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瓷化妆土在绞胎工艺中的应用探索

2017-01-09白雅力克黄丽娜

佛山陶瓷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纹饰应用

白雅力克++黄丽娜

摘 要:我国绞胎陶瓷早在唐代就开始出现,它是陶瓷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当时被人们称之为一种非常名贵的陶瓷品种,它是由不同的泥料通过不同的结合方式在坯胎内外形成纹理的一种装饰器皿。陶瓷化妆土是用来改变器皿外观的一种装饰性材料,由于它的颜色以及种类繁多而且经常附着在陶瓷外表起到修补与装饰的作用,因此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之为“陶衣”。本文章主要探索陶瓷化妆土是如何在陶瓷绞胎工艺中得到运用,以及尝试两者的结合来创新出新的装饰方法,为今后研究该方向的有关人士在实践创作中给予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绞胎工艺;化妆土;纹饰;应用

1 绞胎工艺

绞胎是一种陶瓷装饰技法,简单说它是由不同颜色的陶泥料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装饰和制作出的一种陶瓷艺术。绞胎工艺最早产生于唐代,蓬勃发展于宋代焦作当阳峪诸窑,元以后衰败。由于绞胎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两种颜色的泥土由于收缩程度与烧制温度不同因此容易开裂不易完美结合,成功率极低,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绞胎它本身的自然装饰味道是陶瓷绘画与釉色所无法取代的,有自己的独特的美感,吸引了无数陶瓷爱好者的关注与收藏。20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健鹰教授对传统绞胎瓷工艺进行恢复性开发,使失传近千年的绞胎瓷技艺得以复苏。而复苏至今也不过是三十多年,还需要更多人努力去传承、创新、发展,使绞胎陶瓷为更多人认知。

2 化妆土的应用

化妆土是一种较细的陶土或瓷土,人们用水把它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繁多,例如白、红、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陶衣的作用大体有三种:(1)美化胎面,起装饰作用;(2)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3)填补坯胎气孔。

化妆土除了以上作用外,还有一种装饰技法,那就是绞彩,即我们过去常说的“绞釉”,也有称“绞粉”,而日本人则称之为“流泥纹”。它的做法是先在胎体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用酱、淡红等几种颜色的泥浆(化妆土)浇淋到胎体上,而且要边浇淋边快速旋转器体(一般要二人配合操作),使其形成无规律的纹饰。经素烧后,再上透明釉(孔雀蓝釉下绞彩的除外)二次入窑烧制。其成品的视觉效果如同花纹美丽的天然大理石,又如同晴朗天空上的悠悠行云。

笔者认为,现代陶瓷艺术需要拥有强烈的个性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们不仅要传承传统的技法而且要创新发展。经过调查发现当今大部分化妆土的使用过于单调,它不应该只做为“陶衣”使用,化妆土应该有更广阔的使用方法和空间。

3 化妆土在绞胎工艺中的应用

化妆土在绞胎工艺中的应用例子甚少,经过多次调查发现,前人研究成果大部分采用化妆土的流质泥浆形式来装饰绞胎陶瓷,而其他形式应用成果甚少。介于此笔者依以此为研究目标,在实践创作中得到了以下几种化妆土在绞胎工艺中的应用,其成果与大家分享。

3.1化妆土的应用工艺

绞胎陶瓷离不开各种色彩的不同陶瓷泥料,考虑到不同泥料的收缩率和烧制温度高低不同以及色彩差异等因素,笔者采用了自己调配制作陶瓷泥料的方法。化妆土有各种颜色,其性质与白瓷泥非常接近,两者的搭配很容易体现化妆土的优越性。

白瓷泥可塑性强,黏性强,适合制作主体骨架,而化妆土颜色鲜艳、种类繁多且耐高温,但粘性和可塑性较差,不适合单独使用做陶瓷本身主体骨架。经过多项调配、制作和烧制实验,发现白瓷泥和化妆土的比例为1:1~1:2来调配是非常稳定可靠的选择。注意一点,调配后的泥料湿度稍微大一些,原因是化妆土的可塑性和粘性较差,只有湿度大时才有粘性。

关于工具方面,除了平时制作陶艺所需要的工具之外,我们还需要锋利的大小不等的金属刀、毛笔、擀面杖、刮刀、刻刀等,另外制作中一定要注意工具、设备和环境的干净。

3.2化妆土立体造型塑捏

绞胎陶瓷的表面装饰有很多表现技法,例如刻镂装饰、模印装饰、剔花装饰、绞釉装饰等,对于以往绞胎陶瓷不管怎么装饰,其最后都是将器皿表面打磨得很光滑而只能作为平面装饰的问题,绞胎本身就缺乏了一些个性肌理的立体造型。

