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8-10-09张玉英

系统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心功能用药心理

张玉英

射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盐城 224300

心力衰竭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患者因心肌结构以及功能异常而引起心室泵血或充盈能力下降常以体液潴留、呼吸困难以及困倦乏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规范药物治疗后可缓解临床症状,但临床应重视开展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或延缓心肌重构进程[1]。该研究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 例;年龄 56~80 岁,平均年龄(66.3±5.4)岁;NYHA分级如下:II级18例,III级10例,IV级6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7.3±5.6)岁;NYHA 分级如下:II级 17例,III级 12例,IV级5例。入组对象病情均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相符,经血清标志物检查、胸片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排除心源性休克、血液系统疾病、急性心梗、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该研究已获得患者本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NYHA分级等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开展饮食用药护理、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调整、出院指导、定期随诊等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手册,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个体情况,确保护理计划与管理的针对性,主要包括用药指导、早期症状识别、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及心理指导4个部分。①用药指导。强调遵医嘱用药,容易漏服的患者可提前在药盒上标注用法用量,切忌自行停药。用提示卡片或者闹钟定时提醒用药,也可与生活中一些重要物件、事件相关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②症状识别。引导患者逐步识别隐性水肿、外周水肿、劳力性呼吸困难以及活动耐力降低等早期症状,特别是与正常水平相比静息心率增快15~20次/min的情况,应特别予以重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咨询就诊,早期控制病情。③个体化饮食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应限盐限水,NYHAII级患者每天盐摄入量应低于5 g,NYHAIII级患者应低于2.5 g,NYHAIV级患者应忌盐或摄盐量低于1 g/d。指导患者学会用瓶盖以及量杯量取盐、水量,正在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则无需过度限盐,但饮水量应控制在2 000 mL/d以内。坚持少食多餐原则,选择清淡易消化、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不暴饮暴食[3]。④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节以及情绪控制的方法,告知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尽量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医疗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6 MWT)及左室射血分数(LEVF)变化,参照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量表(MHL)进行两组生活质量评定,共包括症状改善、社会限制、体力限制、情绪控制四个维度,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6MWT及LE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6 MWT及LEVF指标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6 M W T(m)护理前 护理后L E V F(%)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 4)观察组(n=3 4)t值P值3 2 2.6 0±2 0.8 5 3 2 0.3 4±1 9.6 7 1.0 7 1 0.0 6 7 4 1 0.5 6±3 1.9 2 4 7 3.2 6±3 0.5 2-9.2 2 4 0.0 0 2 3 2.2 0±2.7 6 3 2.0 4±2.8 1 0.2 5 2 0.0 9 8 3 9.4 1±3.8 2 4 7.3 4±4.2 2-1 0.1 7 7 0.0 0 0

2.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症状改善社会限制体力限制 情绪控制对照组(n=3 4)观察组(n=3 4)t值P值9.0 2±1.3 1 7.2 0±1.2 4-5.2 9 4 0.0 1 5 4.8 1±0.5 5 3.8 0±0.4 6 5.0 3 3 0.0 1 4 1 2.7 1±2.5 0 9.9 5±3.2 2 6.6 0 2 0.0 1 2 9.8 2±1.3 0 7.7 9±1.2 6 5.9 1 7 0.0 1 1

3 讨论

慢性心衰有着极为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病与心肌病变、容量负荷以及压力负荷过重存在密切关联,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扩血管药物以及ACEI后可改善症状[5]。但慢性心衰容易反复发作,而且病程迁延绵长,患者因长时间用药逐渐产生焦虑、恐惧乃至绝望情绪,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由此来看,针对慢性心衰病患开展护理干预是极为必要的[6]。

通过对患者病情做出全面评估,分析诱发因素可缓解心脏负荷,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方案则有利于改善动脉系统缺血以及心室舒张功能障碍[7]。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6MWT及LEVF指标改善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心功能状况有明显改善。早期症状识别及用药指导可改善患者依从性,确保各项医疗护理操作顺利完成;个体化饮食护理既保证了患者营养供给,又可控制热量和水钠摄入,合理控制基础代谢率,心脏负荷得到缓解。同时,合理饮食可预防便秘,避免因排便用力过度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8]。胡艳芬[9]等研究认为,立体化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况,心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亦有明显提升。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了充分的社会和心理支持,使之树立治疗信心,产生战胜疾病的欲望。经过该次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症状改善、社会限制、体力限制、情绪控制四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 (7.20±1.24)分、(3.80±0.46)分、(9.95±3.22)分、(7.79±1.2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2±1.31)分、(4.81±0.55)分、(12.71±2.50)分、(9.82±1.30)分(P<0.05),与既往文献报道[10]相符,进一步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有效、可行。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模式下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对患者预后改善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功能用药心理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