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精细化的积极探索
2018-09-30谢志强
谢志强
社区是我们社会治理工作最基础的单元,最末梢的神经,社区的治理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认可了满意了,基层治理的工作就到家了。近年来,深圳市龙华区在社区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他们在社区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整合、社区治理活力、社区服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包括观湖街道上围艺术村等在内的诸多宝贵的社区基层治理经验。
我国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目标;2017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織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十多年来,我国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治理精细化专业化的变化轨迹表明,我国的社会治理理念、主题、范围、重点和方式也在逐渐由粗放型向精准精细方向转变。
精细化治理具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精准化、治理要素的细致化等特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是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要求,如何在基层和具体工作中体现出来,需要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深圳龙华区的做法,一是按照深圳市委关于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强化社区党委“主心骨”,落实好社区党委“四项权力”,创新构建社区党委统领的组织架构,在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物业公司、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由社区党委统筹“民生微实事”经费,解决各类相关问题,既让群众真正得实惠,又知道惠从何来。
二是针对原特区外的社区面积大、人口多、难管理的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将社区科学分类分片,解决好资源向社区下沉问题。将大的社区科学划分为若干管理片区,片区承担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职能。片区内细划为基础网格和城管、安监、消防、综治维稳等专业网格,分别建立岗位说明书,明确各类网格员职责,建立每类事项的办事流程图。同时,推行“一线工作法”,下沉工作力量,街道领导担任社区第一书记,每周必须有一天全脱产到社区工作。选派优秀科级干部、执法人员、紧缺专业干部脱产到社区工作,将职能部门垂直管理的多支队伍与社区工作站人员重新整合,由社区党委直接指挥管理。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办事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推动城管、安监、消防等各专业管理系统与统一分拨平台互联互通,统一形成一个上报端口、一个处置端口,信息在一个平台上流转,实现全痕迹电子化跟踪、全流程信息化查办,大大提升了社区治理信息水平。
四是建立高效完善的服务机制,提升社区群众的获得感。龙华区通过打造“1+N+V”党群服务阵地,努力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联结社区各类组织的红色家园、服务党员群众的共享空间和统筹整合资源的共享平台。在各街道建立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居民可以就近“全天候”自行办理45种个人事项。高效便捷的行政服务、个性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措施,将抽象的社会治理精细化落到了实处。
五是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治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社区,需要大家共同出力,其中包括外来人口怎样广泛有效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龙华区外来人口多,户籍人口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据此情况,社区党委和园区党委与群团部门一起,在青工集聚的社区和园区广泛开展青工活力“第三个8小时”“劳务工亲子关爱”等活动,让青年工友们同时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主人翁”和“受益”。
责编/谷漩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