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玫瑰“周哥”

2018-10-08文/江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16期
关键词:盘根注水泵油田

○ 文/江 涛

从“白大褂”到“红工服”,从“软妹子”到“女汉子”,从“石油花”到“高原红”,周玉萍不断追逐着自己的石油梦。

● 周玉萍,20年风风雨雨的油田生活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斗志。

久闻华北石油采油三厂饶阳采油工区有位风风火火,敢和男同志摽劲儿干的“周哥”。初次见面以为老天开了莫大的玩笑。没有想象中的魁梧彪悍、健步如飞,眼前的周玉萍,身材不高,腰杆笔直,微卷的短发,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深刻的烙印,红润光泽,沉静温和,站在庞大的注水泵旁显得格外“渺小”。但是一双会说话的眸子中透出的那分睿智与刚毅,爽朗的笑声和大嗓门却悄悄地出卖了她,让人分明感受到娇小身躯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20年忙忙碌碌,20年风风雨雨,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斗志,追梦“巾帼”胜“须眉”,周哥用不输于男人的热情与意志,演绎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佳话,身披着河北省“五一巾帼标兵”、“12月好人榜”,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油田公司“三八红旗手”“技术能手”、“最美女性”“爱岗敬业明星”“十大道德模范”,厂“五星级员工”“能工巧匠”等数十项光环。

从“白大褂”到“红工服”

1971年,周玉萍出生在玉门油田,父亲是一名从业30余年的“老石油”,也许是从小闻惯了石油味儿,周玉萍骨子里对石油具有一种特别的偏爱,石油梦深深扎根在了心中。尽管父母希望掌上明珠成为一名体面的“白大褂”,1991年从华油卫校医士专业毕业的她却去水电厂当了一名供水工。1996年调到采油三厂成为一名采油工,1998年休完育儿假返岗后,她主动要求分配到了饶阳采油工区楚一联最脏、最苦、最累的注水岗位。

最艰苦的地方才最锻炼人!1998年的楚一联,距离厂区85公里,班车一路坐得人七颠八倒。满院子堆满了砖头、泥沙和工业废料,连一个像样的值班室都没有。每天上班,周玉萍只能端个小凳子挤在注水泵房里值班,因为没有降噪设施,注水泵巨大的轰隆声震得耳朵嗡嗡乱响。一到夏天,房内温度高达五十多摄氏度,进去一身汗,出来一身泥,几乎每天都会免费洗“桑拿”!下班后,她还要继续收拾站内环境,栽树、浇水、清路,用钢刷子打磨花砖,钢刷子都磨秃了,就用树枝、木棍。脚肿得穿不上鞋,咬咬牙用绳子绑上。回到家,儿子总躲着她,嫌她的手喇巴,她这才发现双手又黑又粗,爬满了口子、全是皴,哪里还像女人的手?

作为站上第一个学修注水泵的女工,周玉萍上班时紧紧地跟着老师傅当好“小跟班”,递工具、打下手;下班后,抱着各种规章制度和采油书籍挑灯夜战。当时的注水站每天承担2000立方米的注水任务,仅有的5台注水泵24小时运行,半夜上站抢修是家常便饭。深更半夜,一个抢修电话打来,不管多困多累,周玉萍都会从床上爬起来,婉拒对小女子的额外照顾,跟着老师傅换盘根、阀体,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不少男员工都累得“歇菜”,她仍然干得起劲儿。“不累,早习惯了”成了她的口头禅。手上老茧越磨越厚,设备脾气越摸越熟,几个月下来,周玉萍就实现了独立顶岗。

力气活儿用的是拼劲儿,技术活就得严谨。设备工具管理一度是楚一联的“软肋”。查不准、交不清、接不明,找工具时经常“抓瞎”,新员工找工具时急得直抹眼泪。为此,周玉萍倡议制定了“三一、四到、五报”的“345”设备交接标准:设备一台台交接、仪器一件件交接、数据一项项交接;走到、听到、看到、摸到;报名称、报点号、报现状、报存在问题、报处理措施。“三清、两分、一统一”的“321”工用具定置管理法:所有工用具都要擦拭清、上架清、型号标注清;分片归置、分区摆放;方向统一。楚一联曾经的杂乱无章成为了历史,周玉萍也成为了响当当的工区“维修一姐”。

从“软妹子”到“女汉子”

2000年,站长安排周玉萍与几名男员工上大班。当时女工上大班在整个三厂也是件新鲜事。小身板的周玉萍经常主动请缨,更换泵阀、更换机油、电机保养等每道工序都得心应手,还在三厂技能比赛中创造了女工一小时独立换阀的纪录。2004年,周玉萍被全票推选为水站岗位长,成了全厂唯一的注水站女岗位长,兵头将尾的“芝麻官儿”,却让“女汉子”的干劲更足了,一上站就像“打了鸡血”,整个人精神抖擞。

