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战争与和平》中的浪漫女性娜塔莎
2018-10-09郭紫薇
摘 要:娜塔莎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非常惹人怜爱的俄罗斯姑娘,托尔斯泰在塑造这个女性形象的时候赋予了她身上以“圣母玛利亚”式的崇拜情结。本文从她少女时代对于爱情充满幻想和期待开始进行探究,重点把握她在经历人生剧变之后两次比较突出的性格转变,即她婚订安德烈却移情别恋使得爱情婚姻双双丧失的痛苦,以及最终婚后颠覆性的形象和性格转变。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娜塔莎;心理变化
作者简介:郭紫薇(1993-),女,汉族,山西省霍州市人,南京林业大学伦理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2
在世界文坛中,托尔斯泰是一颗令人无法忽视的璀璨明珠,也是十九世纪时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之一。在托尔斯泰为后人留下来的众多优秀作品中,首推其先的作品应该是作为他三大巨著之一的《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用长达一百多万字的超长篇幅描写了五百五十九个人物的生活事迹,以史诗般的结构和语言描述了浪漫主义女性代表娜塔莎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交替转换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突破困境探索出人生的真谛。
一、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
娜塔莎出身贵族,家庭幸福,长相甜美,能歌善舞,又天生具有一双美丽迷人的大眼睛,这一切都使她整个人浑身充满了灵动热情的活力气息。这个漂亮欢快的年轻少女带着一串响亮而又清脆的笑声如风一般的窜进了人们的视野里,让人无法忽视。年幼的娜塔莎对于爱情充满了自己的幻想和热情,所以她才会在命名日急切而又盲目的对年轻贫穷的鲍里斯公爵表达了爱意,她的表白热烈又真诚,使对方无法拒绝更不想拒绝,然而此时年幼的娜塔莎并不是真的爱着这位年轻男子,她不过是渴求着一段心中所想象出来的甜蜜爱恋,因为她急切的需要爱,所以就单纯的选择为了爱而去爱,而随着鲍里斯的参军入伍,他们二人的感情自然也就不了了之无疾而终了,但是,从这个小插曲中可以看出娜塔莎内心对于爱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单纯热切甚至是有些疯狂的渴望,她希望自己可以去爱别人,也可以被别人爱,少女的心思在她身上一览无遗。
二、恋情剧变的人生转折
在娜塔莎第一次参加的舞会上,她经过好友皮埃尔的介绍与当时已经丧偶的安德烈公爵相识,就像一束光忽然照进死气沉沉的黑暗里,充满了活力和新鲜气息的美丽少女瞬间俘获了内心已濒临枯竭的安德烈公爵,两人一见钟情并且迅速坠入爱河,然而这段火热的爱情一经曝光就遭到了安德烈公爵的父亲的阻挠,老公爵先生给他们定下了一个订婚后一年再结婚的条件,对此安德烈公爵欣然接受了,推迟结婚后他独自去了国外一边度假一边疗养身心,唯独忽略了娜塔莎的内心感受,他忘了娜塔莎还是一个刚刚才初尝爱情滋味的少女,一年的时间对于他来说也许只是一个短暂的过度,而对于这个欢快热情的小女孩来说却是一场漫长的煎熬,娜塔莎无法理解更无法忍受为何相爱的两个人不能立刻结合在一起,延迟一年对她意味着的是无限的未知的忐忑和不安,在她眼中这场毫无意义的等待没有一刻不让人烦躁和气恼。托尔斯泰并没有刻意抹去他最中意的这个女主角身上的缺点,娜塔莎在思念安德烈公爵的日子里表现的一点也不像一个将为人妻的女孩该有的模样,她连写信这件事都觉得越来越枯燥无味,只把它当做奉行公事一般的草草了事,甚至连信的草稿都要母亲替她改写拼写上的错误。娜塔莎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焦躁不定的状况为之后她与阿纳托利的私情埋下了伏笔,可想而知,久守空闺的她自然无法抵抗住花花公子阿纳托利的引诱,当又一个疯狂的说着爱她的男人出现的时候,她未犹豫多时便接受了这份爱情,甚至不顾道德的谴责,因为在娜塔莎心中爱情是至上的,为了爱情她心甘情愿交付一切,这种对于爱情的疯狂并没有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成熟理智,当被家人察觉她试图私奔出逃的计划后,她气急败坏的写信给安德烈公爵的家里违反了婚约。然而她为之放弃一切的恋人并非良人,阿纳托利根本不会与她结婚,可怜的娜塔莎遭受了婚姻与爱情的双重打击,万念俱灰之际,她企图自杀又被救起。无论是娜塔莎快速急切的陷入一场又一场爱恋中,还是她被识破心迹后一次又一次幼稚的顽抗,这種对于爱情的执着造成了愚蠢的后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少女时期的娜塔莎对于爱情的渴望其实非常单纯,她善良活泼,只是无法忍受没有爱情的时间的煎熬,当一切都破灭后,娜塔莎身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爱情她心如死灰,过往的欢乐再不复返,被欺骗和被抛弃的伤害无法从她心中抹去,从前那个对爱情充满激情和热情的少女娜塔莎迅速的枯萎了,娜塔莎虽然还是看似平静的生活着,可她的心中却再也快活不起来了。
