联合运用。
中医学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研究报道中,辨证思路非常丰富,以“湿热毒痰瘀虚”立论为主,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法,到后期多辨为正虚邪实;亦有“冲任不调”“郁乃痤”“阳虚邪结”等辨证,具体方法上有中药内服与针灸或外用中药相结合;此外还有藏医综合疗法。从皮损上看,聚合性痤疮不仅仅是对应中医学的面疱、肺风粉刺和酒刺了,且是对应头面颈的痤、痈、疮范畴。“大气托毒法”是吕英教授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之一,用于疮疡病疗效尤其显著。李可老中医说:“皮肤病虽在皮肤肢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湿暑燥为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乘虚而入致病。”[7]大气不运,元阳亏虚,三焦火衰,三阴本气内匮,无力托邪外出或寒邪内生,则营卫不调,经脉不通,气血瘀滞,郁而化热,加之或火不生土,土不伏火,或水寒龙火飞产生之离位相火,或厥阴中化太过之火,灼伤脉络肉腠,邪陷阳明,导致局部湿、热、毒、痰、死血交结,蕴结头面胸背(阳位),致成痼疾。由于头面位居南方,乃诸阳之会,阴阳交接之处,手足三阳经交汇之所,乃阳明所主,多气多血,所以本病发于头面。综上所述,聚合性痤疮属寒热虚实夹杂,主要表现于阳明界面,实则来源于六经界面,就是《伤寒论》183条:“阳明居中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治法运大气,益元阳,通经络,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托腐生肌,托透伏邪。方选吕英教授大气托毒方为基础方。方药首选黄芪250~300 g,运大气,定中轴,健中气,厚土气,充里气,实肉气,托腐气。黄芪生于黄土高原,气味甘而微温,吕师谓其禀赋“少火生气”之意,藏聚“厚德载物”之能,土德最厚,可使医者方药上升至“中轴”及“大气”层面,如此,暗合《素问·五运行大论》“大气举之”之理[8]。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机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可选加不同方药。合当归为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丹参活血化瘀散结;破格重用疮毒圣药金银花,善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木芙蓉叶消肿排脓止痛;蒲公英,禀土气兼能散滞气,为解毒而不伤正之凉药;炮穿山甲、皂角刺、生薏仁、白芷清热解毒祛湿排脓透邪;肉桂温命门火,灵动下焦,引火下行;可加细辛抽通腠理,邪有出路;合四逆汤以收“坚定中轴、深固阳根、举运大气”之功;麻黄开表闭,通毛窍之气;合阳和汤则可强健督脉,增强阴阳和合、阳主温煦之功;合吴茱萸汤则能温化厥阴寒冰;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则可以托透深伏之邪毒。加桂枝、赤芍能打开因厥阴下陷而出现的血脉郁热、调和营卫。
立新七针乃重庆陈立新先生通过十余载的皓首穷经及大量临床研究,探索出《内经》之“古九针”,即鍉针、圆针、圆利针、锋针、毫针、大针、长针的奥妙,将失传已久的“古九针”逐步挖掘,还其原貌,依据气血、河流、上下游立论,以调卫气为根本,恢复经络气血的畅通,用于治疗聚合性痤疮再适合不过。
本科室2006年自行研发的中药搽剂主要含黄芩、黄柏、丹参、大黄、野菊花、栀子、金银花、白芷、升华硫、苦参、天花粉,为棕褐色液体,气香、味苦,可以清热宣肺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散结为主的石膏倒膜能释放热量加速面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吸收,还可促进中药搽剂的吸收;另一方面石膏有收敛黏膜、减少分泌的作用,加速了创面的愈合[9]。
本观察结果显示,2组均采用联合疗法,疗效都是确切的,但是治疗组的具有起效更快,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更高,皮损反复率更小。临床应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聚合性痤疮,需6~8周起效,在皮损控制后,还需用维持量治疗预防复发[10],患者常会不堪忍受其副作用而停止治疗,大气托毒法联合古九针(立新七针)及中药倒模治疗法,则不良反应极少,患者易于坚持。在治疗组中,有2例自始至终均无效,推测此2例不属于大气不运的证型范畴,所以治疗效果不能与治疗时间成正比,这种现象,恰好反证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同时还发现,如果加用囊肿搔刮术等相关外科小手术,再中药倒膜,能更进一步缩短聚合性痤疮的皮损消退时间,对此笔者将会做出进一步的观察研究。综上所述,大气托毒法联合古九针(立新七针)及中药倒模治疗聚合性痤疮,标本兼顾,见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具有良好社会效应,值得临床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