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生存:个人在“刷屏”时代(五)
2018-09-30古北
古北
“刷屏”给人们一种可以“远近取与”的感觉,社交圈和信息丛紧密结合的设计使得它在交际与求知的迷踪地带继续取悦大众。但里面无论是扎堆取暖还是个人表现主义,无论是原创者还是学习者,所获得的心理满足都经不起细究。问题不再是互联网产品刚兴起时人们所惊骇的虚无缥缈、生命无法承受之轻,而是它所暗示的管理人脉和信息、生活和知识的有效性,你全都深信不疑。它获得的这种广泛信任,是产品若干年苦心积虑调教的结果,是对人类行为学孜孜探索的结果,它老早就驱散了人们虚拟生存的疑虑,在心理服务上猛进疾奔——大量生活小场景的简单录入与点击烘托了美好生活分享的轻松氛围;包装成非凡知见的信息链条通过不断转发和回复营造了尊重真相尊重学问的稳妥基调;系统及时跟踪回应的抗寂寞疗法;总能遇见自己喜爱的关键词的温情喂养,这些连同原本工具功能性的满足一并形成人们无法摆脱的综合心理依赖。一个可怕的事实被人们忽略了,硅基机器一直在刻苦地发展,而对之爱不释手的碳基生命各种性能却在悄然退化。
人记忆中精细和复杂的认知和查证等思维活动被赋闲封锁,判断力只在肤浅层面被反复调动,打开和关闭的简单指令架空大脑大部分精密工作。轻便终端的出现,加倍纵容了文字符号和影像符号的惰性,使之更是以无暇为由,拒绝任何内涵的激活,于是身形尤显轻巧,愈加方便人们大量的吞食,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总是感觉资讯斩获甚丰的原因。机械的作业每天自动上油,大脑就这样被敷衍着,它褶皱的深缝里不再有风经过。
手机就像是一个新的小型剧场,每个人可以随时揭开帘幕进入其中并且快速得到歡愉。但诡异的是它并非真的小巧,竟是有史以来波及面最广的实验性剧场,一望无际的碎片闪烁着璀璨的舞台光芒,大众纷纷举起拇指为之欢呼,彼此交头接耳表示对表演内容心领神会……我们不知不觉拥戴出来一个全新的霸权形式——很少人意识到它的霸权地位,因为它恰恰是以民主作为它全部的外壳。这一次的霸权与其说是技术完胜,莫若说是民众公选的结果。
如果想到,它总是以现在进行时时态呼吁人们进入共振系统,进入一致的阅读框架,就会明白广泛的参与性确是事实,但大同只是一个强烈的幻觉。迷醉于“有说”,却不关心怎么说,说了什么;满足于“有看”,但怎么看,看了什么则是无足轻重——“染指”的形式大于具体的内容,甚至侵吞了所有的具体。
手机之芒划裂了生活之镜,人们流浪在碎片上,以自由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