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2018-10-09张岚高杰
张岚?高杰
摘 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形成长效质量保障机制的客观要求。鉴于此,文章对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17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然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质量并不乐观,人才培养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不高、办学特色模糊、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监控是教学监控的重要手段,是评价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尤为重要。
一、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1.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采取的主要形式有:一是听课制度。高职院校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督导部门、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部分专任教师组成听课小组,对全校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以及刚入职教师)进行听课,从而掌握课堂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督导制度。学校聘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督导,通常是返聘已退休领导和高职称的老教师,以抽查听课的方式,深入课堂,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对教学工作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各系部也建有二级督导制,对本部门教师教学工作进行督导。三是教学检查制度。教务部门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包括期初的大纲、计划、教案检查,期中的作业检查以及期末的教學检查等,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教师整改。四是学生测评。为了了解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况,教务部门会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安排教学信息员和网上测评等方式,让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业务水平等进行打分评价。
2.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出台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校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作用的发挥。
(1)监控重点不突出。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重点放在教师教学计划、大纲、教案的检查以及对教学秩序的监督上,但对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监控不足,导致监控措施流于形式,起不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2)评价标准不明确。从现实情况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缺乏标准化,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专业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具体实施过程中掺杂主观成分,同样的课程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在不同的系部得到的评价结果可能相差较大,引起被评价者的不满。
(3)学生评价不够客观、公正。作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不能如实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现象。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之前,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评价的宣讲和指导,学生不了解测评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只是将其当作一项可做可不做的任务。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学生评教工作,要么随意地进行评教,要么存在趋同心理,看看人家评什么,自己就评什么,评教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大打折扣。
(4)忽视实践教学的评价。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技能突出的一线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核心位置。但很多高职院校盲目借鉴本科教育的评价模式,忽视对实践教学的评价,缺乏针对实践性教学的评价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用同一套评价体系,实践性教学评价不能如实反映其特色,造成任课教师缺乏对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5)信息反馈周期长。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检查结果、督导听课记录以及学生评教结果并没有反馈给教师或者几个月之后才让老师知晓,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大大弱化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
二、完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议
1.扩大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
高职教育质量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且与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建设都息息相关,因此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
第一,作为学校最高教学监管机构,院长办公会应该承担领导责任,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方案制订,只有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才能够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效实施。第二,教务处、各系部教学管理机构以及教研室是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具体工作。第三,教学督导部门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专家主体,起到参谋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从现任教师中选拔一些教学能力强、学生评价分数高的教师,来补充教学督导的力量。这部分教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可以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发挥这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传帮带上的作用。第四,高职教育最终目的是为用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用人单位理应成为高职教育的评价者,其对高职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能力的反馈,都应该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指标。第五,学生是高职教育的对象,对课堂和教师的了解最全面、最真实,理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国外高校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由学生来完成的,因此我们也要增加学生评价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比重。第六,作为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继续完善教学评估制度,扩大同行或相近行业的评选规模,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2.根据课程不同、分类构建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应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不同课程的特点来设计多套评教标准,根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性质的不同,聘请本专业的校内外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并在充分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后,制定出适用于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评价框架。对于理论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学质量监控不是教条主义,而是要给授课教师留足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以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因此应设立两类指标:一是适用于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的基本要求、基本规范,也就是通用的“共性标准”;二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制定出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个性标准”,同时还应给有教学特色的教师留下发展的空间,为本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完善信息反馈制度
一是,高职院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学生了解评教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都大有裨益。有的高职院校将网上评教系统与成绩查询系统和选课系统相关联,学生评教之后才能查询自己的成绩或者选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评率。二是扩大外部教学质量反馈信息渠道。毕业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为此,高职院校要定期向毕业生发放学校教学质量反馈调查表,了解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性,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是否有利于应对职业岗位要求,根据反馈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内容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华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国内外做法与经验[J].学周刊,2016(35):232-233.
[2]谢文明,张文清.高职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