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风云
2018-10-09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我国的大豆及相关产业受到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在这场变局中,如何直面挑战,并从中抓住机遇,构建新的产业格局,是最为紧迫也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
美国东部时间9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将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10%的新关税将于9月24日生效,并将在2019年1月1日起上升至25%。
此前9月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如美方不顾征求意见中绝大多数企业的反对,一意孤行,对华采取任何新的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
这意味着,一旦9月24日美国开始实施征税的政策,我国必然采取反制,中美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张。作为受中美贸易摩擦直接影响的大豆及相关产业,其应对策略和措施,以及对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带来的变化,备受业内外关注。
大豆进口格局改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中80%以上的大豆依赖进口。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也是我国主要的大豆进口国。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3285.4万吨,占大豆总进口量的34.39%,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
今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我国从7月份对美大豆加征25%关税后,进口成本上涨,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骤减。据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2017/18年度迄今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销售总量比上年同期减少24.0%。美国农业部在2018年8月份供需报告里预测,2018/19年度(10月至次年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500万吨,和7月份预测持平。2017/1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600万吨,比7月份预测调低了100万吨。
据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8月进口大豆共计915万吨,比7月份增长了14%,1—8月,共计进口大豆6200万吨,与2017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据估算,2018年中国将进口8400多万吨大豆,其中巴西7100万吨、阿根廷750万吨,其余的将从俄罗斯和加拿大进口,美国大豆已经不在中国的采购清单上。
在2018年以前,巴西、阿根廷、美国都是中国的主要大豆供应国。2017年,巴西大豆占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53%,美国大豆占比34%,阿根廷占7%,其他国家占6%。自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本就占据我国大豆进口市场“半壁江山”的巴西开始抢占美国大豆空出的份额。据统计,巴西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在2018年上半年增加近3600万吨,同比增长6%。7月份巴西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同比增长更是高达46%,达到1020万吨。
但是,巴西大豆季节已接近尾声,其大豆供应会趋于紧张。同时,为丰富国家大豆进口来源,埃塞俄比亚也进入了我国大豆的进口国名单。近日,埃塞俄比亚已与我国签署了大豆合作方面的协议书,可正式向我国出口大豆。据悉,埃塞俄比亚大豆年产量约为1200万吨,其大豆出油率为18%。
对此,中投元邦投研经理谢义钦表示,当前国内油脂企业如果按照25%的额外关税,进口美国大豆也能够产生利润,但截至目前仍然没有看到任何购买美国大豆的迹象,其主要担忧应来自非关税壁垒。谢义钦认为,在中美关系出现实质性缓和之前,国内企业将不会进口美国大豆。
黑龙江九三集团(以下简称“九三集团”)是一家大型的大豆加工企业,年加工大豆能力在1200万吨左右,大豆和油脂加工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企业每年进口大豆量在800万吨左右,以往美国大豆能占到40%,而从今年下半年起,企业停止了采购美国大豆。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利晨介绍说,从6月份开始九三集团就陆续停止采购美国大豆,到今年年底都没有采购美国大豆的计划。
张利晨说,近年来,九三集团全力打造国际化大豆产业链条,构建起了国内国外优势互补的战略格局,沿海工厂以加工进口大豆为主,国内大豆主产区工厂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在经贸摩擦之初,集团就进行了认真评估,提早调整了进口大豆采购方向,加大了南美大豆采购比例。同时,积极尝试加拿大、俄罗斯大豆的进口。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扩大国内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集团国内大豆主产区工厂的原料将会有充足的保障。
“中美经贸摩擦将可能重构世界大豆贸易格局。”张利晨说。一直以来,在国际大豆贸易中,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是全球大豆定价中心,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的产量报告成为全球大豆期货价格运行的风向标,国际大豆市场定价权过于集中在某一出口国,而进口国和其他出口国没有话语权是多年来国际大豆贸易规则有失公平的表现。此次中美经贸摩擦,虽短期内将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反制美国大豆进口所形成的贸易转移效应,有可能激发全球大豆生产潜能,形成新的全球大豆供给格局。
