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开放式社区的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实证研究
——以重庆浮图关社区为例

2018-10-08赵旭东臧小磊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犯罪预防治安开放式

赵旭东 臧小磊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 北京 100038;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 北京 100038)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开放式社区将成为未来城市社区发展大趋势。大趋势下如何进行社区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的问题随之产生。

1 研究意义

社区的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治理的一道新命题。以社区开放为背景,以社区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开放式社区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机制,丰富治安秩序和社区警务理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我国传统的社区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工作建立在以封闭小区、门卫和保安值守为特点的基础上。社区警务工作基本上以此为特点展开,小区大门一关,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这种管理模式使得“社区警察下社区工作时间难保证,工作任务多,开展群众工作和走访的比率低,使社区警务工作难以深入社区”[1]。通过开放式社区的实证研究,可以丰富社区警务的理论视野。再者,“开放式社区”背景下的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机制研究,将有助于社区建立积极主动型治安秩序,而非被动管理型。“在封闭小区诸多弊端逐步显现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新型居住小区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社会学家希望建设一种符合居住需求的住宅单位,同时又能够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和谐的邻里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稳定。”[2]

2 调研内容

2.1 调研目的

调查分析现有开放式社区的安防情况特点、居民安全感、居民满意度、开放式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建议等,以此对我国开放式社区的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机制建设作出重要的参考作用。

2.2 调研过程

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形式,调查问卷发放到具体的开放式社区,问卷的发放均是在辖区民警的协助下进行,资料收集采取“集中填答问卷,当场完成,当场检查,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填答问卷的时间约为10分钟。除此以外,调研人员还采取了走访沿街商户、辖区派出所,面对面了解相关的安防情况。

2.3 社区简介

浮图关社区从建成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社区中的很多居民都在其中居住超过20年。通过对该社区群众及辖区民警的走访调研发现:浮图关社区建筑主要以楼房为主,楼房的最下层是商铺;社区中多分布茶馆、麻将馆;社区中无地下停车场,车辆停放在道路两侧,仅留下能够让一辆小型机动车通行的距离。浮图关社区一共有3个出入口,呈Y行贯穿小区。在小区靠近Y街道中心点的地方有一座治安岗亭,里面有常驻的社区安保人员配合辖区民警进行日常安保工作。浮图关社区3个出入口没有封锁的门禁系统,外来人员可以随意进出小区。小区的管理主要是由浮图关居委会进行日常管理,社区中居民还自发成立社区巡防队,负责社区的安全防卫工作。

3 浮图关社区调研数据和结论分析

根据治安防控理论、犯罪预防理论、可防卫空间理论等,调查问卷主要从受访对象信息、社区领属性、交通、整体环境、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感和满意度等综合性分析开放式社区的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的情况特点、发挥的作用与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有效回收的52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以下数据和结论:

3.1 受访对象

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一个社区人员构成的合理与否,可以间接看出这个社区在正常运转和遇到危险进行防控等方面的应对灵活度如何。通过调查发现:浮图关社区人员构成主要是中老年人,即老龄化社区,这使得浮图关社区在应对火灾、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意外事件和危机风险的应对能力不高,所以在浮图关这个开放式社区中要尤其重视消防保障和危机预防(如表1~4所示)。

表1 社区人员年龄构成比例

表2 社区居民文化程度

表3 社区居民职业类型种类

表4 社区居民居住时间

3.2 社区领属性问题

从表5可以看出,浮图关社区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人群对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持比较抵触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既有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社区犯罪预防的角度来说,社区居民的这种抵触陌生人态度可以自然而然的转化为社区的个人监视,提高社区的安全防范力度。但这种态度也说明了社区居民较为排斥外来人员,从社区融合和社区秩序构建角度来说,它容易让本社区居民与外来人员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社区的治安秩序。

3.3 社区交通情况

公共领域交通问题是开放式社区防卫空间非常重要的环节,公共领域交通中的不良干扰会给社区居民生活带来困扰,也容易滋生社区矛盾。社区居民对公共领域的关注与无目的的参与,也是社区安全监控的重要环节。通过数据调查可以发现:浮图关社区中公共领域的不良干扰影响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这是容易滋生社区内部矛盾的环节之一。社区开放意味着外来车辆等交通因素对社区居民的安全出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区交通问题既影响社区安全又影响了开放式社区的建设与架构(如表6~7所示)。

表5 居民对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态度

表6 交通噪音干扰问题

表7 车辆交通带来的安全影响

3.4 社区监视情况

“自然监视是指环境能够被方便有效地监视和控制。简·雅各布斯所讲的‘街上之眼’,即公共环境可以受到来自活动人群、周围建筑中的人们的视线的监控。”[3]19表8是居民对社区中保安巡逻频率的反映情况,这一结果正好符合对普通社区巡逻认知的正态分布,对于开放式社区,巡逻力度不够影响了群众安全感。

