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班主任角色的更新

2018-10-09程程

教师·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角色望远镜显微镜

程程

摘 要: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素质教育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班主任。而这就需要中小学班主任更新自身的角色,一是更新为“显微镜”角色,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敢于进行教育反思性教学;二是做好“望远镜”角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着重培养“互联网+”時代所需的审美与创新能力,勇于预见教育未来改革方向并做出准备。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显微镜”角色;“望远镜”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06

教师角色是指在特定的教育关系或教育环境中所承担的相应的身份地位,并按照教育制度的客观要求以及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不同方面赋予的一定角色期望,而形成的具体的行为规范与模式的总和[1]。整体上而言,教师角色是一个动态、多维、多层面的立体复合结构系统,它呈现出多样性的结构特征。因此,从不同视角或不同维度获得的认识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不同学者对教师角色的研究也不尽相同。柏拉图认为,教师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开启者,社会批判与启蒙者;卢梭认为“教师是守望儿童善性的生命导师”;黑格尔认为“教师既不是主宰者,也不是放任者,应当是‘促进者”;美国前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唐纳德·舍恩(Doand A.Schon)提出了教师的“反思型实践者”的角色;王莉颖则提出,教师角色的显性定位是教育者,教师角色的隐性定位是学习者,教师角色的本质定位是创造者[2]。国内外众多关于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有其合理之处也由其不足之处,都反映了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但对中小学班主任的角色研究则较少。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互联网+”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也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及时更新角色,关注学生的变化,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中小学班主任的“显微镜”角色

显微镜能够帮助人们看到肉眼所不及的领域,打破了以往人类只能利用肉眼来观察世界的僵局,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而班主任的“显微镜”角色也致力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每一位学生发现全新的世界,并利用“显微镜”的优势密切关注其内心世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善于利用“显微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性教学。

1.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首先,不同的人身上拥有不同的智能,这些智能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智能的倾向和结构不同。其次,即使拥有同一种智能,也无法进行高低比较,智能的表现形式和程度是不同的。最后,每一个人都有其擅长的智能,面对同种事物会运用不同的智能去分析理解,无所谓对错。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正确地看待每位学生所拥有的智能。

长期以来,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学校教育中重点培养的也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而音乐、视觉空间等智能则受到轻视。而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要扮演“显微镜”的角色,从学生多元化智能发展的特点出发,发现学生的特殊智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学生,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学生,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积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他们的潜能,充分肯定和欣赏他们,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2.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网络信息多元化缺乏监管,一些色情、暴力、迷信的网站把落后、腐朽、有害的信息传递给青少年,影响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青少年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缺乏自律,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盛行,青少年普遍空虚迷茫,缺少精神食粮,理想信念淡漠,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至误入歧途。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创伤性的心理状态可能严重影响儿童的教育轨迹,并使儿童处于较高风险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并增加其参与有风险的行为的可能性。教师在弱势儿童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则是关键成功因素。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承担“显微镜”的角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细微的情感态度变化,并及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做好预防措施;在教学与管理中帮助每一位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要培养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并能积极乐观地影响他人的人。

3.勇于进行教育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胡东芳也提出教师要从“教”者教师走向“学”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技能等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善于进行反思[4]。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基础,不同于教学反思,它是一种实践行为,要将教学中的反思运用到实践中以检验反思的合理性。传统操作型教师比较注重结果,喜欢问“怎么样”;反思型教师则更注重过程,倾向于“为什么”,善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反思性教学要求班主任善用“显微镜”来发现艺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群体智慧来分析解决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教育都停留在“技”的层面,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忽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是一只什么都可以装、也什么实质性的成分都没有的“杂货筐”[5]。因此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要避免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而要善于进行反思性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班主任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善用“显微镜”发现每个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教学的安排,不仅如此,要想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技能倾向问题,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二、中小学班主任的“望远镜”角色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一种仪器,通过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本来用肉眼无法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得清晰可辨。而班主任也要具有前沿意识和长远的目光,更新为“望远镜”角色,注重学生内在價值和个性发展,培养“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审美创新人才,并能够预见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并为此做出准备。

1.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科技及互联网的发达,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文化越来越走向多元化,在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个体的主体意识在逐渐增强,个体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元文化使大众中个体的差异性多于共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写道:“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无论国家、民族还是社会群体,都是由一个个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个体组成的,要想发展创新就必须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个性,使每一个人都能各尽其能。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具有思考性,在于每一个人的思维与想法不一样,而思维与想法的不同也塑造了每一个人鲜明的个性,这是区别于他人的首要因素。也正是因为每个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社会对于个性化人才的需求,对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主张学生释放个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每一个人都具有潜藏的个性,班主任的责任在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与特色,鼓励个性化和差异性,与学生进行多向度的沟通与交流,有针对性地根据个人进行培养与教育,设置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与考核标准,使其适应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激励方式,进行个性化培养。

2.着重培养“互联网+”时代所需的审美与创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艺术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按照马克思所期望的,一个“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未来的人才具有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创新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是社会的核心竞争资源;只有创新,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未来的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而艺术教育在培养审美与创新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些重任都落在了艺术教育教师的肩上。

班主任的责任比其他学科教师的责任更重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新能力,通过教育使学生更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班主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逐渐更新其知识与能力,培养出社会与时代所需的人才。未来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知识能力强的人才,更是具有创新、具有审美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3.勇于预见教育未来改革方向并做出准备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需要与信息技术进一步的融合,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发展模式,探索新型模式,使其更加适合我国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长足发展和创新发展。

其一,班主任要做好知识准备。“互联网+”时代,资源的获取途径更加便捷,各资源之间的对接也更加便利,学校与校外的合作更加亲密无间,这为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更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此外,“互联网+”时代也使各学科的融合成为可能,教育正在跨学科领域进行前所未有的合作,因此班主任要具有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为未来教育的改革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其二,班主任要做好技术准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感受,语音、图像、模拟和虚拟现实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更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技术的运用也可以打破以往视觉及想象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应用各种软件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同时为教育改革做好技术准备。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及时更新自身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发展,反思自身的教学,为教育做好各种准备,用“显微镜”的角色去关注学生,以期最终能够发挥“望远镜”的角色去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 菁.国内近十年教师角色研究综述[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4(2):26-29.

[2]王莉颖.试论教师角色的定位[J]. 教育科学,1998(3):39-40.

[3]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12-17,27.

[4]胡东芳. 从“教”者走向“学”者——论教师内涵性专业发展路向及其实现[J]. 教育发展研究,2010 (12):71-76.

[5]张 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1(1):44-52.

猜你喜欢

角色望远镜显微镜
显微镜
打造最大望远镜
显微镜下看沙
超级望远镜头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显微镜下的奇妙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