油脂企业需做好应对措施
行业不确定因素增加
1996—2012年,全球大豆进口量增加部分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比重高达63%。最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呈现畸形增长。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338万吨;2017年大豆进口量达到9553万吨,四年累计增加3215万吨。而最近几年豆粕消费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豆粕价格较低、养殖效益好;二是对进口DDGS(干酒糟高蛋白)增收反倾销关税,导致其进口量急剧减少,豆粕替代量增加;三是过去几年国内油籽产量不断下降,尤其是菜籽和棉籽产量大降,杂粕供应明显减少,豆粕替代杂粕数量大幅增加。
而未来豆粕需求增幅放缓将制约大豆进口和压榨的增幅,究其原因,主要四个:一是饲料配方中豆粕添加比例已达极值;二是饲料养殖行业需求增幅有限;三是国内杂粕供应增加;四是养殖效益下降将抑制豆粕需求增加。
预计2018/19年度全球七种油籽总产量将恢复性增加,并且全球大豆产量将创历史最高纪录,三大主产国产量全部增加。阿根廷减产及中美贸易摩擦将影响国际大豆进出口格局。而中国大豆进口减少将导致全球去库存进程再次推迟。影响未来美盘大豆期价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五个:一是南美大豆出口情况;二是美国大豆出口和装运情况;三是未来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和大豆生长状况;四是投机基金在芝加哥大豆市场持仓变化;五是中美贸易冲突演变进程。
业内分析认为,2016/17年度我国开始进入植物油去库存过程。临储菜籽油大量拍卖弥补了国内植物油的供需缺口。过去几年国内植物油产量尤其是豆油产量大幅增加,国内植物油供应充足使得过去几年进口量持续下降。2018/19年度棕榈油进口量开始出现恢复性增加,主要得益于进口利润好转。棕榈油库正常及与豆油价差较大对其价格形成支撑。国内外供应充裕、棕榈油价格将维持低位震荡运行。2018/19年度国内豆油供应增速继续放缓,我国豆油库存量将会出现下降。国内外豆油价格持续倒挂制约豆油进口量增加,豆油库存处历史同期最高位、短期内价格难以上涨。
油脂企业要精准应对
谢义钦认为,在不进口美国大豆的情况下,南美新一季大豆要等到2019年1月中旬才会上市,在此之前,国内都将面临蛋白原料较为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国内大豆在生长最后阶段遭遇早霜伤害,产量受损,农业部预测黑龙江霜冻面积约1478.5万亩,预计后期减产可能更为严重,企业应该提前想办法应对。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9月9日夜间至10日凌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特别是黑龙江西北部地区出现了低温霜冻天气,对该区域大豆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监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低温霜冻面积约为1478.5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9.9%;产量损失预计为5.5亿斤左右,约占全省总产的4.45%。谢义钦认为,预计受东北大豆供应减少,尤其是优质商品豆减产影响,未来优质大豆价格上升空间较大。
布瑞克研究总监林国发表示,农业农村部评估大豆减产为27万吨,贸易战可能导致四季度中后期国内大豆供应出现偏紧的问题。虽然国内大豆产量的减少对国内大豆供需影响极小(我国一年大概1亿吨的大豆需求),但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美国大豆进口预期减少的背景下,减产效应会被放大。在谢义钦看来,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国内大豆需求更多将通过非美国产大豆解决,其中大部分的大豆供给来自巴西。而巴西大豆单产的产量波动历来要比美国大,也即供给的不稳定性要大于美国,这意味着未来巴西大豆供给的不稳定势必带来国内价格的大幅波动。
对此,林国发表示,南美可出口中国大豆数量持续下降,而新一季巴西大豆的供应需要到2019年1月中下旬才能陆续上市,市场担心阶段性供应偏紧。不过,相对于大豆来讲,贸易战对豆粕影响相对直接,这也是近期豆粕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9月18—19日数据,豆粕期货涨幅达2.37%。
林国发认为,当前整个豆粕供需矛盾在于预计11—12月进口大豆供应偏少,导致了豆粕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与此同时,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农业农村部对泔水喂养生猪的监管更为严厉,未来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泔水喂养生猪的比例,从而提升对豆粕类饲料喂养生猪的比例,这也间接地提升了豆粕等蛋白类原料需求。
此外,作为油脂企业,由于国内霜冻提前来临,造成东北大豆小幅减产,这虽然会对本地区油厂生产有一定影响,但沿海地区油厂由于中美贸易战持续,更应该将目光转到南美,做好原料采购计划,防止企业原料库存紧张导致工厂停机。
与此同时,对于后期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谢义钦表示,由于9—11月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种植季节,较容易出现的炒作是对种植面积的预估以及播种期间的天气状况。11月底至2019年1月是南美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巴西的主产州马托格罗索、南马托格罗索、巴拉那、戈亚斯和里奥格兰德这几个地方尤其容易出现不利天气的炒作行情。
在这期间,还有美国大豆出口的季节性炒作。由于当前市场对我国缺席美国大豆市场导致对美大豆出口前景极度悲观,后期在美国大豆不断销售的过程中可能有阶段性的行情出现。谢义钦表示,最后炒作可能来自对厄尔尼诺天气的炒作,2018年冬季发生厄尔尼诺的概率高达60%,如果厄尔尼诺导致棕榈减产,势必推升豆油的需求,从而最终推升大豆的价格水平。因此,远月粕类后期的炒作因素相当之多,并且今年的价格波动幅度较之往年将会明显加大。
国产大豆迎来发展机遇
