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

2018-10-09代军辉勾阿莹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史铁生母爱菊花

代军辉 勾阿莹

教材简析:

课文选自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将零零碎碎的细节串联起来,写出了在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的,以此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朴素、真切,却又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对人生的思考之中。

文章中我的暴怒、对生活的无望和母亲的宽容、坚强形成了强烈对比。悲剧色彩中掺杂着伟大的母爱。文章最使我感动的是最后一部分,母亲坐上了三轮车,去了医院,这一去竟是母子俩永远的诀别。母亲临死前不是害怕死去,而是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好好地活着。

教学目标: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主题并不难,但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呢?我把教学目标定為:

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生命的思考;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与怀念之情;要懂得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体会散文传达情感的方式。抓住文中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等片段描写来体悟母爱。

2.通过品悟题目和北海的菊花,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

教法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阅读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以写作促读”来进行教学。通过“抓细节之美,品言语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写中品”,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剖析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与写作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激发情趣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背诵《观沧海》与《天净沙·秋思》这两篇诗文。(学生背诵。)背过了课内写秋的诗,再积累几句写秋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 甫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 白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宴 殊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总能触动人的心灵,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写下了《秋天的怀念》一文,今天我就来看看《秋天的怀念》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酝酿情感

师:孟子曾说过,颂其诗,读其文,不可不知其人。我们首先走近作家史铁生。史铁生(1951年—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其作品被译成英、法、日、德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表。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三、整体感知,圈点勾画

师:从史铁生的不幸经历中,我们触到了他跳动的生命。带着这种感触,请打开书,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通过哪些细节回忆母亲对我的爱?

2.你如何理解“秋天的怀念”和“北海的菊花”的内涵?

教师提示: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心手),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

四、抓住情感,分析人物

师:课文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分别是谁?

生:母亲和“我”。

师:对了,就是文中的母亲和“我”。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说一说,你从哪些细节读出了母爱?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这里体会到,儿子活,母亲也活,儿子不活,母亲也不想活了,说明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

师:母亲和儿子永远在一起,母亲希望都好好活儿。母亲一“扑”,一“抓”的动作,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母亲心疼儿子,他说了“我可活什么劲儿”,作为母亲,她害怕儿子自暴自弃!

师:“好好儿活”是母亲对儿子最大的愿望。文章当中没有一处直接写出“母爱”两个字,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

生:“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为了照顾我,连自己最爱的花都没时间照顾了。

师:母亲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照顾儿子身上,不要说花,即使是自己都没放在心上。

生:“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从这里我看出母亲也重病在身,但她却不告诉儿子,不让儿子伤心。

师:他读这段话的时候很动情,他读懂了母亲。“整宿整宿”是从时间上说,“翻来覆去”是从程度上说。重病缠身却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样的母亲注定是苦的。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从母亲悄悄地进来又出去,我看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

师:谁能帮他补充补充。

生:母亲是理解儿子的,她给儿子发泄的空间,就悄悄躲出去,但并未走远,而是偷偷地听,等一切都平静了再回来,慢慢跟儿子说。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他从一个“躲”字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母爱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细节,写得多细腻传神啊!

师:课文中第4段还写到母亲出去了,对比一下,这一次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写母亲出去了,还回来,但最后一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生:出去之后,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再也没回来。

师:他多么希望母亲还像以前一样,出去,回来,出去,再回来。可是,“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他用了“没想到、绝没想到、竟”这样的词。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史铁生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

生:他一定很悲伤。

师:把你体会到的悲伤读出来。(生读。)还有吗?

生:他也很自责和惭愧。

师:你读懂了史铁生的心,请把这份自责和惭愧读出来。(生读。) 母爱是真切的,史铁生对母爱的理解却是迟钝的,正如《我与地坛》中所说:“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生:我从这里读出了母爱。“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师:“跑”和“踩”这两个字为什么她比我还敏感?

生:儿子瘫痪,两个字都是动词,这些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所以,这些字眼儿也成了母亲最忌讳的词。

师:她不想触动儿子,母亲爱得多么小心与谨慎!还从哪儿体会出了母爱?

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从这句话我能看出,母亲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却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女。(生聲音哽咽。)

师:这位同学被母爱打动了。大家看这句话后面是省略号,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呀?

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你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师:这是母亲最大的愿望啊!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母亲用尽力气一直努力着。课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

生:三次。

师:母亲提了几次?看成没有?

生:母亲提了两次,都没看成。最后一次是妹妹推着哥哥到北海看菊花。

师:此时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呢?他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呀?

生:因为母亲想让儿子去看了菊花之后能变得阳光自信,不再那么自暴自弃。

师:为什么看菊花就会这样?

生:因为文中写菊花黄色的淡雅,淡雅就表示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白色的高洁,高洁就预示着作者要抛弃他原来的自暴自弃,要重新开始快乐的生活……

师:“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他从菊花中读出了生活。不同的花开出自己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人也应活出不同的靓丽。

师:这个秋天里,母亲已经不在了。看着这烂漫的菊花,史铁生怎能不怀念自己的母亲?谁带上这份怀念之情,来读读这段话?(生读。)你把史铁生内心深处的怀念都读了出来。同学们,秋天又来了,在史铁生的眼中,这又是怎样的一个秋天?

