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解题方法例谈
2018-10-09朱光栋
朱光栋
一、什么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借用温儒敏教授的话来说,所谓“非连续文本”,是与通常我们多见的相对完整的文本不同的,可能就是一组材料,彼此观点还可能相左,然后要求考生阅读之后进行比较、辨识、分析、筛选,形成自己观点。作文或者阅读题都可能出这样的题。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基本特征
从内容而言,“非连续性文本”表述的是以事实为依凭的(艺术创作图文除外)客观存在;从结构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是很紧密,一般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从语言表达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多数采用陈述性语句,一般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从思维过程而言,撰写“非连续性文本”一般不用想象和联想发挥。总的来说,“非连续性文本”是拟文者为呈现某种以事实为依凭的客观存在而拟定的文本,通常以图表、说明书等形式呈现。
三、如何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考生要会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根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任务要求,其策略关键当抓住三点。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本的核心信息就是“量子通讯研究”。再者,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例如下文材料三,日本的《读卖新闻》先介绍的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再着重介绍量子通讯研究,最后介绍人造卫星实验,这则材料有虚有实,有隐有显,根据文本的核心,我们要清楚,举例“墨子号”量子通讯研究为主,其余为衬托。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編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例如下文,通过信息比较,三段材料叙述的中心不一样,材料叙述实验研究,材料二叙述研究者,材料三叙述有关研究状况,但无论方向如何,总的都在叙述“墨子号”量子通讯这研究对象的。
第三,建构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例如下文,文本的意义显而易见,就是展现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真题演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2018年全国Ⅰ卷)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文本解读】: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文本解读】: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文本解读】: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 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解析】原文的句子是“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的瓶颈。”选项改为“可以有效解决经典被破译的问题”。表面看来,从这句话的更换自然得不出这个结果。但本段上文还提到:潘建伟说过,利用量子通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故选项前面说的就是这项技术,故推断正确。
B. 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解析】原文的句子是“未来五年‘还会取得更多的精彩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带来。”选项改为“充满信心”。这四个字恰恰是潘建伟说那话的概括,故替换正确。
C. 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解析】原文的句子是“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说”选项改为“有些日本科学家说”。这中心主任是有些科学家的代表,故替换正确。原文的句子是“但中国发展实在太快”选项改为“有了危机感”,再结合材料三整体看,这概括是准确的。
D.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解析】原文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选项改为举例论证,使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的问题范围扩大到了“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选此项。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 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原文材料一说到,“墨子号”量子通讯技术能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而这瓶颈即是通信安全,而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故选项表述正确。
B. 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解析】原文材料一说到了前半句的信息,至于后半句“從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前半句是技术与方法,后半句是结果,而且后面还有一句“这是目前唯一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故“绝对安全”的表述正确。
C. 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解析】“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错,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说明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无中生有。
D.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原文材料二有对投资力度的中外比照,材料三有对研究水平的比照,两项比照都可以推出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9.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解题技巧】
一、仔细审题,明确任务。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只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就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侧重点。“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追问这样报道的原因是什么?
二、寻找信息,抓关键语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例如材料一:报道的是“墨子号”量子通讯研究情况,其中包括圆满完成及其重大意义,研究过程和科学原理,研究的内容以及给通讯安全带来的巨大作用。材料二:报道了“墨子号”量子通讯的研究者潘建伟及其团队,特别在第二段展现了潘建伟乐观看待中国政府对下一个宏伟计划的投资。材料三:报道了中国还有很多像“墨子号”量子通讯那样的大型实验设施。
三、结合材料,比较分析。三则材料,都是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而这则材料的中心就是“量子通讯”,所以回答的中心点就是“量子通讯”,材料一二都容易以“量子通讯”为叙述中心,而材料三相对难些,因为材料三并列列举三个大型试验,然而,列举“量子通讯”实验为详细阐述,故可以这样表述: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
