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2018-10-10王康

新中医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口角面瘫面神经

王康

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 义乌 32200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主要是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如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其主要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患者,以20~40岁多见,发病快,治疗预后良好。临床上治疗本病,西医疗法以消炎、消肿、营养神经为主,常用药物有甲钴胺、鼠神经因子、维生素B族等,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中医疗法种类多且起效快,可选择针灸、中药、物理疗法等。本研究采用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增加患者的针刺得气,利用神经的反向传导功能,加快神经的修复,使得每一次治疗都能达到有效治疗,4疗程后临床疗效良好,随访时患者的满意度高。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针灸门诊治疗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28例。治疗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6.25)岁,平均发病时间(4±1.5)天。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2.34)岁,平均发病时间(5±0.5)天。2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与《实用神经病学》[2]拟定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①在出现症状之前都有过过于疲劳工作,或者是休息、劳作时感受风寒外邪的情况,发病速度快;②在出现面神经麻痹前,可在患病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触及轻度疼痛;③出现面瘫的症状,如患病后的一侧面部出现额头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不能做皱额、闭目、闭嘴鼓腮、示齿等动作,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内上方,露出角膜下的白色巩膜,即Bell现象;④在医生的指导下,嘱患者进行鼓气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日常进食可出现食物滞留于颊龈沟内。因口角闭合出现异常,经常可见口角处口水下淌,泪液外溢,亦可出现舌味觉障碍,特别是舌前2/3部分。有些患者会出现听觉过敏,噪音环境会引起烦躁现象。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初次、单侧发病,发病后在1周内就诊;③接受本研究治疗前未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④患者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并签字。

1.4 排除标准 ①中枢性面瘫以及由中耳炎、乳突炎、颅后窝肿瘤等引起的面瘫;②周围性面瘫继发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性周围性面瘫者;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面瘫者;④腮腺肿瘤、腮腺炎、脑血管病变及耳源性面神经麻痹患者;⑤对针刺疼痛无法耐受者;⑥接受本研究治疗前已经接受过其他药物或者疗法治疗者;⑦无法完整接受本研究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根据面部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循行路线,应用经络穴位理论进行选穴,主穴:地仓、颊车、阳白、太阳、颧髎、下关、四白、翳风、牵正;随症取穴:鼻唇沟变浅加迎香,抬眉困难加攒竹,人中沟、鼻唇沟歪斜加承浆。发病3天内的患者,治疗选主穴轻刺(毫针刺患侧,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天1次,针刺宜浅而轻,得气即止,针刺方向为患侧面部斜向上)。发病3天后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法,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随症取穴,并逐渐增加刺激量(行提插补泻法中的补法进行针刺),得气后在每个针柄上给予电针(上海寰熙医疗电针治疗仪NT6021)30 min,电针频率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针刺得气后同时给予TDP(上海寰熙医疗特定电磁波TDP治疗仪KF-155/155A)面部耳周照射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4疗程。电针与TDP照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电针时,频率以患者的最大耐受度为准;使用TDP照射面部耳周时,嘱患者闭眼,仪器不能靠得太近,以免烫伤皮肤。

2.2 对照组 单纯针刺治疗,选穴同治疗组。发病3天内的患者选主穴轻刺,发病3天后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法并随症取穴(同治疗组),不行电针治疗,每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共治疗4疗程。

