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相承促写话
2018-10-09熊瑛
熊瑛
摘 要:要让学生学会写话,教师可先通过文学熏陶等方式激起学生写话的兴趣;接着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广泛阅读,参加丰富的活動积累写话素材;然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教给学生方法;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扎实训练,让学生逐步做到动笔、写话;最后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写话;兴趣;实践;指导;训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4-12
一、重文本,激兴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让小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对写话产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走进文学,亲近文本。走进文学,亲近文本,可以让学生进入一片神奇的土地,变得充实,变得高尚,那里是培养小学生写话兴趣的最好摇篮。幼儿期和一年级上学期,家长和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如给学生读优秀童话、诗歌、故事,引领学生看优秀少儿作品,通过评选“讲故事能手”“儿歌朗诵大王”“电视小精灵”等活动,让学生在优秀文学的濡染下,激起学习文字的兴趣,产生用文字表达所见所思所想的强烈愿望。
二、重实践,增积累
1.亲生活,广积累
生活积累是学生写话最基本的源泉。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去感受生活的馈赠,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教师可让学生融入生活,利用节假日到各处去旅游,或走亲访友,或到公园、游乐场、商场、广场等地走一走、看一看,细心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
2.多阅读,增知识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可引导学生读童话、科学故事、小散文、古诗文等,要求学生读过之后,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收录到 “采蜜本”上。坚持多读书,并不断积累。一个好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的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他们说话和写话的素材。
三、重指导,引表达
1.降低要求,让学生敢说
在课堂上,教师可先让班上善表达、成绩好的学生示范说,然后再鼓励中下成绩的学生来说。对发言少的学生,尽量鼓励,促使他们慢慢地敢说;对说话不着边的学生,先肯定后指出不足之处,让其领会并改正。这样一来,胆小的敢说了,说得不好的有进步了,一个带一个,一个影响一个,于是能说会道的越来越多了。
2.还原生活,让学生乐说
(1)巧用课本剧。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它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鉴于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如教学《揠苗助长》时,让学生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农夫、树桩、野兔等。学生们的语言诙谐,动作夸张,表演滑稽,在这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既提高了表演能力,又丰富了口语表达。
(2)巧用“闲聊”。教师可常利用课间和学生们“闲聊”,围绕节日,问:“你是怎么过春节的?‘三八妇女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你想怎样过‘六一儿童节?”结合学生的兴趣问:“你爱看什么动画片?爱玩什么游戏,怎么玩?你打算怎么过生日?”……在问题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于是很乐意说话,不知不觉中语言表达能力就提高了。
3.授之以渔,让学生会说
低年级学生说话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详说、哪些略说,总是把握不好,因此教师必须对他们加以引导。教师要先培养学生先想后说的习惯,后指导如何说。解决的关键是引导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在一句话里努力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交代清楚。如对学生进行说“见闻句”的训练,就可以按“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看到什么或做什么”的句式进行表述。说清一件事,介绍一个物体,要做到说话有主次、有条理。比如“做家务”,先让学生自己亲手做家务,然后让他们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理清顺序,再说说做家务之后的感受,尽量说得准确、具体、生动、流畅。
四、重循序,抓写话
1. 精写一句话
先“说”后“写”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一年级下学期教师可常进行写一句话的训练,写什么由学生自主决定。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累计就可写上百句话,这样的训练是可观的。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萌生表达的欲望,他们才会高高兴兴地去想、去说、去写。因此,教师要选取美的景、趣的事、可爱的物,为学生提供写话题材和形式,力求新异有趣,使学生感受写话之乐。当学生兴致勃勃思维积极,观察贮存在大脑中的印象顿时清晰涌现,所掌握的词语也随之迅速排列组合时,语言训练便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效果自然令人欣喜。 “今天的语文课上,学了许多新知识,我真高兴。” “春天来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张开了笑脸。” “妈妈买来一条鱼,小头小眼扁身子,全身银光闪闪,真美丽。”……渐渐的,学生从他们写的许许多多的“一句话”中获得了语感,逐渐形成了句子的概念。
2. 试练几句话
在一年级写一两句话的基础上,二年级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写几句,或写一段话,又或写日记。有计划地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再写一写,这是训练写话的极好形式,也是培养观察力、发展思维与语言的重要手段。学校里的生活场景、大自然呈现的美景,都会唤起学生的注意。“今天早上,太阳特别红,朝霞满天,月亮还挂在天边。路边的花草上滚动着露珠,一阵风吹来,露珠洒落了一地。”“下午我一回到家,就和妈妈做了一个数学游戏,我说的是‘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妈妈还加了‘扑通一声跳下水,真有趣!”“上学路上,我看见同学搀扶着老奶奶向医院走去,就连忙迎上去帮忙。老奶奶感激的话语、同学助人为乐的行为都留在我心里。”……这些所做的、所思考的,都是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一段时间后,在一篇又一篇短小的写话训练中,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观察思考、提取信息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注重形式和态度
写话的形式力求多样,切忌单一。如看图写话、对话式写话、想象性写话、创造性写话等,形式多样,训练扎实。写话时尽量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力求做到书写工整、大小适中、标点正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文必加点”的习惯。另外,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课本及自身语言和书写的示范作用。
五、重评价,促勤练
1.优评促勤练
在学生们写完话后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写话内容。然后,进行师生、生生共同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互评,学生就知道哪些是该吸取的优点,哪些是该避免的缺点。评价语要讲究:“你会用问号了耶!”“你运用了生动的词语把小兔写得非常可爱、有趣!” ……优美激励的评语、整洁的书写,加上红红的“笑脸”“五角星”……美丽的符号变成了无声的动力,推动学生说写的兴趣。
2.成果促勤练
优评给学生满心的喜悦,成果的展示作用更大。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设“小荷朵朵开”“我是写话小能手”等专栏,学生们的“大作”荣登其上,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话热情。遇到有写作竞赛的机会,教师一定要鼓动学生参与,认真辅导。学生的作品获奖,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肯定。荣誉促使他们会更认真地对待写话,还会使部分学生把写作变成一生的习惯。
五个侧重点,相辅相成。只要教师在整个写话训练过程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去体验,用心教育,学生就能在训练中丰富情感、积累经验、学到方法。只要学生热爱生活,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会觉得“写作”其实也不难,想说爱“你”也容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