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8-10-09吴春秧

教师·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

吴春秧

摘 要: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并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并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翱翔的大舞台,同时成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舞台。有了兴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遍地开花。

关键词: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9

平时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并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求异思维等。

一、鼓励想象,培养形象思维

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可以任意飞跃、演变,甚至可以大胆假设。笔者在教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中,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引导学生画出图像,然后根据所画的图像的形状进行联想与想象,大胆猜测可能是什么样的初等函数的图像,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其他点进行验证。这个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从中也鼓励学生敢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已知条件进行大胆的想象,确定解题的方向,思维简洁,思路清晰。相反,有的教师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初学者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这种题型应该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等,把学生当作考试的机器,只想怎样让学生考高分,把学生的思维扼杀在摇篮里,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其实,教师只需把知识点讲清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让他们有探索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自己努力悟出的道理才会终生难忘,能力与思维开发落到实处。笔者在《数列》的教学中讲解数列的错位相减法时,先探究数列的前6项和,再探究数列的前n项和。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自己去悟:为什么还要构造另一个方程,又是怎样构造、怎样运算等,有这样的过程,学生对错位相减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有理论支撑的想象更有利于正确形象思维的培养。

二、设置障碍,激发逆向思维

事物是辩证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一对孪生兄弟,平时正向思维出现机会多于逆向思维,这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但要辩证看待问题,“多”不代表“全部”,“少”不代表“没有”。因此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一方面学生思维的发展才全面、健康,另外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让一些很难懂的问题变成容易理解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讲解:证明“若,则x、y至少有一个不为0”;“三角形的内角不可能都小于60°”,题目很难理解,不好入手,正面解决问题困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学生另辟蹊径,想到“反证法”。再到立体几何的学习“如果a⊥α,b⊥α,那么直线a、b平行吗?并加以证明。”由于无法归到一个平面内,所以在定理的证明中无法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知识,也无法应用公理4,在这种情况下用“反证法”证明显得更加迫切,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绝妙仙境[1]。当然,在培养逆向思维时不要走向极端,毕竟平时应用顺向思维多于逆向思维,因此培养顺向思维同时要兼顾逆向思维,这样的思维才是完整的。

三、融会贯通,引导发散思维

时代在进步,教育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适时、适度进行教育改革,提倡高效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不能再搞“题海战术”,建立起学科内或者跨学科的动态的知识网络体系,形成丰富的联想,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全面、彻底的剖析,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进行发散思维。

例如,必修五《不等式》章节的基本不等式的教学中的例题:若x,y∈R,xy=2,求x2+y2的最小值。在此基础上改为若x,y∈R+,xy=2,求x+y的最小值,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改编。变式1:若x,y∈R+,x+y=1,求的最小值;变式2:求函数

(0

四、质疑问题,发展直觉思维

抓住问题特征快速进行直接思维,迅速搭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确定问题的求解的大方向;当然也会因为只注意问题局部的特征,没有考虑到其他条件,导致解题出错,教师也不必太过于责备学生,应该耐心听一听学生的想法,共同寻找出错的原因,不能简单粗暴地全盘否定学生的直接思维;而是在这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引导,这时,学生马上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思维的培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如厦门市2015—2016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填空题第16题: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an+1=λSn-Sn+1,其中λ为常数,若{an}是递增数列,求λ的取值范围。许多学生联想到an=Sn-Sn-1就很快把已知条件转化为,结合a1=1>0,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即λ>1,结果是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质疑:“难道高一年级所学的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有错,还是函数的单调性不适用于数列?还是……”经深入思考与小组激烈讨论,大家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终于发现问题所在。an=Sn-Sn-1中n的条件是n≥2,那么只适用于n≥2的这种情况,即:,,

…,但不适用这种情况,因此还需利用条件a1=1,an+1=λSn-Sn+1,得,所以λ>3。综上所述λ>3。美国伟大教育家萨姆·劳埃德说:“需要强调的是,找到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考过程。在面对每个问题的时候,都需要先仔细阅读题目,观察配图,找出其中内在的逻辑线索,这会让你头脑更加敏锐,观察更加仔细,思维更有条理,从而整体提升你的智力。”[2]提醒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注意条件、解题规范性及思考问题完整性和严密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有然。

五、丰富联想,启发求异思维

联想的两个事物之间可以有一定逻辑联系,也可以是没有一定逻辑联系。必修五《等比数列》中的例题:“某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下这种物质的84%,求这种物质的半衰期为多长(精确到1年)?”笔者进一步追问:“中央电视台CCTV-2曾经的一档《鉴宝》节目,每周六17:45首播,周日下午16:20重播,周三下午16:00再播。大家知道物件如果年代越久远,越稀少,就越值钱,這就是物以稀为贵。那么物件的年代怎么确定呢?大家想知道吗?考古学家常利用死亡的生物体中碳14元素稳定持续衰变现象测得物体的年代,其中碳14半衰期为5730年,再结合数学知识就可以求解,以推理年代。”如果想拥有一双慧眼的人,那就好好学数学吧。实际上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善于联想,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更严谨和科学。

参考文献:

[1]王其芳.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口常开[J].数学教学通讯,2017(24):75-76.

[2](美)萨姆·劳埃德.玩的就是聪明[M].宋 双,浦 克,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