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甬优2640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8-10-09林叶烽郑小雄
林叶烽,郑小雄
(福建省福清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福清350300)
中国有近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必须保证水稻播种面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水稻作为福清市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8 600 hm2,其中早稻种植面积约5 300 hm2。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增产途径,再创产量新台阶,结合福清市部分种植大户及农业企业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常存在种植密度过密或过疏现象,2017年用杂交水稻品种甬优2640在福清市三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晨光基地进行不同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福清市海口镇三华农业晨光基地,试验田土壤类型为壤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等,耕作模式为早稻—蔬菜。
1.2 供试品种与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闽审稻2016022),大田试验设计设6个处理:处理1:每667m2插0.5万丛(株行距33.3 cm×40.0 cm);处理2:每667m2插0.75万丛(株行距22.3 cm×40.0 cm);处理3:每667m2插1万丛(株行距22.2 cm×30.0 cm);处理4:每667m2插1.25万丛(株行距17.7 cm×30.0 cm);处理5:每667m2插1.5万丛(株行距17.7 cm×25.0 cm);处理6:每667m2插1.75万丛(株行距15.3 cm×25.0 cm)。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共计18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 m2,四周设保护行。
成熟期小区实收产量。统计分析采用DPS统计软件进行,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1.3 试验方法
各处理实行统一管理,3月15日播种,4月12日移栽,秧龄27 d。种子用自动催芽机催芽露白后用自动化播种机播种,采用硬盘和专用基质育秧,每盘用种量50 g,稀播匀播,培育壮秧,叠盘暗化后移至大棚管理,移栽前5 d每667m2用尿素3 kg对水喷施作送嫁肥,并用20%氟虫双酰胺15 mL,对水40 kg喷施1次,达到带肥带药入大田。
大田前作为蔬菜,土壤肥力较高,不施基肥,促蘖肥每667m2施尿素10 kg、氯化钾10 kg;水分管理上,前期浅水促蘖,中期够苗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中后期干湿交替,收割前7 d全面断水2次自然落干烤田。
早稻田共施药2次防治病虫害,第1次是在早稻栽插第16天,每667m2用1.8%禾劲(0.3%阿维菌素+1.5%高效氯氰菊酯)加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5 g对水40 kg喷雾防治1次;第2次在破口前7 d,每667m2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 g加35%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 mL加25%噻虫嗪5 g对水40 kg喷雾1次。
试验材料统一考种,统一收获,7月28日早稻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35 d。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数消长与成穗率
从表1可见,当种植密度过低时,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两者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升高。最高茎蘖数以处理6最高,每667m2为34.46万,处理1最低,为18.36万,二者相差16.1万;有效穗也以处理6最高,每667m2为17.33万,处理1最低,为10.65万,二者相差6.68万;而成穗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递减,从处理1到处理6,成穗率从58.01%递减到50.29%。说明种植密度过低时,茎蘖数偏低,群体偏小,有效穗数少,势必影响产量;种植密度过大时,同样不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下降,进而影响产量。因此,适宜的种植密度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对株高、穗长、千粒重以及结实率影响有限。株高变幅112.3~114.6 cm,穗长变幅19.5~20.8 cm,千粒重变幅23.1~23.9 g,结实率变幅87.1%~89.7%;不同种植密度对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均有影响,其中对有效穗数影响较大,随着种植密度提高而增加;其次为每穗粒数,随着种植密度提高而下降,变幅为217.74~174.42粒,高低值相差43.32粒。
2.3 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6个处理中处理5、处理4产量较高且接近,每667m2产量分别为650.03 kg和640.03 kg,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二者与处理1、处理2产量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二者与处理3、处理6产量比较均达到显著水平。从不同处理产量结果可以看出,当种植密度每667m2在1.25万~1.5万丛时,表现为产量较高且接近。
2.4 抗性
从田间观察来看,处理6有纹枯病发生,处理5轻微发生,其他处理均未发现纹枯病,各处理均无倒伏现象发生,说明甬优2640抗倒性较强,但种植密度过大时,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易诱发病害发生。
表1 甬优2640不同种植密度下茎蘖数与成穗率比较
表2 甬优2640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主要性状及产量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说明,水稻的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均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而成穗率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而下降;每穗粒数随着种植密度提高而下降;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以及结实率的影响有限。
种植密度对水稻的抗病性有影响,当每667m2种植密度大于1.5万丛达到1.75万丛时,甬优2640有纹枯病发生,会对产量造成影响,不利于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有效协调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化解构成水稻产量各因素之间的矛盾,形成合理的穗粒结构,并减轻田间病虫害发生,利于高产。
甬优2640作早稻栽培,在福清市肥力中等的田块种植,以每667m2种植密度1.25万~1.5万丛易获高产;种植密度低于1.25万丛时,由于其分蘖力中等,会造成有效穗数不足,影响产量;种植密度大于1.5万丛时,会造成后期成穗率下降,穗粒数减少,且易诱发病害发生,反而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