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色彩心理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探讨

2018-10-09周浩

教师·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周浩

摘 要:社会上各类色彩的人都有,当然其中还有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具备多种色彩的人。因为学校是一个小环境,学校里的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基本是单色彩,因此在调查分析上要比社会调查来得容易。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上我们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应变措施,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人的性格内容非常深奥,色彩心理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文章分析的就是四种色彩学生的教学情况。

关键词:色彩心理;职业教育;性格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18

性格色彩学创始人乐嘉在他的著作中,以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四液学说为基础,根据“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但许多人有着相似特征”的理论,以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来代表四种类型的性格,将整个性格分析系统色彩化。因其鲜明、形象、易学,所以广受关注,并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充分运用、发展。

一、色彩心理基础类型

1.红色性格

红色代表外向,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善于交际,具有该性格的人能成为团队的带动者。快乐是这一类人工作的最大驱动力,同时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2.蓝色性格

蓝色代表认真,生活态度严谨、深沉,善于计划,具有该性格的人能成为团队的执行者。忠诚与诚挚是这一类人的标志,在交流过程中更重视问题的深度。

3.黄色性格

黄色代表自信,生活态度敏感、激进,善于领导,具有该性格的人能成为团队的决策者。前瞻和责任是这一类人的标志,做事有效率、讲实效,理性大于感性。

4.绿色性格

绿色代表和平,生活态度和谐、稳定,善于倾听,具有该性格的人能成为团队的协调者。宽容和友善是这一类人的标志,适应性较强,能作为任何人的朋友。

在人们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最敏锐的,因为感觉色彩往往能对个体性格产生影响,左右情绪。教师若能够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性格色彩的心理作用,将会有效改善师生关系,强化教学效果,对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二、学校色彩心理现象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校都是独立于社会的存在,但其又像一个小型的社会,不同的个体在这个小型社会中也就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色彩心理上来说,不同的颜色对学生能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1.学校色彩环境

从学校的整体建筑色彩应用来说,学校层次的不同,如幼儿园、小学、初中,且学生的年龄不大等特点,学校建筑多数以活泼明艳的色彩为主,如红色、黄色、蓝色等。这一类颜色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周围环境的热情,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放开自己,摆脱交往的恐惧感,能迅速融入集体中。高中、大学则多以淡雅的颜色为主,如白色、奶白色、灰色、青色等。这一类颜色能让学生感受到周围端庄、严谨的气息,在浓厚的学习气氛影响下产生压力,更好地深入学习研究中。

从学校室内色彩应用来说,目前大多以白色为主,辅以墨绿色黑板和黄色课桌椅。根据研究发现,这三种颜色都能对人产生心平气和的效果,对在室内教学的效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当然,就这三种颜色来讲,以绿色为主色调的物体,在生理上也能调适视力;以黄色为主色调的物体,在生理上能舒缓个体紧张的生理效果;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物体,在生理上不会产生过于压抑的情况,不会让人感觉沉闷。

不过所有学校都会在建设过程中注意校内绿化面积,因为绿化面积不仅会影响到学校的空气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在校内活动师生的教学、学习心情,对学校办学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生色彩心理调查

随机挑选的两个班合计92名学生,针对红、蓝、黄、绿进行单项选择。选择结束分析结果,其中选择红色者18人、选择黄色者13人、选择蓝色者37人、选择绿色者24人。

(1)日常活动。通过日常与实验学生的交流观察来看,红色类学生非常活泼,说话声音洪亮,总想成为一群人中的焦点;蓝色类学生较稳重,常常坐在一边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或看书;黄色类学生经常与红色类学生聚在一起,讨论或娱乐;绿色类学生要么喜欢趴着睡觉,要么望着窗外深思。

每一种色彩的学生体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各有不同,因此作为班主任和课堂授课的教师,发现这些色彩类型的学生并不是很困难,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生群当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班主任可以先对观察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再通知各授课教师进行课堂详细观察了解,这对后面的分析总结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授课教师通过现场教学和对色彩学生分组状况的教学分析,具体制订教学计划和课堂时间安排,将有助于教学成果的体现。

(2)交流。红色类学生总是很健谈,而且话题源源不断,思维天马行空,老师也常常被绕晕,想找个理由离开这类学生的交流控制。但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大多红色类学生只要发现老师是与他们有共同语言的,就非常愿意将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下去,否则,这类学生也是应付几句后,就自己去找圈子聊天。蓝色类学生总是就教师提出的话题进行交流,有问有答,虽然话语不多,但口语表达清晰,让人一听就明白他们的意思。但这类学生很少向老师提问,总是在找不到話题的时候默默看着老师或其他地方,气氛有些冷清。黄色类学生一直都是彬彬有礼的样子,容易给人好感,同时交流上总有一些自己的方式来带动交流气氛,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幽默,有些学生喜欢用手势,有些学生喜欢带着要好的朋友一起进来交流等。他们都愿意主动交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加上自己的看法,思维逻辑非常好。从这一点上看,有点像红色与蓝色学生优点的结合。绿色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一直有点心不在焉,可能他们听见交流的话题,但是不想现场表达或者自己也不知道说一些什么,只是坐在对面思考些什么,有时候能够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上会聊几句,然后又是一段冷场。

