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也要从班级管理转向班级治理

2018-10-09谢春瑜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主体精准班级

谢春瑜

一、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治理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体现

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四化水平和加强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社会心理服务、社区治理四个体系建设。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班级是这个小社会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单位,可以也应该把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底,实现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治理的转化。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建立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共治”两字,要求要平等地对待各类社会主体,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动员社会多个主体来共同参与对群众的服务和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形成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局面,努力实现社会共建共治。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包办着班级管理大小事务;学生是管理的客体,凡事听从班主任的安排,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得不到保障。要实现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治理的转变,就要从班主任单一管理主体,转变成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共同作为班级管理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实行民主、协作、互动式管理。班主任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班级发展的思考和策划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二、 班级管理制度应该是得到各方主体认同的公约或规范

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求加强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建设,充分发挥这些规范的积极作用。在学校班级治理中,同样要发挥“校规”“班规”的积极作用。但如果这些校规、班规由学校由班主任老师制定,同学们只是被动接受,不认可、不认同,就会产生抵制情绪。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意识,笔者曾经先提出“假如我是校长(班长)”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去回答,从中了解到同学们的一些基本想法,初定“班级管理制度”,并通过班会课或共青团活动,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谈谈看法和设想。经过大多数同学的认同,最后再由班干部把方案制定下来。这样出台的规范,有意违反的人自然减少。

在以后的班级活动中,我们班级开展活动的计划等“大事”,都是事先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再让同学们展开讨论,确定下来后,最后才按章依法实施。长此以往、持之以恒,使同学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同学们主体参与意识明显增加,班级各种制度制定的过程,既是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过程,又是学生依法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班规”体现了“民意”,认同了就自然会遵守。

三、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

按十九大精神要求,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特别是在城乡社区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班级治理中也应该发挥各种社团组织的作用。笔者会在充分发挥共青团支部、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等的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自我加压”的模式实现老师—学生—同伴的良性互动。

例如,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6人,其中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一个小组就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小集体,也是班级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每小组成员座位前后挨在一起,以方便小组成员的活动。可以把一个小组作为一个评比单位,把小组的值日任务、课堂纪律、集体活动成绩等加在一起,每周累计,作为先进小组的评比依据。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督促,一些自控能力和意志力差的同学,平時很难改变自己,但是,外界有了同学的真诚帮助,有了同学的竞争压力和舆论监督,同学们就会不知不觉改变自己。

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班级中逐步形成。

四、提升班级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信息化社会要求我们在社会治理的服务和管理方面实现革命性的变革,在社会治理中要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就是针对我国当前信息的碎片化、条块化、人力和运行成本高、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给社会治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平台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使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够更加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精准监督、精准反馈,能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更有效地管理好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实现革命性的变革。我们在班级治理过程中也应该提高班级治理智能化水平,要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上传数据,实现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监督、精准反馈、精准治理。

在社会治理中要求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我们在班级治理过程中也应该倡导公平正义。要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制的手段协调师生、生生关系,化解矛盾。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主体精准班级
论碳审计主体
班级“无课日”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