表8 社区的巡逻情况

3.5 社区活动支持

“‘邻里守望’是西方社区警务模式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涵义是将一定区域的居民联合起来、互相帮助,共同预防犯罪,改进当地治安状况的一种犯罪预防控制方式。”[4]通过上述关于邻里间关系和社区集体性活动的数据可以发现:浮图关社区在邻里之间的熟悉程度很高,基本上有一半的居民之间是相互熟悉的,邻里关系维持得很不错;浮图关社区每季度也会举办集体性的活动,拥有较为丰富的社区集体性活动,这对增加社区凝聚力和社区内部的稳定和秩序起到很好的作用;浮图关社区居民在开放式社区活动的意愿性较大,他们无形中对社区的安全防卫工作也起到积极地保护作用,对社区共同预防犯罪,维护社区内部秩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如表9~11所示)。

表9 居民相互了解程度

表10 社区集体活动情况

表11 居民在社区公共领域活动时长

3.6 社区整体环境

“当人们在环境中发现太多的不文明现象时,他们会作出相当负面的判断。而这种判断也可能成为不文明行为或犯罪行为在此处发生的催化剂”[3]21,这就是所谓的“破窗效应”。浮图关社区的环境卫生还是很不错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文明行为,“破窗”风险发生概率较低,有助于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如表12所示)。

表12 小区卫生环境状况

3.7 社区安全文化考察

“短期安全靠力度,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5]要维护社区的长治久安,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安防措施是开放社区应对突发事件必备的硬件要求。社区中的安防措施不仅包括静态的安防工具(消防工具等),还包括社区保安或者辖区民警的日常巡逻检查及安全知识宣传手段等动态内容。在社区安全检查和安全知识普及方面,浮图关社区总体上来看在老旧小区中安全宣传工作做得很不错,但是对于整个城市普遍开放社区的背景下,这样单一的宣传方式效果不明显,宣传力度也急需加强(如表13所示)。

表13 社区安全检查情况和安全知识普及率

3.8 社区安全感

根据研究表明,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直接感受和综合反映,是一种直观考量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承受性、认同性的综合性指标,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浮图关社区居民总体上觉得社区及社区周边环境还是很有安全感的,社区也没有因为开放而过多担心隐私暴露问题。浮图关社区周边功能区很齐全,包括医院、广场、商业街、派出所等等,齐全的功能性建筑布局也会给社区居民带来充足的安全感。但仍有超过40%的居民在社区中担心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通过实地询问社区居民了解到最近浮图关社区中发生过入室盗窃现象,这也是该社区目前比较突出的安全问题(如表14~17所示)。

表14 是否担心人身财产受到不法侵害

表15 是否担心个人和家庭隐私受侵犯

表16 社区总体安全状况

表17 社区总体安全状况

3.9 社区满意度

浮图关社区的建筑主要以楼房为主,在Y型街道内侧是高层楼房,楼房的最下层是商铺。因为社区内没有地下停车场,所以Y行街道两侧停满了汽车,中间只留下一辆小型机动车进出的距离。从Y型街道中心到浮图关社区的出入口有将近200米的距离,一旦小区内部发生火情,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造成了严重的消防隐患。所以部分居民对Y型的街道布局和街道两侧密集的住宅区很担心。同时,小区物业工作呈现被动式物业管理模式,与居民互动少,物业工作有待加强。居民对辖区民警的工作评价最高,这反映出了浮图关小区辖区派出所民警在其辖区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如表20~21所示)。

表18 社区居民对安防设施的满意度

表19 社区居民对社区建筑布局的满意度

表20 社区居民对物业工作的满意度

表21 社区居民对辖区民警工作满意度

4 开放式社区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机制的构建

4.1 构建“大开放,小封闭”的开放式社区模式

“大开放,小封闭”的社区模式是比较符合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安全发展状况的。“大开放”是指社区在整体上并不设置围墙栏杆等障碍物,不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社区对社会开放。“小封闭”是指大开放的社区内部是由10多个封闭的小区组成,小区基本是封闭的,有门卫,围栏等。在这种情况下,将数个小社区合并成一个大的社区,形成“大开放,小封闭”的城市社区规划模式的需求应运而生。首先,这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封闭式社区资源,不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工程。其次,这一模式方便基层派出所进行社区治安管理,一般情况下,一个社区民警就可以管理一个开放式社区,内部的封闭社区可以进行居民自我管理,节省了警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率。对于社区内的犯罪预防来说,内部的封闭社区固有的优势是对犯罪风险的抵抗能力较高,外部的商业街道和公共场所监控齐全,也有较高的犯罪抵抗能力。最后,这种模式也满足了社区居民安全心理的预期要求,其推广受到的阻力较小。

4.2 构建开放式社区治安防控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浮图关社区的网格化精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浮图关社区有3个独立的封闭小区,辖区派出所依据每个社区的居民管理委员会中的成员组建社区服务网格员。每个网格员每日进行社区走访调查,协助社区民警进行社区居民的信息采集、流动人口登记、社区安全防范宣传和社区重点人口的走访监督管理工作。社区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为了及时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高效的处置问题,社区网格员的每日走访能够及时有效的向派出所反馈社区信息,及时进行社区重点人口的管理和帮助。而社区居民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社区网格员,由网格员传达给社区民警,使民意有了传达的渠道。这种制度化、精细化和责任化的网格员管理社区的治安防控模式无疑是管理“大开放,小封闭”开放式社区的有效方法。

