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探讨
2018-09-30李丽
李丽
【摘 要】
作文的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核心、以作文为核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文永远都是学生们最头疼的一部分,但是也是分值最大的一块。学生碰到作文总是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写起,所以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锻炼学生的寫作思维,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得到真正的提升,最终提高语文成绩。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小学 作文 教学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体现。通过作文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表达、词汇积累等方面情况。所以说,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应当成为一线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都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应该主动进行生本教育,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围绕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写作课去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平时的写作训练又比较贫乏,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会认真去写文章,但是这样他们的写作水平永远都停留在那个水平,一点长进都没有。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以要围绕学生,围绕生命,让孩子们拥有对新知识的渴望。所以教师就需要围绕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将写作与自己融为一体,去写自己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仔细观察,并且可以要求学生去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去春游或者是放风筝、滑冰、抓蝴蝶这些学生喜欢做的事情,以此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最喜欢的事,然后再让学生用文章来表达他们的心情,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用心去写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一件事情才能把它做到最好。
2.摘抄美文丰富阅读,加强学生写作训练
小学生知识比较缺乏,语言组织能力也比较微弱,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书籍,遇到优秀段落或句子,可以摘抄下来,多多朗诵,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思考作者的思维方式,锻炼写作技巧,激励自己向作者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周记,其中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尽可能地开拓思维,从课堂走入生活。另外,写周记一定要采取互相交换批改作文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互相更改作文,思考别人的写作思维,学习写作技巧,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更改缺点,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有趣的发现》一文的中主人公罗伯特·达尔文就特别喜欢阅读书籍,喜欢学习新的知识。他总是比别人善于发现更多东西,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通过大量的书籍丰富了他的阅读量,使自己变得知识渊博,变得与众不同。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知道更多,学生才有写作的主旨以及鲜明的案例,才会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3.融入贴切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学生生活三点一线,既单调又简单,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只有生活了。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大量的优美语句、形象的修辞手法、高超的写作技巧,为文章增添姿色,使文章熠熠生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生活中的幸福与满足以及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大量的素材,从这些素材着手,结合世间的千变万化,再结合积累的阅读经验,将生活中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事情写成优秀的文章。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也不得与生活脱轨,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还要学会创新,将创新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充分体会生本教育理念。
例如,《燕子》一文中说道“二三月间,微风轻轻的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落”。仔细观察发现这一句话,只不过是最普通的春天的景象,但是在作家眼中却是另一种景色。所以说,即使是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季节更替,也可以写出被别人称赞的优秀美文。生活变化无穷,时间流逝的飞快,无论是哪一种景观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教师要求学生写作贴近生活,围绕生活中的景观来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耐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让学生得到很大的进步。
总之,我国的教育水平还处在有待提高的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语文中的作文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生本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必要与学生融为一体,了解学生的想法,正确认识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此外,让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大胆创新,学习更多新知识,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从而让教学成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生艳.生本教育心得体会【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7(29)
【2】王迎.生本教育任重道远【J】.基础教育论坛,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