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史学方式有图有真相

2018-10-08曹晓晨肖晚英杨晶晶

大学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史学历史老师

曹晓晨 肖晚英 杨晶晶

吴琼

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史“影像史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历史影像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历史影像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许多人对历史学的印象还停留在故纸堆、老学究的画面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方式应运而生:通过数字化、影像化的史料,对历史进行更科学、更有说服力的研究。这个学科方向,叫做影像史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影像史学,是全国设立最早、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从事此项研究的专业。

“有图有真相”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但大部分历史都被记载在文字文献当中。在司马迁的《史记》之前,《山海经》《大禹本纪》等古籍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史记》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古籍中只有文字。由于文字的可操作性非常强,不论是编写历史撰稿者的主观理解,还是各个朝代为了政治目的,掩饰或者夸大历史事实,都会导致文献可信度大大降低。

直到宋代,才打破了文字的单一性,在文献中重新加入了图片。到了近代,随着电影、照相机的诞生,图像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如今数字化技术来临,图像已经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了。现在的年轻人不管是旅行还是吃饭,都会拍个照晒个朋友圈,可以说,如果不掌握数字影像技术,将会无法生存。史学也是一个道理,必须‘有图有真相。”北师大历史学院历史影像教研室主任吴琼老师诙谐地说。

对于史学研究来说,客观真实是最基本的要求,北师大影像史学追求的,正是通过科学手段将历史研究变得更客观,更准确。

“简单来说就是‘三步走:采集影像资料后,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整理、发掘、研究,最终通过影像形式将研究结果呈现出来。”目前,实验室正在开展的影像项目有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丝绸之路史、希腊罗马史、中国境内民族民俗学、专题口述史、历史影像与文化创意等。吴老师就他研究中国古代史时带领研究团队前往银川贺兰山拍摄人类早期活动遗迹图像资料为例,为我们重现了其中的过程。

银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

吴老师及研究团队对当地的先民活动遗迹、留存下来的文物等进行拍摄。但很快,吴老师就发现了问题:“新石器时代距今已上万年。从物质角度而言,这些拍摄到的石器以及岩壁上的画,根本不可能经过这么长时间风吹日晒还能够保留下来;而从文化内容而言,岩壁图画中有打猎用的弓箭,驯化了的狼狗,这显然不是新石器时代社会文明能达到的程度,从历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中间一定有值得思考的问题。”

回来后,吴老师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最终,他认为这些岩画极有可能是公元八到十一世纪,也就是宋、元朝时草原游牧民族活动频繁期间留下来的。“贺兰山地区正位于那个时期草原民族比较活跃的地区,岩画上的内容也跟史料中对少数民族活动的描述相吻合,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宋、元距今的时间,这些遗迹很有可能保留下来。而之前史料上说的新石器时代相关文物及遗迹,我认为即使存在过,到现在也早已灰飞烟灭了。”

有了新想法后,同样需要通过镜头表达出来。比如在展示壁画中游牧民族的打猎场景时,通过几个分镜头,就把打猎的准备、围猎、收获、庆祝分享等过程先后展示了出来,体现出游牧民族生活中的秩序感,这跟以往一张静态的壁画全景图相比,能让观众更容易认识到,岩画中记录的人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文明的社会。此外,记录现代研究的过程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比如验证石器等工具究竟可以在自然界留存多久,就可以通过镜头,记录将石器拿到专门研究机构去分析验证的全过程,作为有力的影像证据。

就这样,北师大影像史学从实验基础、理论知识,到拍摄实践、形成作品,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这种将研究对象及方法与影像分析结合,对历史问题进行重新论证的研究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在不断研究传统历史学、总结影像实验经验的基础上,吴琼老师第一部30万字的学术专著《影像史学》于2015年出版并将于近期再版,它总结了吴老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影像史学理论的思考,为该学科方向今后的发展和教学建立了规范和参照。

影像史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完善影像数据资料库。由于西方影像史学发展早,中国的大量原始影像资料是外国摄影师记录,许多影像资料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留存国内的原始影像资料非常稀缺。为此,吴老师不仅带领学生赴全国各地进行历史考察、采集历史影像,还指导实验室对出版的紙质影像史料进行数字化编辑。目前,实验室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影像数据库,其中有来自耶鲁大学、希伯来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高校国际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访谈;有北师大著名学者研究系列;还有新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纪录片,以及历史人物信息档案、影像图片、动态素材、图片等各种内容,数据库建设存量超过10TB,填补了数字化历史影像资料的空白。

会研究,能上手

作为在全国率先招取影像史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北师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着力打造“既掌握图像操作技术,又能做形而上思考”的综合性研究人才。

精准的影像操作技术是研究生的必备技能,因此,实验室实践教学占了很大比重。实验室里有大量的历史模型供学生使用,以锻炼他们的拍摄技术,弄清影像如何形成,形成后怎样区别真伪、怎样通过影像表达观点等相关问题。吴老师表示,教学的目的在于让研究生将历史学问题带入,再基于技术手段达到“形而上的思考”。

虽说影像史学专业培养的对象是研究生,但相关课程在本科生群体中却出人意料地受欢迎。吴老师面向全校开设的选修课程“历史影像与文化创意”在学生中口碑极好,每次选修名额一开放,就被一抢而空。更奇妙的是,几乎每个来上课的学生,都会发现它跟自己的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创造力和对历史学的兴趣全被激发了出来。

一个数学系学生在看了历史影片记录分析后,兴奋地对吴老师说,他从这些图像中看到了拓补学的内容,让他看问题变得更透彻了;一个学物理的男生在课后表示,许多摄影摄像技术都来源于自己熟知的理论,他也想翻出家里那台尘封多年的相机试试。来自内蒙的师范生张书田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做历史纪录片。在吴琼老师的指导下,他对自己年过90的外婆进行了口述历史的记录和编辑,形成了关于“走西口”和“雁北妇女裹脚”两段口述历史影像。其中“走西口”影像获得了第二届“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特等奖,并被香港中文大学签约永久收藏。另一位学生钟明浩则记录了福建的历史遗产,其影像作品也在国内口述历史竞赛中获得大奖。

猜你喜欢

史学历史老师
新历史
史学漫画馆
六·一放假么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
史学研究纵横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