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与不乱
2018-10-09廖世阳
廖世阳
前一段时间读完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总觉得有些东西哽在喉间,不吐不快。
九死一生的这一部笔记将世道人心揉的粉碎,摊开在我们面前,那是中国最莫名其妙的二十年。晚清的官场乱象早已超乎了正常人的想象。
就从这个“乱”字说起,你觉得九死一生所处的世界很乱是吗?那说明你想问题还只停留在表面,官场看似混乱,但人情关系,金钱账目,来往应对却是丝毫不乱,相当整齐。
探讨中国历史,如果你不能拿捏好其中乱与不乱的分寸,那就根本还没有入门。不过我们也无心立志成为历史学家,所以是否入门也并不重要。
琉璃厂倒的确是一个让人神往的去处,买一叠信笺,翻几册旧书,难怪鲁迅胡适周作人们如此喜欢那里的氛围。
当然,这些都出自我的想象,在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也没有WIFI的时代,听一些奇闻异事记录下来,就是最时尚的消遣方式。
保存良知的九死一生在乱与不乱的环境中辗转二十年,他用一种近乎于淡漠的笔调写尽了中国的那些事,有时候你甚至会忘记这些事其实也无时无刻不发生在你我的身边,甚至我们其实也就是那些故事中的人。
是的,故事中的人,当我们手不释卷的时候,我们都会认为那些只是别人的故事,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用看故事的心态去面对一切的确很轻松,但逃避不了的是,故事中总会有一个人就是你。我们这些看故事的人其实也就是那些故事的创造者。
如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我们当然可以淋漓尽致地将九死一生所处时代的人和事批驳地体无完肤。
但是我不敢,我读完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拷问自己的内心,我敢说我就没有做过书里的那些事?或者,读我这篇文章的人,你们敢说么?
没办法,就是毫无来由地被九死一生的这部奇幻笔记所吸引,果然这个世上人心才是最复杂的东西。因为我也曾在年少时需要一个人面对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也会在某一个时刻感叹世界那么强大,而我是如此弱小,如果真的能一辈子躲在书外看故事,平静地生活,我也会双手合十,欢喜赞叹。
因为故事永远要比生活简单,因为中国的命运就可能维系在这些看似荒诞可笑的小小故事上面。除了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时候,我不喜欢讲宏大的命题,尤其是在文章里,我只会把我一点个人的小小悲欢写在这里,百年之后自然尘归尘,土归土。
那些成天把国家民族之命运之类的宏大命题挂在嘴边的人,我不免要偏着头想一想,把这些当作口号的人,我总是会怀疑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从九死一生的笔记里我们看到,中国社会里就是有一种蛊惑人心的毒,一经沾染,便会迷失自我,投入到合情合理的滚滚洪流中去。
从来如此,便对吗?我们有时候连狂人都不如。因为有很多人在用那些看似合情合理的说辞杀人。
我们却连提问的勇气都没有。生活会慢慢消磨掉你的思考和意志,时间一长,你也会变成一个合情合理的人。
最后,连警醒都需要勇气。九死一生倒了一百万的生意,换来了一部二十年世道人心的笔记,这笔买卖,究竟是亏了还是赚了?
我一算账就头疼,所以不算也罢。中国人最看重生死,但其实谁生谁死也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理由活在这个世界上。
很多我们看不透的人和事,在那些故事里反而会豁然开朗。我们的那些小小心事,也会跟随着九死一生的笔记辗转起伏,我们甚至无法去恨故事里的那些人,因为时间一长,你就会觉得他们其实也很面熟,其实他们就是我们的亲朋好友,当然,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也许其中的某人,就是你自己。
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是会有人去思考未来世界的模样,总是会有人不甘心自己处在这个时代,总是会有人反抗现实,寻别样的路去走。
即便在这条路上碰的头破血流,也依然要向前走。至少不像我,只能在这里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什么也做不了。
说自己困坐愁城似乎有些矫情,但小富即安也绝不是我想要的。我可以停止行动,但我不能停止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微信上转发心灵鸡汤的时候,我却在读如此冷僻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从来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随波逐流固然会让你心安理得,但把思考权和话语权交给别人,打死我也不干。
外在之我与精神之我站在了一个巨大的岔路口上,用力撕扯,都想把我拉到他那一边去。拉来拉去,让我很难选择。
為什么人从出生就要面临无数的选择呢?话说小说里那个死里逃生读了九死一生的笔记之后就看破红尘,归隐山林去了,这算是一种最简单的选择吗?
无法选择就不选择,但不选择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呢?所以,人生这张大网,无论你有何种本领,想逃脱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只能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去建构美好的未来,有些东西,这一生都不知道也并不是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