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疗效比较

2018-10-0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7期
关键词:坏疽阑尾穿孔

景 发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普通外科,江苏 无锡,214000)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大多患者经明确诊断后需接受手术治疗[1]。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中比较严重的类型,通常由于阑尾炎发作时间较长或进展迅速而导致阑尾壁血运障碍,阑尾壁发生缺血缺氧而坏死,常伴穿孔、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2]。本研究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坏疽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患者232例,分为开腹手术组(n=107)和腹腔镜手术组(n=125)。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2组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坏疽性阑尾炎均为术后病理诊断,穿孔为术中及术前腹部立位X线平片证实。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手术组: 患者取仰卧位,予气管插管全麻,留置导尿管,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脐上缘做10 mm切口穿刺锥(Trocar)戳孔为第1操作孔,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内1/3或腹直肌外缘穿刺10 mm切口穿刺锥(Trocar)戳孔为第2操作孔,耻骨联合正中上方3 cm处穿刺5 mm Trocar为第3操作孔。抽取干净腹腔内手术区域脓液并进行培养。适当调整患者体位,确保术中视野清晰,尽可能游离阑尾与周围粘连组织,夹住阑尾头部和系膜,电凝切断阑尾系膜,夹闭并切断阑尾动脉,双重套扎阑尾根部后切断阑尾,装入标本袋经穿刺孔取出,送病理检查。采用无菌温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将大网膜覆盖阑尾残端。反复检查创面无出血后关腹。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开腹手术组: 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以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做约5 cm直切口,逐层进腹,入腹后探查阑尾位置,吸除周围脓液,结扎阑尾系膜动脉,距阑尾根部5 cm处切除阑尾,残端用丝线结扎,浆肌层荷包缝合,取出标本并送病理检测,腹腔放置引流管。反复检查创面无出血后关腹。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疼痛、术后进食时间等指标。

2 结 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见表2。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开腹手术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阑尾炎,可导致阑尾局部组织坏死,随着阑尾炎病情的加重,阑尾腔内压力增高,导致局部坏死组织崩溃,形成穿孔[3-5]。由于阑尾管腔本身十分细小,周围的炎性组织很快粘连包裹,所以阑尾穿孔很少见到气体逸出,极少见到膈下游离气体形成的典型X线特征[6-7]。阑尾穿孔的另一典型特点是持续性右下腹疼痛突然较前缓解,但患者的毒血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往往表现为寒战高热,血象明显增高,腹部疼痛不再局限在右下腹,而是整个下腹或全腹疼痛,严重时甚至导致败血症、中毒性休克[8-10]。

表2 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与开腹手术组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疼痛、术后进食时间比较

与开腹手术组比较,*P<0.05。

传统的阑尾手术采取麦氏切口,这种切口具有创伤较小、恢复较快的特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采用腹腔镜行阑尾手术切除同样安全有效,且患者术后恢复较传统开腹手术更快[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伤口感染及术后疼痛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大大缩短了术后进食时间。

猜你喜欢

坏疽阑尾穿孔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