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教育要彰显中国精神

2018-09-30刘红

人民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艺术教育传统文化

刘红

【摘要】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强国之魂,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所积累的宝贵财富。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主要力量,良好的艺术教育能够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健全他们的审关心理、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高校艺术教育要体现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充实中国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精神 艺术教育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精神,就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认同和道德伦理观念,更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任何国家想要走在世界前列,就必须具备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国家的灵魂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考验中形成了自强、自信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中华文明是中国精神的源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华夏子孙团结奋斗、友爱善良、自强不息等民族品格,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终极归属感和荣誉感,唯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

良好的艺术教育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艺术教育就是凭借艺术的方式,针对受教育者开展的、以不断培养其美学意识、提升其人格修养为目的教育活动。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局限于简单的传授常识、理论、技能等,也不局限于引导学生对艺术进行品鉴和欣赏,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以及艺术创造能力,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和人们喜爱的积极向上的艺术精品。

艺术教育涵盖了两种内涵。从狭义的角度而言,为培养艺术从业者或者爱好艺术的人而开展的艺术理论以及实践操作的教学工作称之为艺术教育;从广义上来说,艺术教育的关键是美育,也就是让受教育者了解美、懂得美,能够运用艺术的手段缔造出美的事物,其最本质的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通过良好的艺术教育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展现出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利用“外教于行,内教于心”的教育形式把主流价值理念传递给受教育者。怎样更有效地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审美意识,进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的新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

艺术教育要体现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百姓福祉息息相关,青年处于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艺术创作要体现中国精神。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引领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漫长的历史岁月孕育了崇德向善、开放包容、以和为贵的民族品格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质。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一些外来负面思潮在不断侵蚀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在个别文艺工作者身上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思想,使得创作理念发生了偏离,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不良作品,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观。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弘扬自强不息、勇敢自信的民族精神,为祖国繁荣昌盛注入精神动力。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种,在艺术教育中融入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但可以培养青年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在艺术创作的教学中,要体现我国德育的理念,以我国先进文化作为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应立足于当代的文化艺术需求,在引导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同时,更要在作品中展现时代精神、彰显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

艺术教育要弘扬中国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依托丰富的文化体系、崇高的道德价值、一代代传承的文化精粹以及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来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储备知识的过程,更是洗涤心灵、改善行为模式的过程。艺术教育是人文学科中的一种,承担着培养人们高尚道德情操以及丰富内心世界的使命,其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使人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为崇高理想不断奋斗。新时代,我国艺术发展应更加贴近于社会、贴近于生活。从近几年的文学、音乐、电影、电视剧来看,弘扬中国精神已成为主旋律,人们也从中感受到“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昌盛”的历史规律。高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其成为兼具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高校要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標与中国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精神的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实干精神,使其成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艺术传承要充实中国精神

当前,中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高校要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作品、最深厚的内涵与高校艺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青年浩然正气、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代代相传,流传下来的思想精华中包含着中华民族面对各种问题、迎接各类挑战的经验和宝贵财富。古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成就个人美好品德修养,青年也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促成良好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升。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必须继承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一直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高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艺术作品欣赏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等方式,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融入到艺术教育中;鼓励青年参加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营造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使青年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培养青年通过历史观和科学观相结合的方式来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的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发展,让青年在学习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让青年从骨子里植入民族精神,让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真正扎根校园。

在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包括高校艺术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中国精神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高校要承担起新的时代重任,要有向上的政治意识、向下的人民情怀,要培养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要通过艺术教育让青年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作者为湖北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责编/王妍卓 牛牧瑶(见习) 美编/杨玲玲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艺术教育传统文化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