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诗意课堂享受美的语文

2018-10-09曾湖仙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士诗意文字

曾湖仙

朱光潜先生说,“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意思是要从作品中发现诗意,获得审美的愉悦。语文教学可以借用这个说法,一节好的课要当作一首诗看。这就要求教师把上课当作诗来写,让语文课堂富有诗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

什么是诗意?严羽《沧浪诗话》中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表现在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体悟客体(文本)情性,从而表达主体(师生)情性。从情性获得的途径看,诗意课堂创设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课堂有诗,二是课堂是诗。本文主要讨论第一种。

一、以诗证文,融诗于文

以诗证文。这个“证”字,有印证的意思,这里主要是指体证,佛家禅修所说的完全融入客体的专注状态,即让学生沉浸到文本描述的彼时彼地的情境中去,又回过头来对现实有所觉察。因此,分析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及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时,能有一些旁证(旁例),架以为桥,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意境,又能较好地以主体身份观照现实。而借用诗歌的效果最好,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以凝练、富有节奏感的文字为载体,接受者的情绪往往在诵读之中被感染。

老舍散文《我的母亲》细节描写感人。如作者师范毕业后被派任小学校长,他对劳累的母亲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母亲听后泪流满面。再如除夕的那天,母亲听匆忙赶回家的儿子说当天还须回校,愣了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递给儿子一些花生,坚毅地说,“去吧,小子!”离家的儿子走在街上,泪遮迷了双眼。这两个细节,令人心酸。学习时,引入舒婷的《母亲的方尖碑》:“她随着落潮去了/却不能同潮水一起回归/让环绕着她的往事漂流无依/让寻觅她的声音终日含着泪水/她照料过的香橙树已经长大/为纪念她的果实/又能交给谁/她随着落潮去了/我的妈妈/现在我是多么后悔/凭青春和爱情的力量/能不能在黎明时把她夺回”。对比老舍说母亲已经入土,一切无法挽回,学生对文本和现实的感触都会更深。

二、吟诗释文,渗情入文

其次,吟诗释文。释,不是对文意的一般性解读,还包含认知、感受与批评。这个过程中的认知、感受,是入乎其内,对文本的深入思考所得;进而出乎其外,要求读者具有批评的意识,能够反过来审视文本,发现问题或产生不同于文本乃至超越文本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活动既有读者与文本契合而生的共鸣,又有读者自我发现的创造的喜悦。尤其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释”变得深刻、简明、饶有趣味。

学习《鸿门宴》,布置学生或老师自己用诗概括课文情节、评价文中某个人物。概括、考查学生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筛选、提炼,需要去枝节留主干,简练表达,这个过程就是深入理解、分析、体会的过程。如我示范的一首:“项王欲破沛公军,季父为言使罢征。宴会庄剑索刘命,军门哙酒镇群英。取道芷阳回霸上,从此刘项见刀兵。人乘大风归故里,虞姬乌江尚有声。”概括,注意到了情节间的承接、因果、转折等关系,结尾两句是建立在前六句之上的感受,融进了较为浓烈的个人色彩,能帮助学生体会。评价则是要考查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和态度,需要独立思考,对人物关系、事件来龙去脉做整体把握和分析。《怜无伤》这首:“一腔热血报项王,使人密往说端详。汝有诚意鉴天地,彼无心机只寻常。唯恨霸主不霸主,应怜无伤非無伤。冤魂千古今谁吊,霸上啼鸟断人肠。”是不同于传统结论的解读。曹无伤告密,看似小人行径,但他审时度势,暗助项羽,难道就不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况诸强逐鹿,楚汉两边的将相走马灯似的来回,与是非何干?那一句“沛公回霸上,立诛曹无伤”,让人嗟叹不已,与诗相证,心有戚戚焉。

三、析文见诗,入诗于心

第三种做法,析文见诗,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诗意的美。这里有三个连贯的层次,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文字的美主要通过读获取,语文教学要遵循汉语重节律的特点,而节律是要通过读把握的。诵读悦耳,默看入心,两者的效果不全一样,后者更多促使你思考,前者更多让你去接受文字结构与韵律的美。古诗文、现代诗文都要诵读,诗意美的第一层味道才能出来。情感之美是相应而生的,这时你只是接受,不要忙着怀疑、挑剔,让自己畅通无阻地进入文本,敞开胸怀领会文字里面的丰富意蕴。这是沉浸的状态,要获得作品的滋润,因为此刻你已是作品中的人物或换位于文中的某个角色。进而思想之美也会接踵而至,在情感沉淀后获得理性的认知。

《前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说主客开心畅饮,菜肴核果都已吃完,人也醉了,然后彼此枕靠而眠,任小舟漂荡,醒来天色大亮。苏轼的表达是诗意的表达,前四句为四言短句,后两句是七言长句,节奏从短促到舒缓,情境从热烈到悠扬。尤其是“东方既白”,展开一个远阔、明亮的空间,戛然止住,予人遐想。诵读、思虑到此更容易受到感染,深味出作者摆脱俗务自得其乐的超然与洒脱。

而《后赤壁赋》见孤鹤梦道士的一段则近似一首朦胧诗。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孤鹤、道士两种形象的模样、行为、踪迹等特点以及所蕴含的意义,去体会诗意的美。“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这几句对鹤的描写,形式齐整,内容奇特,独具美感和深意。尔后,作者“梦一道士,羽衣蹁跹”,梦中作者认孤鹤为道士,“问其姓名俛而不答”“道士顾笑,予亦惊寤。”梦境神秘莫测却耐人寻味,最后“开户视之,不见其处”,道士形隐、作者心隐,都在这八个字里面,韵味十足。通过朗读、体验、分析,从简洁中见丰富,从模糊中见透明。

析文见诗,不是拿诗的模板套在一篇文章上面,而是把富有诗性的文字,读出意蕴,读出味道。披文入情,格物知理,就是诗了。

作者通联:广州市执信中学。

猜你喜欢

道士诗意文字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文字的前世今生
永恒
A New Way of Dao
冬日浪漫
热爱与坚持
多谢兄长
王婆酿酒
梦中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