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水在瓶
2018-09-30罗鹤军
罗鹤军
55年的杏坛耕耘,他用坚守书写了一部举世无双的教育传奇;大半个世纪的勤奋苦读,他以执着谱写出一段乐在其中的阅读人生。含英咀华,他用书香描绘出世间的至善至美;薪火相传,他用大爱承载着莘莘学子的梦想成真。
——摘自《“浸润书香·智慧行走”泰州教师风采录》
任祖镛老师,1939年生,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红杉树中学优秀园丁奖章以及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荣誉获得者。从教58年来,这位79岁的老人桃李满园,著作等身。退休后,他依然活跃在江苏省兴化中学的讲台上,并多次婉拒外地名校的高薪聘请。他表示:“我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爱你所做的事
2014年,任祖镛老师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和英国吉尼斯递交世界纪录申请,并于2015年2月和12月先后获得认证,成为“连续执教时间最长的高中老师”和“连续执教时间最长的语文老师”两项世界纪录的获得者。连续执教55年,这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字,更是一段风雨兼程、努力探索的教育人生。任老师面对这一殊荣,很平静,也很谦虚。他说,申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是为了让后来的老师有一个追赶的目标,同时也激励自己做得更好。
2017年9月,兴化市教育局在昭阳湖初中为新入职的年轻老师做岗前培训,举办了“青年教师发展论坛”,会议组安排了十位青年骨干教师讲述自己在专业成长、教学实践、师德建设等方面的教育经历。大会特地邀请任祖镛老师对十位青年才俊的讲述进行现场点评。
任祖镛老师走上讲坛,面对台下的老师鞠躬。他满怀深情地对青年人寄予厚望: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给台上演讲的10位老师,也交给台下的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新同志。希望你们能够超过我。大爱育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你所做的事,是成为你自己唯一的途径;要学会在反思中学习、探索、奋起。“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经验,要留下文字的记录;要从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研究,逐步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跟学生在一起,让我感到年轻。只要学校需要,学生需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教下去。在这个大好的时代里,努力啊!”任先生语重心長地勉励大家。
会后,参加“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的10位优秀青年教师从任祖镛老师手里领到了一份特殊的赠礼:《教坛常青树——任祖镛老师高中特级教师75岁,坚守家乡课堂55年纪念册》。薄薄的一册,厚厚的人生;朴素的装帧,丰赡的思想。我从朱国森老师处借来阅读,为任祖镛先生丰厚的学识、儒雅的人品深深折服。
任祖镛老师首先是一位学习者,他手不释卷,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这是真正的教师教学和研究的底气所在。任祖镛老师坚持自我教育,读书、思考、写作养成了习惯,已经成为他自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
犹记当年,刚刚踏上教育岗位,他刻苦学习,先后过了普通话关和古诗文关。“为了读准字音,我就从字典上抄下容易读错的字和拼音,写成卡片,一有空就念。为了改掉方言语调,我找到几张朗读课文的旧唱片,一遍遍放,一句句学。普通话要读得准,讲得好,除了发音与语调外,朗读速度的把握,重音的选择、轻声、变调、儿化音的运用,都是重要因素。我根据要求,反复琢磨,并在教学中锻炼自己,终于做到了字正腔圆。”
“我先从唐诗、宋词背起,把诗词抄在卡片上,放在口袋里,每天上班途中,用来背诵,一年下来,记上了几百首,使我至今受益匪浅。”过了普通话关和古诗文关后,任祖镛除了自学语文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广泛涉猎哲学、美学、史学、教育学、心理学著作,以及各类笔记小品、诗话、词话、天文、地理、诸子百家等。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读书、藏书是他最大的爱好,因为家中的万册藏书,他的家庭曾获“兴化市十大藏书家庭”奖匾。
为了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任祖镛报考了扬州师范学院的高师中文函授,他还制定了个人自学计划,利用点滴的时间安静地学习,默默地努力。每晚读书到12点,后来逐步养成了深夜读书写作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正是持之以恒的阅读修炼,涓涓小溪汇入思想的大河,任先生著作等身,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史研究论文与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00多篇,已出版专著、主编、合著36部40本。
读着这些文字材料,耳畔响起任老师在讲坛上的殷切期望,对于这样一位老师、一位先生、一位仁者,除了崇敬,还有祝福,发自内心的、美好的祝福。
做独立的思考者
55个春秋,栉风沐雨。一路走来,教书、读书就是任祖镛老师全部的生活。
博耶说,“教学学术能力是教师发展的核心。”任老师坚守教坛依靠的不是毅力,而是教育的智慧。课堂上他寓教于乐,旁征博引,如数家珍,充满睿智。他从课堂上收获了快乐与幸福。他善于反思与总结,对语文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写出了很有价值的论文。他提出:“高中阅读的关键是‘精准,要在广泛阅读、兴趣阅读的基础上向精准阅读转变,做到选择精、目标准、思考深、用得活,不仅给力高考,而且给力人生。”
真正的教师是独立的思考者,在忙碌的生活之流里停下来的思考者,努力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想法。任祖镛老师作为教育思考者,不仅作技术之思,实践之思,更作解放之思。从“不知不觉”的状态走向“先知先觉”,用自己的读书带动和影响学生,实现更高的教育价值。
上个世纪80年代起,任老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总结出“少改多评,评练结合”的写作训练模式。这在今天的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仍然卓有成效。他要求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阅读做到精读与博览相结合,实现“三积累一增长”,“三积累”即指知识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寻求写作素材,提炼佳句,练就好文章。“一增长”则指提高作文立意,要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正能量”。平时教学注重讲析与纠错结合,教学与谈心结合,培优与补缺结合。现在看来,这些思想字字珠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教书育人贵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任老师讲课喜歡旁征博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他说:“教育不能光靠做试卷,为师者,必须着眼于长远,为学生的一辈子做打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只是为其敲开成功之门提供一块砖,今后的路还需要他们自己走,所以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任老师一语道破了教育工作的真谛——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还要教学生做人;学生不仅仅念书,考出一个好分数,还要受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任老师说:“教师工作平凡,无惊天伟业,不可能留下丰碑;但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让自己的爱心、学识与人格魅力留在学生心中,并跟随他们到天南海北……这个是可以做得到的。”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泼泼的生命,充满童真、童趣与童心。在与学生生命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在与先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如果我们都像任祖镛老师那样做一个有心人,以学习的姿态走进课堂,给学生新鲜的知识,那么自己就处于一个创造的过程之中,就会摆脱所谓的教育职业倦怠。“美在创造”,因为创造,可以重新发现教学的价值;因为学习,可以使自己处于黎明的感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新的学生,新的课堂,新的教科书,永远保持生命的活力与热情。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在大地之上的行走方式。