三、爱与和平的涅槃新生
一八一二年拿破仑军队入侵俄罗斯,娜塔莎家人准备抛弃家产地产撤出他们在莫斯科的住宅,离开时他们用马车运送着俄军伤员,娜塔莎就是在这伤员之中发现了重伤的安德烈公爵,重逢在战火纷飞的动乱时刻,娜塔莎和安德烈公爵对于过往的伤害和过错终于彼此释怀,她竭尽所能的照顾他,使安德烈公爵在临死前感到了爱的温暖,而娜塔莎也终于得到了自我内心的救赎,她从早先疯狂的对于爱情的执着中解脱出来,所经历和遭受的一切让她终于开始明白爱是多么庄重而又严肃的情感,爱更不是肤浅的男欢女爱,真正的爱存在于全体人类的心心相通中,是人与人之间矢志不渝、坚贞不弃的美好信念。
战争结束后,娜塔莎与一直以来对她关怀不改的皮埃尔重聚,二人互诉心迹,相知相爱并结婚生子。婚后的娜塔莎慢慢复苏着她该有的年轻和活力,在她眼中曾经熄灭的爱的光芒渐渐重新被点燃,不过娜塔莎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鲁莽而愚蠢了,她不再抱怨生活所给予她的,好的坏的她都能心平气和的学着接受,她努力地去尽好一个贤妻良母应尽的职责。娜塔莎是托尔斯泰笔下最善良美好的一个女性形象,托翁对她的偏爱不溢言表,虽然婚变私奔这种戏剧性的冲突带来的毁灭性伤害并没有在娜塔莎身上得以幸免,但是娜塔莎能够如同凤凰涅槃般的获得新生,并且幸运的追寻到了爱的意义,最终得以安稳幸福的继续生活下去,从这个角度来看,娜塔莎无疑是幸运的,生活的变故没有将她完全打倒,她天使一样善良美好的心灵却因此而得到升华,这也是娜塔莎身上最令人喜爱的闪光点。
托尔斯泰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社会充斥着矛盾冲突的对抗时期,同时,俄国文学一直深受东正教影响,从普希金开始就延续着“忏悔意识”和“圣母情结”的写作传统,这种影响我们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也常常能够窥视一二。托尔斯泰一直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思想探索,到了中期他尤为关心俄国现实社会的贫贵尖锐矛盾对立,所以他的思想常常处在是迷惘还是清醒、空虚还是进步、痛苦还是蜕变的激烈矛盾的不断挣扎中,从他笔下的娜塔莎我们能够体会到托尔斯泰对于人生终极意义的这种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她是托尔斯泰在创作中期也是艺术手法最炉火纯青的时期所塑造出来的最具有探索精神、个人性格最为丰满的女性角色。托尔斯曾经说过:“人同河一样。天下的水都是一样的,可是每条河有时窄,流得急;有时宽,流得平稳;有时混浊,有时澄清;有时凉,有时暖。人也是一样,人人身上都有人类品性的根苗。不过,有时这种品性流露出来,有时那种品性流露出来罢了。人往往变得不像他自己了,其实,他仍然是他原来的那个人。”[1]生活本来就是甘苦共存,娜塔莎没有在人生变故和苦难折磨面前被摧毁,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终探索出了人生的真谛——爱与和平,这正是托尔斯泰想要通过这部伟大的作品向读者们传达的精神。托尔斯泰作为世界文学界的泰斗之一,他重视的是关于人的灵魂的探索过程,他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这些灵魂人物的生活去反映俄国现实社会的缩影,所以列宁曾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伟大的思想不会因为时间的逝去而渐渐淡漠出人们的视线,正如人民大众追求幸福的脚步从来不会因为任何困难艰险的阻挡而停止不前。
注释:
[1](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第2页。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刘辽逸译.战争与和平[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