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出土东汉鎏金铜棺饰
2018-10-09贾坤
贾坤
摘 要:20世纪70年代天水市藉口镇新尧村出土了一件东汉圆形鎏金铜棺饰,纹饰内容以阙和西王母形象为主体,錾刻古拙有趣。此类棺饰在天水地区罕见,而在重庆三峡地区发现较多,这为我们研究东汉时期天水地区与川渝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东汉;鎏金铜棺饰;纹饰
鎏金铜棺饰是三峡地区汉墓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物,除重庆境内,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区也有出土。铜棺饰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类为镂空的人形、龙形、朱雀形、阙形、西王母形、柿蒂形牌饰;另一类为圆形,中央有小孔的鎏金牌饰,多在表面刻有细致的西王母、双阙、“天门”字样。
1 鎏金铜棺饰图像
此件东汉鎏金铜棺饰为圆形,中间有小孔,直径25.3厘米,厚度约0.01厘米,重170克,1973年出土于藉口镇新尧村,现藏于天水市博物馆。此件东汉鎏金铜棺饰的纹饰构图以中间圆孔为中心,满饰于正面,圆孔下正中间饰有人物,头戴笼冠,身着长袍,双手合拱于胸前,肩后生羽翼。人物五官刻画古拙,不合比例,但增添了趣味。人物两侧分布有双阙,两阙形制相同,自上而下由阙顶、楼部、阙身、台基组成。屋顶为重檐式,檐下有拱椽,屋顶有锥形饰物,两阙间有三角形饰物,其上有“天”字。
其纹饰采用錾刻、鎏金工艺。錾刻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在使用锤子敲打各式錾子的过程中,以挤压、抬鼓、剔刻、镂空等方式在金属上形成点、线、面等基本元素,进而创造出平面或立体的装饰图案和纹样。鎏金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将金汞合剂涂抹在铜器表面,经火烤使汞蒸发,金便牢固地附着在铜器表面。
由于铜牌饰左侧锈蚀较为严重,纹饰不是很清楚,只能对比重庆巫山县出土的诸多牌饰纹饰,可以得出结论,它们属于同一类。
2 纹饰内容的文化内涵
双阙、凤鸟、人物等元素成为铜棺饰的主体图案,其中双阙为汉代人们神仙信仰中仙界天门的象征,是人仙交流沟通的符号。
学术界一般认为圆形铜饰片图案中的人物是西王母形象。“西王母”一名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1]神话传说中记载西王母是掌管不死药,预警灾厉的女神。在汉代人的思想中,信仰西王母可以长生不老,死后还可以借助西王母的力量升仙。因此,在汉代墓葬中,西王母成为了墓葬装饰的主题。汉代人对于西王母的崇拜,从出土的众多画像砖、铜镜、摇钱树等实物资料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之所以崇拜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为满足祈福成仙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是基于精神的需要,试图冲破制度的限制,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东汉墓葬图像中的西王母形象已与《山海经》描绘的“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大不相同,变成了头戴巾帻或笼冠、面目慈祥、身穿汉袍的世俗人物形象,唯一区别于世俗人物的可能是肩后的羽翼及所处的环境,它与天门、双阙及凤鸟等一起构成了汉代人想象中的仙境。
3 装饰位置及渊源
根据三峽地区及其他地区东汉墓葬出土铜棺饰的材料,得知此类圆形铜棺饰都位于棺的前端,也就是墓主头顶。棺饰中间留有的圆孔为钉孔使之固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专家学者提出的“铜棺饰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墓主升仙”这一推断。现有的考古资料显示,棺饰铜牌的出现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多为素面或柿蒂形,后经过新莽时期到东汉中期慢慢发展演变,出现了鸟形、龙形、双阙形等多种形制。至东汉中晚期,以天门和西王母组合出现的圆形铜饰片成为主流,新产生阙形、人形、朱雀形等种类,璧形牌饰上已有较复杂的纹饰,但与其他形制的牌饰组合使用的情况仍很普遍。
据文献记载,饰棺的习俗周朝已经发展成熟。商周时期饰棺较为繁琐,使用墙柳、荒帏等对棺外进行装饰,有部分还装饰有串贝和铜鱼。汉代人饰棺在商周饰棺的基础上,结合墓葬形制的变化进行了改良。自汉代开始,墓葬形制由竖穴墓变为橫穴墓,墓葬内部很大程度上与生宅相似,于是借助画像砖、壁画等还原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此,作为死者最后归宿的棺木装饰则变得十分重要,这也是铜棺饰在汉代流行的主要因素。
4 东汉天水与川渝地区的文化交流
天水一名由来于“天河注水”的传说。据《汉书》记载:“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汉阳。户六万三百七十,口二十六万一千三百四十八。县十六。”《资治通鉴》中记载:“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古人以西为右,将陇山即六盘山以西的地区称为陇右,其中包括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等地区。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时天水地区经济发达。再加上天水处于甘肃省东南部,与四川省、陕西省接壤,发达的经济环境加上便利的地理位置,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盛行于巴蜀地区的鎏金棺饰会出现在天水。
由于甘肃天水地区出土的这一类铜棺饰数量较少,再加上很多墓葬都遭到了盗墓者的破坏,墓室内随葬品等摆放顺序被打乱,给研究铜牌饰这一特殊的墓葬构成造成了许多困难。并且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也导致对于铜牌饰的源流、演变以及墓主人身份等考证不足。随着考古发掘的进一步开展,甘肃天水地区铜棺饰的研究仍具有很大空间。
鎏金铜棺饰因其富有神秘色彩的纹饰、精湛的工艺,成为汉代墓葬中重要的物质遗存,为研究汉代墓葬装饰文化、了解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卷二):西山经[M].成都:巴蜀书社,1992.
[2]蒋晓春.有关鎏金棺饰铜牌的几个问题[J].考古,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