以教己之心教人
教育工作的实质是唤醒,唤醒学生的前提是唤醒自己。任祖镛老师坚持自我教育,以教己之心教人,用自身实践演绎了陶行知先生“惟有好学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好学不厌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推动自己才能推动教育。
《孟子·尽心上》中有云:“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聆听了任祖镛先生的精彩报告,阅读了他的学术著作,对任先生的教育人生之旅充满景仰之意,暗下决心要做任祖镛先生的私淑弟子。像任先生那样安静地学习,默默地努力。自觉汲取新知,完善德行,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于是在电脑E盘创建命名为“读写月报”的文件夹,开始读书写作、实践反思的自我进阶之路。平日里,把“读写月报”当做自己学习提高的精神园地,通过读书思考、教学实践、总结提升推动自己的发展与进步,让自己走向世界的高地,走向真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些真切的精神辐射。
“凡人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程颐语),回望私淑任先生的学习经历,逐渐找寻到自己读书求知的“着力处”;阅读、写作、思索有了一些积累,也知道了自己该从哪里汲取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阅读雅思贝尔斯,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家。《什么是教育》一书指出: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会影响人的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现行教育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致不是以爱的方式来教育生成。因此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生化的一个因素。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青一代。其实,教育就是一个人灵魂的生成,灵魂的成长,而不是知识的堆积。通过教育要达成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有自己的天资,可以自由把握自己,安身立命。
从兴趣自由阅读转向专业精准阅读。阅读《叶圣陶文集》,重新理解语文教育。“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读完文章要整体把握,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我们指导学生读书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从初读整体感知到把握大意、概括要点,到默读提取信息、对话文中人物,进行情境体验,感受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贴着作者的心去想一想,了解作者说了些什么,还要试着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产生共鸣。
…………
“读要紧,作亦要求,明白尤其要紧。不明白,徒读亦无益也。”(陈垣语)读书必须在“读明白”上下功夫。读完以后,要想一想此书给自己什么教益,能够从书中获得什么启发,并且动笔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心中不潦草,笔下才通顺,讲述才流畅,分析判断才准确。
任先生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学者应有的生命姿态。”读书意味着一生的关注、投入和持久行动。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阅读就像生活,它的重要性与方向都是在一片混沌中慢慢显示出来的。突然间,我们学会了用心阅读,用脑阅读,用灵魂阅读。学校里,最危险的不是学生没有学到某些知识,而是他们学会了在学校阅读时的被动和不参与,这样的教学旅行毫无意义。所以学校和教师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对阅读的持久动力和兴趣,最不济,千万不能败坏了学生阅读的胃口,从此与书为敌,漠视书籍与人类文明。
阅读任先生的教育著作,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展开深入的探究与实践:课堂教学要追求学生的生长与发展。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本来的好”,而应追求教师“教出来的好”。教学《少年王冕》时,组织学生发现、重组、建构,前后联系起来思考王冕十岁辍学放牛,十七八岁就能自立于社会,组织学生读书探究:谁是王冕的老师?学生默读、讨论后得出了如下看法:
“书是王冕的老师,王冕读了不少书,明白了许多道理——勤奋、孝敬、坚持、奋斗……读书明理,应该说,是阅读给了王冕生活的勇气、力量和智慧。
“道法自然,大自然是王冕的老师。王冕从雨后荷花得到启迪,给了他触动与灵感,这是他重大的一个人生转折。学画荷花,对于王冕而言是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对于他的人生旅程有重大影响。这其中,大自然的影响与熏陶功不可没。
“好为人师不如好为己师,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之旅的领航员。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王冕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而学之,坚持不懈,积累丰厚了,自然可以取之左右逢其源……”
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达背后,其实是精确的思维。只有想清楚才能说清楚。因此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说是有教学价值的,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也有学习价值。这是由于师生、生生围绕主要话题展开对话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课堂上学习的进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维越来越清晰,表达越来越准确,发现越来越深刻。这不是学生“本来的好”,而是教师实实在在“教出来的好”,是能体现教育智慧和力量的好,是任先生理想中的“三积累一增长”。
“我准备读书到老,教书到老。”生命的成长是超越自己的过程,最好的研究者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地良师任祖镛先生分享的不仅仅是为学、成长的路径,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
最后想起蒋勋《美的曙光》里的一段话:“在洪荒的大地上,人类摇摇摆摆站立了起来——遥望着远远的辽阔的地平线,遥望着远远的破晓前大地上初初透出的曙光。”美的曙光,是人类的曙光,也是生命的曙光。任祖镛老师是一位发光的老师,也是一位让学生发光的老师。阅读任祖镛老师,惟有学习、行动、审视,发现和创造教育的价值,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到最初的感动,回到淳朴之美,发出自己微弱的教育之光。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城东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