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0-09赵国泉兰彬曾国利
赵国泉 兰彬 曾国利
【摘 要】目的 观察微创手术治疗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样骨瘤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观察组行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情况、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36±0.27)h、术中失血量(31.77±10.02)mL及住院时间(7.44±1.33)d较对照组少,患者手术切口长度(2.42±0.61)cm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1.50±0.68)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骨样骨瘤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等优势,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关键词】 骨样骨瘤;手术;微创;疼痛
【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9-03--01
骨样骨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属于良性成骨性肿瘤,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其中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患者,其占骨肿瘤的3%左右[1]。患者发病初期可有间歇性疼痛表现,用药后该疼痛即可缓解,后期则可见剧烈疼痛,且持续性存在,单纯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常规开放性手术虽可达到肿瘤切除的目的,但存在创伤性大、并发症多等不足[2]。而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其引导下可行多种微创手术治疗该病,其为骨样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方案,但其各有利弊。基于此,本研究采用CT引导下远端自动切割骨芯提取装置的微创手术治疗骨样骨瘤,以为临床该病的治疗提供可行、安全的方案。具体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样骨瘤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本研究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11-23岁,平均(17.32±5.18)岁;病灶位置:股骨近端11例,股骨干7例,胫骨干7例,胫骨近端7例,肱骨干5例,股骨远端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10-24岁,平均(17.26±4.86)岁;病灶位置:股骨近端12例,股骨干8例,胫骨干5例,胫骨近端6例,肱骨干6例,股骨远端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检查确诊;(2)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机体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两组均行臂丛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切口,达病灶后行刮除术治疗。观察组:选取合适体位以便穿刺,在预先选取好的进针位置放置金属标志,并于皮肤处做好标记,固定患者体位,后设置CT层厚为2mm进行连续扫描,确认体表标记位置与瘤巢位置距离并明确进针方向及角度,同時确认瘤巢大小。在金属标记处依据CT引导方向向瘤巢中心置入一枚直径为2mm的克氏针,后行CT扫描确认克氏针进入瘤巢内部。后依据患者情况做合适切口,并以克氏针为引导,使用远端自动切割骨芯提取装置将肿瘤组织取出并送检,后使用可转换方向的骨科磨削钻磨除瘤巢周围的硬化骨质(约3mm),撤出器械行CT检查确认瘤巢是否彻底切除。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②疼痛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72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共计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③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统计两组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两组疾病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疼痛情况 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 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
3 讨论
手术切除治疗骨样骨瘤的关键在于瘤巢是否彻底切除,若瘤巢切除不彻底,患者症状虽可有效缓解,但存在疾病易复发的不足,影响其预后[4]。因而在选取手术方案时,术前瘤巢的准确定位对骨样骨瘤的治疗尤为关键。
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案是将瘤巢及硬化骨质全部切除,患者经治疗后其疼痛症状可快速消失,但传统手术治疗方案需做较大手术切口,不仅增加手术创伤,且不符合审美需求。此外,术中为充分暴露瘤巢位置需对周围软组织及骨膜进行大面积剥离,可导致缺血性骨坏死发生,影响患者健康。随着微创理念在临床的不断应用,骨样骨瘤微创治疗应运而生,本研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骨样骨瘤获得较佳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方面要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患者恢复快等优势,且在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并发症及疾病复发情况等方面,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病例,但观察组疼痛较轻微,说明两种术式预后效果相近,但微创手术可减轻患者疼痛。本研究将其手术注意事项总结如下:①在保证安全入路的前提下选取合适体位以便提升患者舒适度。② CT定位者需具备完备的影像学知识,以便准确定位瘤巢位置,提升瘤巢切除效果[5]。③术者需熟知解剖学知识,选取最接近病灶的入路方式,术前准确定位血管神经病做好标记,防止手术操作神经及血管。④瘤巢磨除过程中注意保护骨皮质的完整性,减少骨质破坏,若患者为下肢手术,术后应保护性负重,防止应力性骨折发生。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骨样骨瘤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等优势,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莹奇,蔡郑东.骨样骨瘤的治疗从巨创到微创从微创到无创的演变[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7,6(6):475-477.
叶永志,陈永志,钟永翔,等.手术治疗胫骨骨样骨瘤[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2):140.
华何能斌,胡涂,宋国勋,等.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疗效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5,36(2):132-136.
贾宝欣,鞠静.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足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8):982-984.
刘志伟.骨样骨瘤运用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b22):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