(3)课堂。学校里课分好多种,比如公共理论课、实践课、计算机、体育课等。通过几天的课程,我们观察发现:只要是学生们不太感兴趣的,或者教师上课讲得索然无味的,所有的色彩学生都会走神或睡觉。若遇到健谈的教师及感兴趣的课程,红色、黄色类学生总是表现得很活泼,尤其红色,总是能提出一些问题。黄色、蓝色类学生喜欢做课堂笔记,而且做得非常不错,重点清晰。绿色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一直都表现出认真听讲的样子,不过经过老师的考察,也确实跟上了课堂的节奏。因此,课堂上需要关心的反而是这批绿色类学生。

(4)作业或课外任务。排除抄袭的可能性,蓝色和黄色类学生完成的情况非常好。蓝色类学生总是紧跟书本上的解题思路在回答,不过确实完成了,某些黄色类学生甚至在作业问题的解决上能想到新的思路和方式。红色类学生此时有些态度不认真,有些回答得非常随意,有些也是按部就班地回答问题,似乎并不喜欢做作业。绿色类学生作业态度还算端正,却有些失误在其中,出问题的往往也是课堂上讲过的难点与易错处。只不过这类学生不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因此常常把问题带到作业中。

三、色彩心理课堂应用

针对以上各色彩类的学生调查情况,我们需要找到一条适合各色彩类学生喜欢的方法,并应用在整个课堂中,用新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更好地传授知识。

1.课程开始

很多教师都非常纠结如何开始课堂教学,太过于热烈容易让本就喜欢热闹的学生失控,失去把握课堂节奏的时机……因此,如何开始课堂教学,教师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除了做好相应准备,还可以从班级里的红色类学生或黄色类学生着手进行课堂起始。

例如,教师从本课程提问环节开始,循序渐进加深难度,最好找黄色类学生,他们的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强,甚至在回答时也可能与教师进行探讨,吸引别的学生兴趣与注意力,从而开始一节新的课程。若从本课案例内容导入课程,教师还可以邀请红色类学生一起参与,甚至表演其中的角色等,利用红色类学生表现欲强、活泼度高的优势,吸引全班的注意力,带动学习气氛。

2.课程进行中

课上到一半之后,所有学生都会有听课的疲劳感,这一点不管是哪一色彩类的学生都会有此感觉。教师这时若放任不管,下面学生一定是倒下一大片。所以这时候教师在安排课程进度时,一定要插入一项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环节。所谓分组,不是随便按人数平均分配,在这里也用到色彩心理。建议在分组时,以4~6人为一组,其中每一组必须有的是黄色与蓝色类学生,其次是绿色类学生,最后是红色类学生。

这么分的原因在于:黄色类学生作为一个小组主要成员,在分组讨论及分析问题时能起到决定作用,并且他们非常愿意挑战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带着本组成员共同前进。蓝色类学生是很好的执行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执行效率高,但是要有人带着他们前进。绿色与红色类学生本身都有一定的缺点,有时不怎么合群,绿色类学生过于内向,红色类学生过于高傲。因此,教师在各组指导过程中也要多关注这两类的学生,对他们多鼓励、多指导,增强他们与其他同学的融合度,激发其学习与交流的主动性。

3.课程结束前

教师在课程结束前,总是要对本节课做一个总结。总结看似简单,但它是对本节课重点的描述与学习下一课兴趣的激发。所以整个课程的最后一定要预留五分钟来进行总结。针对黄色类与蓝色类的学生,教师总结起来很轻松,布置一下课外作业任务给他们就行了,基本上这两类学生都能完成得很好。

针对红色类学生,教师一定要好好鼓励在课上他们的表现,让他们课后多找找拓展内容,下一课还要让他们表现一下。这样红色类学生就不会偏离学习方向,不会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娱乐或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项上。

针对绿色类学生,教师一定要单独与他们交流,帮他们规划一下课外应该做些什么,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同时,针对他们在作业中或课堂任务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也需要及时和他们分析并解决。这一点实际上就是增加他们在班级中的存在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学习集体中。

4.课程结束后

教师安排课后作业或实践任务给学生,这些工作的完成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规律上,受性格、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根据色彩心理分析,教师对红色类与黄色类的学生一定要有相应的强制措施,即要求其必须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否则这一类学生可能会偏离教学导向;蓝色类学生自觉性较高,所以教师可以让其在完成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帮助他们强化学习能力;绿色类学生通常需要辅助完成工作,教师可通过通信工具进行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课业,增强个体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习动力。

当然,问题永远不是绝对的,其中主要体现在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会随着学习与实习而可能出现多色彩共存于一身的情况,所以色彩心理应用于职业教育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乐 嘉.色界:活得舒坦并不难[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2]蘆 淼.不一样的色彩心理学[J].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