大豆作为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入世后遭遇国际大豆的强势冲击,加上国内对大豆生产者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国产大豆生产不断萎缩,直到2016年国产大豆萎缩的态势才有所扭转。但国内大豆供给业已形成高度依赖进口的格局,而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可以说敲响了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的警钟。从这一角度来看,这场因中美贸易摩擦而生的大豆变局,或许是国产大豆发展的良好契机,也是重新思考大豆供给结构、确定国内大豆合理的自给率并采取有效措施的契机,将对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和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产大豆的机遇
“中美经贸摩擦将给国产大豆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张利晨说。他表示,2004年以来,受进口大豆冲击以及国内大豆、玉米的种植效益差持续扩大,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萎缩、产量锐减。同时,国内大豆产业的原料对外依存度也一路飙升至当前的86%,大豆供应安全风险不断增加。今后国家将会在更高层面、更大程度上重视国产大豆产业的发展,黑龙江大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张利晨认为,针对美国大豆退出后的缺口,我国可以通过积极拓展其他国家大豆进口来源;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需求的依赖,应用配制新技术降低蛋白类原料需求,降低进口需求;加大其他食用植物油供给替代力度;完善大豆扶持政策体系,提高国产大豆综合生产能力等多重举措。他认为,如果其他国家成为我国可靠的供应商,美国大豆将很难重新获得中国市场。
事实上,随着进口大豆价格持续走高,使长期以来处于价格竞争劣势的国产大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据了解,从今年7月份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之后,进口美豆的到港成本价从2950元/吨,涨至目前的3650元/吨左右,一吨成本增加700多元。受其影响,巴西大豆的到港成本价也从7月初的320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3550元/吨左右,两个月的时间上涨超过10%。而同期国产大豆由于有国家临储拍卖供应市场,价格没有出现明显上行,目前国产大豆市场价格维持在3500—3600元/吨,与进口大豆价格基本持平。
在黑龙江省的大豆油脂加工厂的门口,现在时常会看到来拉豆油和豆粕的卡车排起长队。据介绍,不少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基本上是满负荷生产。豆油和豆粕产品销售非常好,每天都有几十辆卡车排队来拉货,而这种红火的景象,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了。
龙江福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介绍说,一般至少排一天,昨天来的今天能装上。近几个月的开工率是最高的,一直到现在都是满负荷生产。原料排着队卸,拉豆油的也都在排着队。
宋胜斌介绍,黑龙江省内的大豆加工企业是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现在加工一吨大豆的利润能达到200元左右,这也是近几年的最好水平。前些年由于受到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黑龙江省内油脂加工厂出现大量亏损关停、开工严重不足。而现在随着进口大豆的价格出现上行,压榨国产大豆的油厂有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宋胜斌说,进口大豆成本提高对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是一个利好——进口大豆价格提高了,但本土大豆原料价格没有变,这使本土产品能顺利销售。
山东卓创资讯大豆分析师张瑾节表示,进口大豆成本的提高利好东北的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加工利润的上行和开工率的增加,进而有利于农民种植积极性的提高。
不过原料大豆价格上涨也造成了豆粕价格的波动。8月份饲料用豆粕价格均价在3200元/吨左右,相比7月的均价上涨了100元/吨。虽然短期内国内豆粕供应充足,但市场仍担忧,未来仍可能出现供应缺口。
张瑾节表示,目前市场也都在担心这种情况会造成大豆供应的一个缺口,因此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采购明年2—3月份进口大豆的船期。
事实上,为了优化我国大豆的供应结构,从2016年开始,国家就实行了“减玉米、增大豆”的种植结构调整。据了解,2018年4月末,黑龙江发布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把今年大豆种植者补贴提高到200—210元每亩,而玉米种植者补贴降低为100元每亩,大豆种植补贴标准的提高,带动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唐启军表示,我国大豆的发展格局、生产格局和以往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正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从整体来看,供应比较平稳,不会有太大的缺口。
政策方面,国家对国产大豆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农业农村部网站近日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指出,2018年要完成1亿亩大豆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
均衡发展谋突破
