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018-09-30李赫然

人民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农村

李赫然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要通过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乡村规范治理、加快生态修复治理等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农村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共进的文化伦理,所构建的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包容、和谐、互惠、共荣的绿色发展大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圆满成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深刻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性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环境提升到生命的高度,强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施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面貌获得了极大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甚至漠视传统发展观念指导下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能无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必须要贯彻新理念、践行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思维更新变革

理念的更新根植于认识的深化,思维的变革引领着实践的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传统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实现了迅速的增长,但是,也出现了资源要素趋紧、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事实证明,不顾生态环境承载力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发展理念无异于竭泽而渔,忽视生态环境价值、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只有认识尊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引导思维变革,才能推动工作创新。

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格局。回顾以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会发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事例时有发生。在粗放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日益趋紧。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需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思维变革,推动工作创新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我们要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和战略要义,切实运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将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底线,为美丽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因此,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改草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进入新时代,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于提高我国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意义重大。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改变农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协调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农业面向世界、不断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落脚点是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世界开拓市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紧盯农产品的现实需求,还要深刻研究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其次,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格局。最后,要因地制宜,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乎農业生产质量的提升,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作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推动我国农业整体质量提升。

加强乡村规范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包括优质的生态环境,还包括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对乡村的规范管理,推动人居环境的改善,是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乡村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还是生态建设都不能松懈。一味强调经济发展,将关注焦点集中于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与价值,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进入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理念需要更新,乡村治理的水平需要提升,要通过卓有成效的乡村规范治理,推动人居环境的切实改善,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整个乡村社会发展的始终。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既重视现实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构建天蓝地绿水美的宜居环境,也重视乡村良好风尚的形成与提升。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坚守生态环境底线,坚决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不能朝令夕改。乡村良好风尚的形成与提升也属于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良好风尚的形成,要真正做到乡村建设的“内外兼修”,使乡村不仅成为美好生态环境的示范区,更成为汇聚良好风尚的美好家园。

加快生态修复治理,偿还生态历史欠账

在以往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乏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我国一些地区对生态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对于这些生态历史欠账,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加快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当代人的利益,也关乎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生态的代际公平,坚决不能吃当代饭,断子孙路。

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从长远和大局着手,将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放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放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征程中。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奋斗,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内化为接续奋斗的内驱动力,才能使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取得成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价值不容忽视。因此,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农村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责编/孙渴 美编/宋扬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