生:这是一个色彩绚烂的秋天,成熟的秋天。也是史铁生走向成熟、获得新生的那个秋天。

师:让我们带上对生活的理解,带着一份祝福,再读这一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以写促读,深入理解

师:母亲生前,爱是单向的传达;母亲死后,儿子是独自地忏悔。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有许多没有完成的心愿,有许多要说的话。请你从“母亲”或“史铁生”的角度给对方写几句话。(5分钟课堂练笔,生写作,师巡视。)

温馨提示:

1.结合原文的一个细节,抓住描写人物的词语,揣摩人物情感。

2.合理联想,再现情境。

3.大约150字。

生:又是一个秋天,北海的菊花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黄色的淡雅,白色的高洁,紫红色的热烈而深沉,秋风无情,菊花却依旧美丽。母亲,我怀念您!我懂了您说的那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抓住了菊花的特点,写出了母子的愿望。既然写到了菊花,把菊花的象征意义加进去,效果会更好,改一改。有从母亲角度写的吗?

生:铁生,见字如面。当你收到信时,也许我正在北海的某一个角落看着你。此时南飞的雁阵已悄然离去了吧,北海的菊花也开了吧。说带你去看菊花,是母亲没做到。我忘不了,你小时候我带你去北海看花,去仿膳吃豌豆黄的情景……那是我心中永远的记忆!我希望你能早日走出阴霾,和妹妹一起好好儿活……

师:细节抓得很准,运用联想推断母亲心理,合情合理。想一想,能不能把“跑、踩”等词语加进去,母亲的形象就更鲜活了。大家以前后桌为小组,进行交流,想一想同学们的文章抓住了几处细节,揣摩出了什么情感?还能不能加点什么?交流后小组选出一位来读,选一名成员评价。

生:又是一个秋天,北海的菊花依旧开得那么美丽,妹妹推着我来看菊花了。黄色的淡雅,白色的高洁,紫红色的热烈而深沉,像母亲的眼睛注视我。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和您看菊花的约定。我静静地望着那盛开的菊花,就像您在身边。我记住了您的话,相信妹妹也懂。

生:她抓住了菊花的特点,又赋予菊花以生命,菊花像母亲,又像母亲关注的眼神。

师:精彩。把掌声送给你们。

生:又是一个秋天,看窗外的树叶唰唰地飘落,我不禁触景生情。母亲,我忘不了您挡在窗前时的坚决;我忘不了您央求我去看菊花时憔悴的神色;更忘不了您喜出望外时说“跑、踩”等字眼的那种敏感……没有和你一起去看菊花,是一生的遗憾!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那已盛开的朵朵菊花,犹如您的微笑一样灿烂,母亲,我一定会照顾好妹妹,我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生:他把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排比句,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母亲的慈祥面孔,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后面写出“我”实现了母亲让我们好好儿活的愿望。

师: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离开作者已经三年了,只有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能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我们也一样,只有做好学生该做的,子女该做的,才能让父母放心。

六、课堂总结,归纳学法

师:老师看到许多同学都写得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很多小组没来得及展示,课后回到班级陆续展示。

本节课我们首先以写为手段,回归文本,推敲词句,学习散文是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或细节)来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其次,通过抓住文章精彩的细节,揣摩文字背后的含义,进行合理补充,以此来培养我们的写作思维。

作为一位知名作家,史铁生的很多作品被大家交口称赞,请课下选读《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更深刻地领会这对母子真挚的感情以及作者对生命深入的思考。

七、布置作业,推荐阅读

1.把自己写的话按要求修改,明天分享。

2.阅读史铁生的相关作品。

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阅读课文,歌颂了伟大而無私的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在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外,还重视学生说写的训练,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理解文中的句段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对文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各抒己见,最后写出自己的想法。教学中,我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静心读,自由说,大胆写,全神读。

◎圈点勾画:阅读中,学生勾画出令人感动的细节,并体会作者描述母亲神态、动作的词句,通过“扑”“抓”“央求般的神色”等字词体会母亲抚慰我时的细致与体贴;通过母亲的语言“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感知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读读说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说出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使自己感动,只要说出真情实感即可。为后文以写促读蓄势。

◎写写改改:以此来培养学生深入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直抒胸臆,教师点拨修改,从而升华文章主题。

本堂课教学,我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己自由地解读文本,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作者进行较深入的对话。有些学生的解读超出了我的预期,生成点较多。当然教学也存在着梳理文章部分不充分,对细节的分析略显仓促等不足,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不断学习与总结,进一步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

教学评析:

代老师的这节阅读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的过程。

首先代老师运用古诗情景朗读法,把学生带入情境,紧接着借助主问题,引领学生抓住主要内容,逐步体会母亲爱子的深情。这一设计非常巧妙,可谓打开了读者与作者心灵对话的大门,一气呵成。然后引导学生研读细节,由描写到揣摩人物情感,再从看花到多层次理解人物形象,回过头来再解读题目,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这样从分析人物到情感梳理进而掌握主旨的过程,由浅入深,抓到了关键,学生的认识情感不断深化升华。

课讲到这里,代老师继续引导,运用以写促读的方式,用文章中的遗憾来创设情境:史铁生一直活在自己的痛苦里,直到母亲病重他才意识到母亲的艰难,而这时二人已无法沟通了。母亲生前,爱是单向的传达;母亲死后,儿子是独自地忏悔。如果有机会,他们一定有许多没有完成的心愿,有许多要说的话。请你从“母亲”或“史铁生”的角度给对方写几句话。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词语,揣摩人物情感,进行合理联想,令人眼前一亮。

这是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只有深入地思考,准确地理解,才能有出色的表达。通过片段创作与朗读,我们看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尤其经过代老师点拨后,教学效果更明显。很多老师的阅读教学是在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来教,这堂课给我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代老师适时地引入《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不仅深化了人物形象,而且提升了学生对文本主旨的认识。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猜你喜欢

史铁生母爱菊花
菊花赞
母爱大于天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