产量不足是我国大豆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要产量就需要扩大面积,但是更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挖掘潜力。据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世润介绍,大豆是黑龙江省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围绕发展绿色、有机大豆,建设了一批生产基地,大豆产业呈现恢复性发展趋势。2017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5900万亩,总产量近80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的一半,居全国首位。但仍有不少增产潜力。
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徐学阳介绍,垦区现有耕地4300多万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垦区大豆品质优、产量高、商品性好,平均单产175公斤,接近美国大豆单产。经测算,如果黑龙江农区大豆单产达到垦区水平,在种植面积不增的情况下,黑龙江大豆可增产200余万吨。
目前,全世界年产大豆约3.5亿吨。其中,中国年产1420万吨,约占4%。我国大豆2017年进口9553万吨,其中约1/3来自美国。要缓解进口压力,需要多方面发力。生产、消费、进口,都有潜力可挖。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盖钧镒认为,中国大豆全国单产平均120公斤,增产潜力首先在于机械化的突破。机械化水平是我国与国际大豆生产最大的差距,即便在东北,生产机械也基本上是引进国外机械,缺乏创新。此外,品种潜力也不小,通过改良品种每亩应该有30公斤的增产潜力。
中国南方大豆生产也走到前台了。盖均镒教授说,按照现状预测,中国食品市场有2500万吨的高蛋白大豆需求,需要1.5亿亩耕地来生产,亩产至少要达到166.7公斤。如果南方每个县市的原料都能够自给,就大大减轻了商品大豆的供应压力。所以,黄淮与南方大豆生产也应该纳入财政支持体系中,推动这些地区大豆产业走上新台阶。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大机械联合收获大豆
找准均衡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大豆产业市场化较早,其发展模式也最具市场化:龙头企业引领,金融服务参与。九三集团副总裁兼哈尔滨惠康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理博说:“大豆行业风险性极高,大豆的价格由农产品属性让位于金融属性。我们90%的大豆需求需要在国外点价,点价时机把控是永恒的主题。点价之后需要点升贴水,做海运,做物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境内外货币汇率和利率的套保,回到国内做基差的点价销售,一系列操作有效与否,决定了企业命运。”
与我国大豆产业市场化发展一直相伴相随的是期货市场。大连商品交易所通过20多年的产业服务,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大豆产业之中。据大商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朱丽红介绍,大豆期货是大商所1993年成立即上市的期货品种,如今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豆产业链工具体系。为服务实体经济,大商所始终坚持服务模式创新。大商所下一步要把黄大豆1号合约彻底做一个“大手术”,要修改交割质量标准,以蛋白为指标,并把基准交割地点由大连调整到哈尔滨。合约修改后,黑龙江生产的蛋白豆都能纳入期货交割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
促进大豆产业均衡发展不能仅立足农业层面,更要考虑资本层面的制约。回望过去15年的国产大豆产业发展历程,国家财政对于大豆产业如何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亟待确立新的扶持思路。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宝龙建议,国家对主产区、大基地的扶持举措要有利于推进产业均衡发展,而解决企业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则要通过建立综合性、系统性的产业联盟来推进。
大商所产业拓展部总监蒋巍说,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营体系,让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合理的收入,让资本进入,让风险管理、技术进步升级,最后真正变成一个好的产业。
国际化是对均衡发展的最终检验
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我国加大了俄罗斯大豆的进口量。但俄罗斯的大豆产业也面临不少问题。俄罗斯的大豆年需求量为700万吨,自产只有400万吨。俄罗斯中部和南部虽有种植大豆的优势,但除了小麦外腾不出更多土地来发展大豆。远东地区是传统大豆产区,目前却因大豆种植出口效益不好而面积下降。阿穆尔农业综合体总经理卡拉普金介绍,除了生产技术等跟不上,根本原因是贸易制约。他希望随着中方大豆产业发展以及中俄深度合作,让俄罗斯品牌大豆产品在中国市场能实现盈利。
佳沃北大荒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建超长期从事中俄贸易。他认为,对于远东地区的土地资源,需要我们整体地与俄方开展交流与合作。北大荒集团和黑龙江省多年积淀的产业基础是完全可以帮助俄罗斯发展农业的。关键是我们要用国际化、专业化、本地化视角去看待我们在海外的投资管控。只要践行真正的国际化、专业化和本地化,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国际化需要贸易服务能力的均衡对等。今年3月份的海关数据显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豆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达到15万吨。数字虽然不大,但贸易商却付出了巨大努力。任建超说,除了物流掣肘,还有诸如结算缺乏多样性的问题,俄罗斯大豆在我国没有固定的交易市场和定价规则,缺乏供应链金融和银行支持,中俄大豆贸易依旧是现汇交易。中国企业在海外种植大豆可以按300美元每吨的价格回运,但是海外种植又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虽然贸易便利化在与时俱进,但大豆贸易仍然问题多多。随着“一带一路”框架下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的建设,给我国企业到俄罗斯投资带来很多的前景和机会。但是,完善的管控服务体系才是国际化最重要的桥梁,必须同时着手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