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联动
2018-10-09汪伟军
汪伟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
写;读写联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14—0096—01
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不爱写作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没有作文素材的积累;没有生活阅历和底蕴,缺乏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有16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教学上。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有所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浓厚了。
二、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写作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首先是仿写句子。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此类句子,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用“一手……一手……”“一边……一邊……”练习说话,学生能根据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不同的句子,生动有趣。
其次是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学生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和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再次是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在教学《桂林的山水》后,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了,脉络就清晰了。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联动”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凭借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写作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注:本文系天水市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号:TS[2017]GH H61)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