四、提取整合,综合概括。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事实上,这题目只问不同点和不同的原因,因此,回答时候只需概括不同点和原因即可。题目问“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所以回答的句式整理为“×××侧重介绍量子通讯××××××方面。”第二问,可以直接回答为何会不同即可,因为是媒体报道同一件事,媒体都会按自己的受众对象侧重报道,故可以用“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作原因。
【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时间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做题方法总结
(一)、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1. 通读材料,
a. 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b. 读懂图表。
2. 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找准文本所展示的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二)整合文本重要信息
1. 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 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 归纳整合。
4. 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原创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95后被称为“互联网一代”,他们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社交、学习、娱乐、消费等方面,95后的行为方式和观念与其他年龄段人群都表现出很大差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600名95后参与调查的人里,在调查到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时,最常屏蔽与话题无关的人(50.8%),其次是陌生人(49.0%),吊诡的是38.3%的受访95后表示自己经常屏蔽父母。
(摘编《95后的网络生活》,2017年10月18日人民网)
材料二:过度关心让95后直接给父母的朋友圈上“锁”。让95后烦恼连连的是,每当自己或吐槽或消遣地更新状态,其实只是“刷一下存在感”,或者“牺牲自己娱乐大家”。没想到,家长却总会“小题大做”,就像在做“阅读理解”一样,长篇大论地评论完还会立刻电话轰炸。厦门大学本科生程婧记得,她曾在分享链接时用了 “妈呀”之类的感叹,没多久就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批评——语言不文明、不干净!这些在她看来仅仅是同龄人语境下的无厘头网络流行语,却轻易地触碰了家长的“雷区”。
面对这道“锁”,做父母的也有不少委屈。在发现儿子对自己有所保留的那一刻,李梅觉得“挺心酸”。她认为,自己只是想追求一个“正当的身份”,进驻朋友圈的唯一目的就是以“微信好友”的角度实施对儿子的关心。这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共同感受:我们只是想更多地了解你的生活,为什么你直接收回了我们靠近你的权利?
材料三:
孩子在网络社交圈屏蔽父母不应该认为这就是一种代沟,科学的来讲这是孩子们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父母干涉的一种方式。这就好比父母的一些隐私不方便被孩子看见一样。不管是处在什么位置,都应该换位来思考一下,这样更容易让父母和孩子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留一些私人空间给彼此才能更好的和谐相处。
父母和孩子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才能有效的沟通破除代沟?是每位为人父母值得考虑的问题。父母要与孩子達到心灵上的沟通。那么父母要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首先就是要建立一种家庭里的平等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让孩子听你说,要多听听孩子在讲什么。其次,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需要孩子来向你汇报,孩子有孩子的想法,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处理一些事情。最后,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像朋友一样的陪伴,每个人从婴儿呱呱坠地到认识这样一个世界都是孤独的,我们不断地在寻找心灵上的伙伴,也不断地在受伤在逃避在认识世界,父母要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伙伴就必须陪伴着孩子成长,不要把成人的价值观一下子强加给孩子。
(摘编《百度派问答》),2017年10月18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95后在网络社交里随性表达自己的心情,结果招致家长的“阅读理解”,这让爱表达的95后心生烦恼。
B. 有些家长缺乏平等交流意识,只一味要自己的“正当身份”,这让很多“95后”不能承受之重,这也是他们给父母朋友圈“上锁”的根本原因。
C. 材料二的图表调查可看出,“ 95后”喜欢在网络社交里刷存在感、搞笑娱乐以及进行一些时兴的消遣活动。
D. 社交网络已经成了“95后”的“第二身份证”,他们喜欢在网络社交中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尤其喜欢网上表达,不吐不快。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材料一提出为什么我们要关注“95后”的原因,是因为“95后”是“互联网一代”,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观念都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有很大差异。
B. 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95后”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给父母的朋友圈“上锁”可能性就越大。
C. 通过材料二的文字与图表调查可推出:“95后”网络社交圈屏蔽父母的主要原因是与父母的网络分享的内容差别较大。
D. 孩子在网络社交圈里屏蔽父母不是代沟的问题,原因在于父母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总喜欢把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E. 父母关心孩子,应该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达到心灵的沟通,材料三为解决和谐的亲子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95后”父母不被儿女屏蔽的方法。(4分)
【参考答案】:
7.(3分)B(“这也是“上锁”的根本原因。”错,“95后”网络社交圈给父母上锁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就此判断出此条为根本原因。)
8.(5分)AE(B.材料二无论文字还是图表都不能推出年龄、学历和95后给父母朋友圈上锁的直接关系。C.与父母的网络分享内容差别较大不应该是屏蔽的主要原因。D.文中说“孩子在网络社交圈屏蔽父母不应该认为这就是一种代沟”是不要简单归纳为代沟问题,而且上下句也没有因果关系。)
9.(4分)
①多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在他们喜欢的表达平台里打开交流的窗口。
②了解“95后”的网络社交表达习惯,不必事事过分关注他们。
③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不要轻易地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给孩子。
④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有效地破除代沟。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