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所得税审计的重点

2018-10-09王晗

财经界·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审计

王晗

摘 要:企业由于经济利益的的诱惑或自身财务水平有限、税法政策掌握的不准确、不全面,很容易导致少缴、漏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本文重点探讨为了防范由此带来的所得税审计风险,而应特别关注的审计重点,并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 纳税调增 审计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所得税。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各项扣除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对企业所得税的审计主要是要核实、确认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审计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收入总额真实性的审计

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種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

对企业收入总额的真实性的审计,主要通过审阅有关账簿、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销售发票,看有没有漏记、少记、错记的情况。对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审查有没有长期挂账,不记入产品销售收入账户的情况。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在预收账款中长期挂账,商品已经发出,已符合确认收入的条件,但并未记入产品销售收入的账户。审查有没有无作价处理下脚料、废品等不入账的情况,其作为“小金库”处理。因为有的个别企业利用收入不入账或暂缓入账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

对于非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的收入,主要审查资产盘盈收入、固定资产出租收入、罚款收入、无法支付的应付账等有没有计入收入总额,因为有的个别企业将其挂入往来账来逃避纳税。

二、扣除项目准确性的审计

扣除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产品成本和费用是所得税审计的重点。

(一)成本准确性的审查

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企业的产品成本由材料成本、人工工资和制造费用构成,其中材料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大。

首先是对材料成本进行检查,确认企业对购入的材料成本核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企业的福利部门领用的材料也计入了生产成本里。因为福利部门领用的材料需计入职工福利费里,如果计入生产成本里,会影响职工福利费的实际发生额进而影响其纳税调整额。看企业当月购进的原材料的发票是否齐全,如果发票未到,当月已耗用的原材料,月末就应估价入库,如果在下一年所得税汇算期内发票还未收到,就要在当年的所得税汇算中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增处理。

其次对工资、奖金进行检查看有没有虚列人员、多报出勤、多算加班、做假工资表等情况。这项检查需要结合查看企业的缴纳社会统筹保险的基数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基数及工资手册等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年末计提大量奖金,但当年尚未支付,甚至在下一年度所得税汇算期截止日之前都尚未支付,这种情况在当年是要做纳税调增处理的。

(二)费用准确性的审查

费用是指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首先审查企业费用开支的合法性和计提是否超限额。审查企业是否存在对广告费用、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利息支出、捐赠支出这些支出超标准列支、不作纳税调整或不按税法规定纳税调整的情况。

1、福利费的审查

首先要抽查应付福利费的原始凭证,查明职工福利费的使用是否合规和合法。其次重点关注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把职工旅游费计入了福利费中。旅游费不属于职工福利费范围,所以是要作纳税调增处理的。最后重点关注企业列支的福利费有没有合法票据,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列支的食堂支出,例如:大米、白面、油、菜等,都提供不出来合规的发票,这种情况是要作纳税调增处理的。

2、职工教育经费的审查

主要审查企业列支的职工教育经费是不是在财税规定的列支范围内。

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个别企业高管把考研的学费列入了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中,这就属于超出了列支范围,此项费用应该由个人自己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3、业务招待费的审核

(1)注意区分差旅费中的餐费。有的企业为少缴纳所得税会把餐费计入差旅费中,全额扣除餐费。如果餐费发生在企业所在地,那放入差旅费是不允许的。

(2)注意区分会议费中的餐费。检查会议费中的餐费,注意查看发生餐费时相关会议的证明材料。具体有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议内容、会议记要、支付凭证等。如果相关证明材料不完整,那么会议中的餐费就应剔除,记入招待费。

(3)注意区分福利费中的餐费。有的企业把餐费混入职工福利费中以达到限额税前扣除的目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发生的餐费是否符合职工福利费的规定。

4、利息的审查

利息应该着重关注审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是否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如果是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扣除。如果是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准扣除。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是向非金融机构借款,虽然借款业务是真实的,但未能提供正规的利息发票,这种情况是要做纳税调增处理的。

5、捐赠的审查

捐赠支出应该着重审查区分是公益性捐赠支出还是非公益性捐赠支出,因为非公益性捐赠支出是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另外,还要关注企业是否提供了合法合规的公益性捐赠的票据。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虽然发生的是公益性捐赠,但未能提供正规的公益性捐赠的票据,只有一份盖了公章的白条,这种情况是要做纳税调增处理的。

其次,审查企业列支的罚款、税收滞纳金、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有没有作纳税调增处理的情况。

在审计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企业会计由于不懂《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导致列支的罚款、税收滞纳金都未做纳税调增处理,而给企业带来了税收风险。

最后,审查企业有无利用预提费用调整费用的情况。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预提一些费用,当年没有收到发票,甚至下一年度所得税汇算期内都未收到发票,但企业并未做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处理。

(三)税金准确性的审查

审查税金主要应从管理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应缴税金等科目结合起来审计。应着重关注有无将属于价外税的增值税及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列入扣除项目的情况。

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个别企业就存在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列入了成本中,企业认为这些税金都是为某一个项目发生的,所以都合并在项目成本中,计入了主营业务成本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是要做纳税调增处理的。

(四)损失的审查

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和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审查损失主要应关注企业发生的各项损失是否具有符合国税发[2011] 25号文规定的各项损失确认应提供的证据资料。如果企业未能提供此文件要求的证据资料,那么当年所得税汇算是要做纳税调增处理的。

三、所得税减免是否恰当的审计

要注重审查有无超范围、超期限、超审批权限任意减免税的情况。例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高新企业的认定有效期限是三年,如果超过有效期限就得重新审批,否则就不能再继续享受减免政策。还要审查有无错误理解使用所得税减免法规政策的情况,例如小型微利企业的减半征税标准从年应纳税所得额的上限6万元提高至10万元、20万元、30万元、50万元,就要求企業要及时、正确使用所得税减免政策,以免出现应减免而未减免的情况。

总之,审计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审计时应着重关注以上三个方面,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减少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编;税法(Ⅱ).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猜你喜欢

企业所得税审计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浅析除发票外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合法有效凭证
浅析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的税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