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对盆腔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10-10张冬李珍
张冬 ,李珍
1.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临沂 276000;2.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区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
盆腔炎属于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盆腔腹膜及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具有病程长、发作反复的特点[1]。该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的症状为发热、下腹持续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后者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异样等[2]。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病程迁延,极其容易导致慢性盆腔炎,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生理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针对175例盆腔炎住院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分析其对患者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盆腔炎住院患者175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40.5±6.5)岁,病程 2~5 岁,平均病程(3.5±0.5)岁,175例患者随机分组。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均有子宫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有增厚附件;②下腹部有坠胀感、疼痛感,腰骶部酸痛;③均确诊为盆腔炎;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⑤175例患者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梅毒检查为阳性;②相关药物过敏;③精神异常;④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研究组:88 例,年龄 21~52 岁,平均年龄(40.1±6.2)岁,病程 2~4 岁,平均病程(3.2±0.6)岁。 对照组:87 例,年龄23~53 岁,平均年龄(40.8±6.6)岁,病程 3~5 岁,平均病程(3.8±0.8)岁。一般资料上,175例患者的数据均衡,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内容为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建议患者适量运动,注意休息等。
研究组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具体如下。
(1)研究小组: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成员由诊疗专家2名、护理专家(5年以上的透析工作资历)3名组成。护理开展前,根据治疗原则,诊疗专家、护理专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查询相关文献,给患者制定无缝隙护理方案,同时培训医护人员,对培训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讲解。建立患者的信息资料库,并向患者说明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方法、目的,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2)建立监控体系:主动和患者交流,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监督患者的饮食、作息,了解患者对盆腔炎的认知情况,协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方案,内容包含:①健康教育。入院后,对患者家庭、病情、文化水平等进行了解,从而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指导并协助患者用药;②心理干预。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3)个人卫生护理: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叮嘱并协助患者每天用温水对外阴和阴道进行清洗,内裤每天更换。若阴道分泌物较多,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勤换卫生护垫,每3~6 h换1次。同时,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澡,常换衣服,此外,患者的床上用品每3 d更换1次,避免院内感染。
(4)隐私干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治疗室禁止闲杂人等随意进出,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尽可能的遮挡,并向患者承诺不泄露其病情以及个人资料,保护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
(5)用药干预:①对于口服药物,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服用方式和服用份量,服用期间的注意事项,同时观察用药后患者情况,留意不良反应。及时处理;②对于阴道栓剂,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其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并讲解和指导患者正确、安全、卫生地使用阴道栓剂;③对于洗剂,护理人员叮嘱患者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同时,使用前须洗净双手,严禁随意增加使用次数。
(6)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电话回访跟踪患者的情况,叮嘱患者按时复诊,日常里按时用药[3-4]。
1.3 判定标准
①采用SDS(抑郁)、SAS(焦虑)评分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分,对比护理效果。(评分越高,情况越严重);②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进行患者生存质量(社会生活、精力、疼痛、躯体活动)的评分,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质量越好);③观察、记录护理效果,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效)/每组人数×100.00%[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评分、SDS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 1。
表1 SAS 评分、SDS 评分[(±s),分]
表1 SAS 评分、SDS 评分[(±s),分]
组别 S A S评分 S D S评分研究组(n=8 8)对照组(n=8 7)t值P值4 2.5±4.6 5 8.2±6.5 1 8.4 6 0 2 0.0 0 0 1 4 1.2±6.5 5 6.3±5.1 1 7.0 8 4 1 0.0 0 0 1
2.2 NHP评分
干预后,在生存质量的各项指标中,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NHP 评分[(±s),分]
表2 NHP 评分[(±s),分]
组别 社会生活 精力 疼痛 躯体活动研究组(n=8 8)对照组(n=8 7)t值P值7 5.1 7±1 2.1 8 4 2.2 1±9.3 3 2 0.0 7 9 5 0.0 0 0 1 7 8.1 2±1 1.3 4 4 5.3 6±1 0.1 7 2 0.1 1 1 2 0.0 0 0 1 6 8.8 2±1 1.3 8 4 7.1 6±1 1.1 3 1 2.7 2 7 4 0.0 0 0 1 6 6.1 4±1 0.3 7 5 1.0 6±9.6 4 9.9 6 0 6 0.0 0 0 1
2.3 护理效果
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5%高于对照组74.71%(P<0.05),见表 3。
表3 护理效果
3 讨论
盆腔炎包含子宫内膜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等多种组织炎症,是女性生殖道、周围组织出现的炎症统称,主要表现为盆腔触及包块、下腹部坠痛,月经不调等,严重地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在病程长期不愈、病痛折磨的情况下,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6]。
在临床上,该疾病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一般以西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但这种方案的临床疗效极易受患者个体差异影响,同时,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对其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生活中对疾病不利的高危诱发因素出现时,该疾病可能会再次复发或出现远期愈后不理想的情况[7]。因此,患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8]。
由于疾病的困扰和社会的压力,患者及其容易出现消极、负面的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对患者的生理需求进行护理,还需重视其社会和心理的需求[9]。
该次研究中,该院通过成立研究小组,建立监控体系、个人卫生干预、隐私干预、用药干预等方面全程无缝隙护理对盆腔炎患者进行干预[10]。针对性地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进行干预,向患者进行盆腔炎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加强科普力度,同时,告知患者该疾病的传播途径,让其注意性生活卫生,禁止经期性生活,减少传染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疗效[11]。
结果显示,在SDS评分和SAS评分上,研究组分别为(42.5±4.6)分、(41.2±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8.2±6.5)分、(56.3±5.1)分(P<0.05);在 NHP 评分(社会生活、精力、疼痛、躯体活动)上,研究组为(75.17±12.18)分、(78.12±11.34)分、(68.82±11.38)分、(66.14±10.37)分高于对照组(42.21±9.33)分、(45.36±10.17)分、(47.16±11.13)分、(51.06±9.64)分(P<0.05);在总有效率上,研究组为92.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4.71%(P<0.05)。这结果与杨宗英学者[12]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中得出的结论一致,在杨宗英学者的研究中,其研究组的 SAS、SDS 评分分别为(34.11±9.08)分、(41.47±8.07)分,对照组为(41.44±9.72)分、(48.33±8.69)分;前者优于后者(P<0.05)。
综上所述,对盆腔炎住院患者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