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会计教学实践探索

2018-10-09段珑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心理素质

段珑玉

职业素养是一种综合品质,是从事一种职业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和职业作风等的综合品质,是从事一种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中职会计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会计职业,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会计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

一、会计职业素养能力的内容

(一)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这个标准有助于对会计人员强化道德约束,防止和杜绝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良道德行为,而会计岗位是重要的经济岗位,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服务,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所以在中职会计职业素质能力培养中应把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塑造好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地思想基础。

(二)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过硬能胜任很多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当今生活工作压力大的时代立足社会发展,所以心理素质在中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三)团队合作意识

会计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要把工作做好,必须要跟其他各方面各层次的人员进行交流合作,包括同事之间的合作,与上级领导之间的合作等,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与其他同事的协同合作,及时为团队的其他成员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如何才能把这些合作做好,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四)专业技术素质

会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包括手工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能力,登记会计账簿能力,编制会计报表能力,不仅要有手工会计核算的能力,还要有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等,同时也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创新的能力,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规避财务风险能力等,专业技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成败,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是中职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立足之本。

(五)终身学习能力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技术更新快知识淘汰快,这使得陈旧的会计知识能力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中职学校的会计知识教育不可能把全部的会计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学生毕业以后也会面临知识陈旧落后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局面,这就要求学生要经常不断的自我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被信息化时代所淘汰。

二、中职学校会计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一)中职学生学习会计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个体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落榜才选择中职学校,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意识较差,具体表现为贪玩不听课不完成作业等,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会计知识,对会计职业素养的认识和学习更是一片空白,特别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两种职业素质能力的学习。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现状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来源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这些老师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有限。在中职学校中正是因为大部分教师缺乏会计的工作实践经验,造成对会计职业素养理解不够透彻,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就没有针对当前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是局限于对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中职学校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行业标准对接

优化课程设置,提升职业素养,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的距离,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中职会计教学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以外了,还要设计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课程,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

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强化素质教育,中职学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满堂灌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并贯穿在会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1.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岗位定任务,轮流体验不同的会计岗位,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利用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单独或者分组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或者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3.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平时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与学生相互转换角色发挥学生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将知识、技能以及素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也得到了强化。

4.发挥“小老师”助教在会计技能课堂教学的示范辐射作用。体现现代学徒制的魅力,发挥“小老师”助教在会计技能课堂教学的示范辐射作用,教师手把手教“小老师”,“小老师”手把手教同学,实现一对一教学,提高课堂技能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严格把握实训关,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

5.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以工作内容为学习内容与会计工作内容对接,模拟真实的职业对话,让学生“上课如上岗”,创设职业氛围,将知识、技能、素养融为一体渗透在日常的会计教学中。

(三)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中职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和提升自己,而且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培养出的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和投入社会工作,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加强校企合作,让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学校可以和记账代理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引企入校,校企融合,争取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多方面力量支持,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业共推、利益共赢的良性发展格局,创造更好的实践环境,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

四、结语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积极建立和推进适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职业素养教学课程体系,体现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为目标,体现专业与产业、企业与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工学结合,密切關注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用工要求,为企业培育出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探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在校生勤工助学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试论如何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