4.3 强化社区监视能力,降低犯罪风险

社区监视是预防、侦破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社区中的监视能力不仅包括社区监控器等科技手段,也包括社区居民的自然监视能力。一般来说,根据奥斯卡·纽曼的“可防卫空间理论”[6],社区中公共区域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公共场所活动越多、停留在公共区域的人员越多、社区的自然监视能力越多,则一般情况下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几率就越小。奥斯卡·纽曼通过有效的社区环境设计来阻止和降低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概率。提高社区监视能力,一方面需要加强开放式社区监控设备的无死角安装与运转,另一方面则需要强化社区居民的自然监视能力。通过宣传教育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构建,提高在公共场所人员的活动数量;通过多举行社区公共活动,如公共安全大家参与活动、公共慈善活动和公共娱乐活动等来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熟悉度和融入感,同时提高自然监视能力。

4.4 降低关系民生的“小案件”几率,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感

关系群众安全感的最直接、最密切的问题就是社区火灾问题和社区盗窃问题。一起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可能导致整栋楼、整个小区居民安全感下降,这些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案件”直接影响着社区居民对社区安全感的评价。通过实地走访派出所发现这一类“小案件”几乎无法完全解决,但却可以采取有效手段来降低“小案件”发生几率。首先,强化派出所对辖区社区居民信息掌控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社区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其次,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调研社区的辖区派出所实行的“发一防十”制度对于这一宣传工作非常有效。“发一防十”是指只要发生1起案件,社区民警对发案区域周围的居民就要至少走访宣传10户,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警惕性,发案率不断下降。然后强化对社区的监视力度,让辖区内的监控无死角覆盖,快速搜集违法犯罪人的信息,及时有效的侦破案件,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感。

4.5 营建凝心聚力的“浮图关社区安防文化”

在社区安全检查和安全知识普及方面,浮图关社区有超过60%的居民了解社区内部举办过的检查和活动。安全检查和安全知识普及属于社区安全文化建设,不仅帮助居民了解安全知识,提升安防能力,还能提升居民安全感和归属感。社区开放后,安防文化建设在安防工作中凸显的软实力作用将更加显现。

在开放社区中,最基础且最具操作性的就是安全检查、安全知识宣传及安全技能培训,其中安全检查包括消防、防盗、各种安防设施设备、公共建筑设施、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等。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仅强调人防、物防知识,关键是要树立心防意识。社区开放只是社区建筑布局和城市道路、社会公共空间的一种融合,并非杂乱无章式的分散混合,一个社区所在区域是由相对固定的居民构成,可以通过日常法制宣传活动、法律法规安防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及其他家庭社区社会的活动来调动居民积极性,以民众带动民众主动学习,提高安防特别是应对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知识技能,构建以社区常驻居民为核心的安防先锋队伍,改变单纯由警务力量被动型培训教育或任务宣讲模式。

此外,要加强社区制度建设。综合小区建设历史、所处区域位置及建筑布局特点,对社区过去发生的及潜在的灾害和危害种类、频率等进行数据分析,对社区的灾害风险点进行摸底排查,评估社区风险隐患,进行针对性标识防治。在前期排查分析、整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社区风险隐患数据库和排查整治台账,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的制度化管理。

4.6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开放社区的安防共同体

开放式社区将社区、社区居民、外来流动人口、公共道路和公共活动空间等要素紧密联合在一起,社区人员流动更加复杂,治安防控和犯罪预防的成本将面临更多挑战。这要求社区的安全防控需要更自觉、更主动,社区安防要积极调动社区群众力量、警力、保安及社会志愿者参与其中。特别是警务工作者要更善于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群众主人翁精神。

首先,辖区派出所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对社区民警及时进行学习教育,让社区民警能够专业化处理社区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与居民、沿街商贩、物业、安保沟通交流。组织群众进行安防学习,物业与安保进行培训。架构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安防力量体系,不仅可以减轻安防成本,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之间感情。

其次,物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对社区的管理作用。社区活动空间已由传统的封闭结构变为开放式结构,物业要转变传统的安防思维,要积极主动宣传安防,还要和居民、社区商铺构建良好的内部安防体系。社区居民主动担当,积极学习和了解安防知识,组织志愿队,主动配合安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和内因是同时起作用的,内因是根本。对开放式社区治安秩序的维护,社区及周边居民才是内因和根本。

另外,开放式社区物业、警务、安保等各方力量还要和外围的街道、社区、甚至整个城市片区共享安防数据信息,共同搭建安防平台。进行全面社区综合治理,将各方力量紧密联系,从而共同维护开放式社区的安防秩序。

猜你喜欢

犯罪预防治安开放式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Me & Miss Bee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预防进路——以新型政商关系为视角
犯罪预防模式研究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PPP项目常见犯罪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