“男同志能干好,我也能干好。”由于注水任务的增加,注水泵从5台增加到9台,设备是增加了,工作量却没减少。更换O型圈最让人头疼,盘根盒的4条螺丝咬得死紧,管线温度足有60多摄氏度,三十多斤重的盘根盒、柱塞,一个人提上提下,清洗、除锈、更换,热气顺着衣领直往脖子里灌,人只能蹲着,连回个身都困难。每次忙活完,全身湿得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整个人酸痛地像散了架一样。员工们都会发自肺腑地叫她“大拿”,她也连续多年当选厂“五星级员工”。

“创新不是天才的专利”,只要留心用心,人人都能成为“土专家”“点子王”。156厘米的身高,每次换盘根都要踮起脚尖儿,越往里掏越费劲。能不能捣鼓出个又快又安全的小工具呢?一次聚会,看着红酒起子慢慢旋转带出的木塞,她受到了启发。第二天,买来材料,猫着腰,在泵房里整整捣鼓了一天,最终盘根被轻松地从盘根盒中取出,丝毫没有损伤娇贵的柱塞,时间也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左右,注水泵“盘根更换器”研制成功,获得油田公司QC成果一等奖。从此,立足一线解决生产难题就成了她前进的方向。近年来她和同事们共完成类似的工艺攻关25项,累计节约和创效数百万元。其中“井口反盗油装置”和“微升千斤顶”两项成果分获中国质量协会QC成果二等奖和河北省科技质量成果奖。

“周哥”可不光是“女汉子”,细腻、体贴起来同样也是一把好手。她召集志愿者成立了“爱心留守小组”,利用业余时间,不定期上门为远赴长庆员工的家人提供服务,扛米、抬面、打扫、谈心,解决后顾之忧。慢慢的,周玉萍胳膊粗了、嗓门高了、人晒黑了,同事小王打趣她:“现在的周姐哪还像个大姐呀,跟个老爷们似的,干脆叫周哥算了!”“周哥”的外号就这样在整个工区叫开了。

从“石油花”到“高原红”

● 细心、刻苦和善于思考让周玉萍成为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大拿”。

“长庆苦不苦?一天要吃四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 2012年,油田公司‘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喜欢挑战的周玉萍第一个报了名。直到2015年8月底,才如愿以偿地加入了西征长庆的队伍。姬七接转站海拔1850米,隶属马家山东作业区耿143应急班,两台加热炉、两台注水泵、5具储油罐和32口油井。没有柏油路,吃菜、喝水全靠车一趟趟地往山上拉,碰上下雨下雪,大半个月补给车也来不了一次。饿了,嚼上几口方便面,渴了,抿上几口漂着树叶的“黄汤儿”,有时候大半个月洗不上个澡,身上一搓就掉泥儿。既来之则安之,周玉萍时刻告诫自己:“风沙大,责任更大;海拔高,标准更高!”。

“较真儿姐”的三板斧!外输泵房的倒风槽、盘根地漏等死角处满是油污,接油槽油满得直往外冒,她带上小铲子、小毛刷、小改锥,蘸着肥皂水,跪在地上,一寸寸刮、蹭、擦,彻底消灭油污死角。站内脏手套、脏棉纱乱丢乱扔,门把手被摸成了“油疙瘩”,她别出心裁地把所有窗台刷上白漆,醒目位置粘贴了“请给垃圾找个家”等标牌儿,进门窗台上摆上了漂亮的小筐,多了一丝温情,少了一分生硬,让大家养成了往小筐里放杂物的好习惯。过去的“粗暴式”起泵易造成气湿、抽空等问题,她倡导了离心泵起泵“五步法”,即先放空,查出口试启动开出口观压力,离心泵维修周期大大延长,每年节省维修费用达50万元。“老落后”变成了“真先进”,2016年马家山东作业区领导组织所有井区长在姬七接转站召开现场会,学习推广其精细管理的经验。

斑驳了最美的韶华,坚定了奉献的执着,在依然平凡的油田岗位上,在依然寂寞的风雨之路上,再次回到原点的周玉萍用坚定的信念,永恒的追求,和同事们继续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盘根注水泵油田
海上平台大流量BB3型高压注水泵的研制和试验验证
碳中和油田的未来之路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水泵盘根加工装置的制作和应用
环状注水管网注水泵优化运行
浅析注水泵节能措施及应用效果
掘金油田环保
井口密封器盘根专用扳手的研制应用
高压阀门密封盘根的选用与更换
在低渗、低压油田实施油田整体压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