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西孟旦治疗晚期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标志物的影响
2018-10-10孙雅萍宋杨
孙雅萍 宋杨
作者单位:110031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病科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较常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对于心力衰竭晚期的治疗,应用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药物改善心脏前后负荷,延缓心衰进度[2]。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的正性肌力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已有研究表明[3],其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应用左西孟旦治疗,旨在探讨左西孟旦对于心力衰竭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标志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晚期患者120例,其中男67例,女 53例,年龄55~77岁,平均(65.7±8.4)岁;收缩压135~157mmHg,平均(142.4±6.6)mmHg,舒张压 66~84mmHg,平均(73.5±5.2)mmHg;心率 78~99次 /min,平均(86.8±6.8)次/min;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56例,Ⅳ级64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中男34例,女 26例,年龄 55~77岁,平均(66.0±8.0)岁;收 缩 压 135~156mmHg,平 均(141.9±7.2)mmHg,舒张压 67~84mmHg,平均(73.9±5.0)mmHg;心率78~98 次 /min,平均(86.2±7.2)次 /min;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28例,Ⅳ级32例。对照组中男33
例,女27例,年龄56~77岁,平均(65.4±8.8)岁;收 缩 压 135~157mmHg,平 均(142.9±6.0)mmHg,舒张压 66~84mmHg,平均(73.1±5.4)mmHg;心率78~99 次 /min,平均(87.4±6.4)次 /min;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28例,Ⅳ级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排除严重的感染,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予对照组地高辛[生产单位:葵花药业集团(衡水)得菲尔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1128] 0.125~0.25mg/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干预组左西孟旦(生产单位: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3)初始负荷量为12μg·kg-1·min-1,推注时间>10min,然后根据患者情况以 0.05~0.20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24h。两组均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但干预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但干预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但干预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比较(±s)
组别 例数 内皮素-1(ng/L) 血管紧张素Ⅱ(ng/L) 去甲肾上腺素(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60 122.4±29.3 77.3±23.8 128.3±31.7 73.9±22.3 2.03±0.43 0.56±0.08对照组 60 121.6±30.2 100.4±26.1 127.2±33.1 99.4±27.6 2.06±0.41 1.19±0.08 t 0.147 5.066 0.186 5.566 0.390 42.00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比较(±s)
组别 例数 C反应蛋白(mg/L) 肌钙蛋白Ⅰ(μg/L) 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60 8.52±1.58 3.59±1.71 0.06±0.02 0.03±0.01 1603.3±368.4 953.8±237.3对照组 60 8.47±1.63 4.61±1.74 0.05±0.03 0.04±0.02 1610.5±359.1 1172.0±249.6 t 0.171 3.238 1.988 3.333 0.108 4.90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 每搏输出量(ml) 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60 59.4±11.2 51.7±9.9 32.5±3.3 50.8±4.9 30.7±3.8 45.5±4.2对照组 60 58.9±12.1 53.3±10.2 33.1±3.0 41.3±3.2 30.4±4.0 37.2±4.1 t 0.235 0.872 1.042 12.566 0.421 10.950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由各种心脏结构和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所致[4],为心血管疾病进展到晚期的必然结果。β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正性肌力药物,它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发挥作用[5],但研究表明[6],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肌氧耗,增加死亡率。近年来,抗心力衰竭的药物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左西孟旦由于具有独特药理作用和机制而备受临床关注。
左西孟旦是一种新型的钙增敏正性肌力药物,可选择性地与心肌钙蛋白的N末端结合,增加肌钙蛋白对钙离子的敏感性,能以不增加心肌氧耗为代价地增加心肌正性变力[7];还能增加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开放钾通道,降低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总外周血管阻力,稳定细胞膜、抗心肌缺血和降低细胞因子,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脏负荷,并有维持心率和心肌耗氧量不增加,预防心肌重塑等多重效应,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和重要器官灌注[8]。有学者对左西孟旦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标志物来改善重度心衰的临床症状进行了临床研究[9]。
内皮素-1是影响心力衰竭的重要神经内分泌因子,能促进血管收缩、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心脏活动并参与心室重塑;血管紧张素Ⅱ与心肌基因、心肌重塑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10],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血管紧张素Ⅱ的阻断是关键;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心脏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有关[11]。本研究中使用左西孟旦治疗的心力衰竭晚期患者治疗后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C反应蛋白是急慢性炎症的敏感标记物之一,与心力衰竭的炎症程度相关;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由心脏组织直接释放,是预测心脏死亡和心脏时间的独立预后因子,可反映心肌损伤和心室壁压力,血清 N 末端脑钠肽前体较BNP半衰期更长、更稳定、血浆浓度更高,可用于心力衰竭危险分级[12];肌钙蛋白越高,心肌损伤越重,死亡率越高。本研究中使用左西孟旦治疗的心力衰竭晚期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Ⅰ、血清 N末端脑钠肽前体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为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使用左西孟旦治疗的心力衰竭晚期患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下降,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其中每搏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两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综上所述,对心力衰竭晚期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治疗,能显著降低相关标志物指标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