绞胎不一定就是在一个平面上,可以是立体的,化妆土也不一定是只用于施涂于陶瓷表面做装饰,它可以像普通陶塑一样通过塑造捏法来完成整体造型。

(1)色彩渐变立体塑捏法

调配好的新陶瓷泥料按照设计稿和思路来进行色彩的冷暖或深浅配置,进而安排前后排序,完成立体造型塑造。图1、图2中的作品就采用了化妆土立体造型塑捏法成型的。该作品的装饰设计灵感来源于深海的珊瑚虫。表面长满细小的圆柱体,蓝色渐变的色彩结构是想达成随着光影水波的移动,小圆柱体也跟着晃动的效果,用颜色的渐变来展现一种动态的感觉。制作过程是将蓝色的化妆土与白瓷泥进行绞合,分别做几个不同深度的蓝色泥团,先做浅色的,搓成小泥条,一个个贴上去,逐渐形成这样渐变的效果,要小心的是化妆土易干,比较脆,但是湿的时候粘性非常强,所以要注意湿度的掌握。

(2)色彩对比立体塑捏法

如图3是一个已经石化的珊瑚,表面都是空心的小圆柱体,整个作品并没有全部布满柱体,一个一个大圈透出胎体绞胎的图案,像是一些奇怪的生物要被圆柱体的生物侵蚀。以此来表现有些生物虽然已经石化,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们曾经的生命运动的痕迹。表面的圈圈是混合了一些浅蓝色的化妆土,与胎底的白色之间产生色彩对比关系。制作工艺上首先压一块白泥板,再用紫色化妆土和白泥绞胎成米字图案,再将图案压进泥板里,塑好型后将搓好的圆柱体贴上去,最后在中间插洞即可。

3.3绞胎图案与纹饰制作

在做绞胎时首先要想好纹饰,前人研究出绞胎纹饰图样归纳为16种,即自然纹、方格纹、V字形纹、风车形纹、圆柱体纹、十字形纹、三角柱纹、点状纹、大理石纹、羽毛纹、编织纹、条形纹、菊花纹、绕条纹、卷状纹、扭转折叠纹。

(1)自然纹绞胎制作法

蓝化妆土、红化妆土、黄化妆土各取一些,整体造型以白色为主。制作工艺大概顺序是:首先,选几种颜色的泥料多次相间叠合,然后用力糅合,除去泥团中的空气;其次,用擀面杖碾压平成泥板;其三,采用手捏、利用机械转轮拉坯或印压模等成型方法来造型;最后进行修整便结束。图中可看出化妆土有分散的效果,像是湛蓝的海水泛起海浪一样,是因为化妆土易干,如此故意将它们反复揉搓,像个大面团一样,再用擀面杖碾压开,就出现这样的效果。该盘状自然纹绞胎作品烧制前后都没有打磨,是为了充分展现化妆土在绞胎自然纹饰中的特殊肌理效果。这种绞胎肌理效果表面比较粗糙,但是化妆土与白泥混合烧出来颜色很亮丽、鲜艳并且有自然美的成效。(如图4)。

(2)条纹绞胎制作方法

首先依据设计需要来调整泥条的长短和粗细,将蓝、黄、红化妆土和白泥各搓成泥条;其次,把有色的三种化妆土依次与白泥相间粘合,相互贴紧时中间的缝隙用毛笔浇水涂抹,不需揉合;其三,几种泥料之间贴紧后就可用擀面杖碾压平成泥板(不然会出现散开的效果),最后运用手塑捏或模印压坯等方法来成型,待五六成干时用刮刀刻刀进行修整。(如图5、图6)

(3)图案泥片式绞胎制作方法

卷状纹:将红泥与黑泥搓成泥条,再弯曲地平绕成形,擀平后将图案贴在黑泥板上,调整成型后,待七八层干即可修平磨光。(如图7)

除了以上绞胎图案以外,还有菱形图案、马赛克图案和风车形旋转图案等在实验作品中也均有良好的烧制效果。

每一种绞胎图案与纹饰制作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些装饰方法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发展了传统绞胎陶瓷艺术装饰方法。我们要持续探索陶瓷化妆土在绞胎工艺中的应用,它独有的内外通透,表里如一和自然清新的艺术气息与其他陶瓷艺术截然不同,它拥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市场前景,今后的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4 结语

本文章是对近几年来把化妆土与陶瓷绞胎工艺相结合而进行创作的实验成果与心得来做一番探索与讨论,最终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专家学者们的重视,笔者由衷地期待能够与业界同仁们共同交流和探讨,为今后的陶瓷绞胎艺术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峡,柴站柱.中国绞胎瓷[M].河南,河南美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纹饰应用
带状纹饰的类型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