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8-10-10周倩
周倩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安徽芜湖 241000
肝硬化为我国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发展至晚期时,会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引发多种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患者疾病晚期时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延误治疗可导致患者在短期内丧失生命[1]。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早期病死率得到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大量实践研究也证实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在改善该疾病患者预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均为现阶段我国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该研究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两种护理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9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②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应用单双号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预见组和针对组。预见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 36~75岁,平均(52.08±4.38)岁。针对组中,男 29 例,女 18 例,年龄33~76 岁,平均(51.89±4.40)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研究意义。该研究在获取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者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预见组 对预见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①查阅文献资料发现,0:00-8:00为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最高的时间段。该院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对排班进行调整,加强该时间段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状况,立即通知医生;②日间和夜间均加强病房巡视,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掌握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先兆症状,若患者出现灼心、胃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警惕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采取应对措施;③准备好急救药品、仪器、血压,以便能够随时对患者实施抢救。
1.2.2 针对组对针对性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情危急、预后差的特点。患者发病后会产生濒死感,抢救成功后多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患者非休息期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产生悲观情绪的患者,配合其文化程度,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积极治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②用药护理。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掌握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先兆症状,争取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营养指导: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可导致患者机体营养大量消耗。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早期以高蛋白流质饮食为主,逐渐过渡到固体饮食;④出院指导:在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前,对患者实施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肝脏负担,适当进行机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来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出血复发率、病死率。
心理状态:应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HAMA中包括14个项目,所有项目均采用0~4分5级评分法,总分56分,总分<7分为无焦虑。HAMD中包括17项目,其中10个项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7个项目采用0~2分3级评分法,总分<7分为无抑郁。
生活质量:应用GQOL-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项)进行评价,包括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四个评价维度,总分值100分,评分>90生活质量为优。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数据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预见组、针对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预见组、针对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H A M A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H A M D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G Q O L-7 4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预见组(n=4 7)针对组(n=4 7)t值 P值1 8.2 1±3.5 5 1 8.3 0±3.4 9 0.0 8 1 0.9 3 6 1 3.0 0±1.2 9 8.5 2±1.1 4 1 1.6 3 8 0.0 0 0 1 7.7 9±4.0 5 1 7.8 5±4.0 3 0.0 4 7 0.9 6 3 1 1.3 0±1.4 1 7.1 3±1.2 6 9.8 6 2 0.0 0 0 4 2.9 6±4.3 3 4 3.0 7±4.1 8 0.0 8 2 0.9 3 5 6 1.3 3±4.9 8 6 8.1 0±5.2 1 4.2 0 1 0.0 0 0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AMA评分、HAMD评分、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针对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预见组(P<0.05),GQOL-74 评分高于预见组(P<0.05),见表1。
2.2 出血复发率、病死率比较
两组患者的出血复发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预见组、针对组出血复发率、病死率比较[n(%)]
3 讨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所具有的疾病特点使得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求较为迫切。早期我国临床多应用传统护理模式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护理[3]。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护理模式存在明显的应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采取的护理措施盲目性大,效果差[4]。伴随着现代护理观念的发现,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护理模式不断丰富[5]。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为现阶段较受患者欢迎的护理模式,已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获得满意应用效果[6-7]。为明确两种护理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预见组患者低,GQOL-74评分较预见组患者高。表明针对性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较预见性护理强。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复发率和病死率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两种护理模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吕秀梅[8]的研究联合应用上述两种护理模式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并与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6.7%,得出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联合应用能够促进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康复,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两种护理模式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分析该研究单一应用上述两种护理模式能够获得良好护理效果的原因为:预见性护理模式是根据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事先制定护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预见性思维,能够预见性地、准确地做出正确决策,制定防范措施,预防危险因素的出现,该种护理模式主要针对疾病制定。针对性护理为根据患者的护理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目的是将患者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与预见性护理模式比较,该种护理模式更能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求,尤其是心理方面。
综上所述,该研究得出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均能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但针对性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更显著,所具有的临床推广应用优势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