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阳节

2018-10-08

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白菊茱萸白头翁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至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

关于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丧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地苦练,终于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了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却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人注目。“色似霜”生动地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入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民间保留了很多有意思的民俗活动。

赏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习俗,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句子。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猜你喜欢

白菊茱萸白头翁
白头翁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遍插茱萸却为何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会有吃不完的胡萝卜吗
重阳席上赋白菊
一束茱萸满乡情
小白菊
白头翁研究进展
HPLC测定猫爪草不同部位的白头翁素及原白头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