2组患者在针刺治疗后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如面部的按摩等;要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脑、电视、紫外线等;多做功能性锻炼,可对着镜子练习抬眉、鼓气、双眼紧闭、张大嘴等动作,每天锻炼5组,每组10次;注意保护暴露的角膜及预防结膜炎,睡觉时可用眼罩。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①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评分、局部评分)[3~4]评价面瘫的严重程度。主要观察额肌运动、眼睑开合等13个症状、体征,每个项目的分值范围为0~3分(0表示正常,3表示明显异常),积分<12分为轻度,积分在12~24分为中度,积分>24分为重度。Ⅰ级:正常,各区面肌运动正常。Ⅱ级:轻度功能异常,大体:仔细检查时有轻度的面肌无力,可有非常轻的联带运动。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皱额正常,稍用力闭眼完全,口角轻度不对称。Ⅲ级:中度功能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但无面部变形,可有联带运动,面肌挛缩或面肌痉挛。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皱额减弱,用力后闭眼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轻度不对称。Ⅳ级:中重度功能异常,大体:明显的面肌无力和(或)面部变形。静止状态:面部对称,肌张力正常。运动:皱额不能,闭眼不完全,口角用最大力后不对称。Ⅴ级:重度功能异常,大体:仅有几乎不能察觉的面部运动。静止状态:面部不对称。运动:皱额不能,闭眼不完全,口角轻微运动。Ⅵ级:完全麻痹,无运动。②采用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5]对面部肌肉运动情况进行评分:正常1分;轻度异常2分;明显异常或半面痉挛3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文献[6~7]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结合神经麻痹的分级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评分结果,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①痊愈:House-Brackmann量表Ⅰ级;面部肌肉功能正常。②显效:House-Brackmann量表Ⅱ级;额纹稍变浅,闭眼对称,但是闭合力稍差,鼻唇沟患侧稍浅,人中沟偏离正中线1 mm以内,口角轻度不对称。③有效:House-Brackmann量表Ⅲ级;上额运动稍弱,用力时眼可完全闭合,人中沟偏离正中线1~2 mm,口角明显不对称。④无效:House-Brackmann量表Ⅳ级;额纹数目比健侧少1/2,面部静止时闭眼仍露白睛,人中沟偏离正中线2 mm以上,口角明显歪斜、不对称。

4.2 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2。治疗后,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2828治疗前17.5±1.0518.2±0.97治疗后10.2±0.16①②13.5±0.33①

4.3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后,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比较(±s)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比较(±s) 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治疗组对照组n 2828治疗前2.03±0.192.08±0.11治疗后1.66±0.04①②1.85±0.13①

4.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面瘫、吊线风、卒口僻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袭太阳经,再入少阳经,慢慢影响到阳明经;风为阳邪,其性喜上,致面部三阳经经气阻滞不通,筋脉失养,颜面一侧肌肉弛缓不收,面部肌肉失去平衡,出现不对称症状。

本研究取地仓、颊车、阳白、太阳、颧髎、下关、四白、翳风、牵正作为主穴。地仓、颊车、下关、四白属足阳明胃经面部穴位,为面神经颊支和下颌支的循行部位,主治五官疾患,如口眼歪斜、流涎等;阳白为足少阳胆经穴,为面神经颞支循行处,取其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眼睑下垂;颧髎是手太阳小肠经穴,其下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可针对性地治疗面部肌肉及眼眶部分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是面神经的分支起点,选其作为主穴之一的目的在于可以加快炎症的吸收,更快地缓解面神经的水肿压迫,减少后遗症;太阳、牵正为经外奇穴,均于面神经颞支处,主治口角歪斜。取以上穴位为主穴的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这些穴位共同使用,可治疗口角歪斜、流涎等;第二:这些穴位主要分布在面部的上、中、下,几乎涵盖了一侧脸部,在解剖学上是面神经在面部的各个分支处,可针对性地治疗面神经疾患。

电针的作用机制已被广泛研究,有学者指出,电针治疗可以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传递而起到镇痛的作用[8],也可以保护神经元[9];不仅如此,电针的强刺激可以促进损伤后脊髓的修复[10],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细胞的再生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再生,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11]。

TDP治疗是康复理疗领域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TDP产生的电磁波波长为2~25 μm,其产生的磁场效应及温热效应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改善面神经水肿状况,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退及水肿的吸收,短时间内改善神经的受压现象,起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情况、局部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应用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可增加对穴位的刺激,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更好地改善面部痉挛症状。

猜你喜欢

口角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