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18-09-30张莉
张莉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学初三1班的学生,铜井中学地处南京郊县,属于薄弱初中,教学质量在南京地区偏下游。授课班级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对待作文并没有太多兴趣,有的甚至是怕写、厌写,存在极大的反感。而且,当地的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作文教学也不够重视,有的时候甚至没有作文指导,随意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过一两个星期才能批改完毕。批改后的作文有时只有一个分数,学生们不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究竟在哪里,作文水平也就不容易得到提升,更谈何作文写作动力呢?
【课前准备】
1.课前,请大家看一组照片,照片上是前不久同学们利用自习课,在雪地里为校园内的芭蕉树清理树叶的场景。请大家根据照片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时间四分钟,当堂回收写作稿,并带回批改。
(生得知要完成当堂作文,纷纷流露出不情愿,甚至有同学不愿拿出纸笔。四分钟后,回收稿纸。全班35位同学,有11位字数不满50字。)
2.教师课后勾画出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简短评语。制作ppt,将学生们写作稿中的不足呈现。
【教学片段与思考】
片段一:
师:请大家阅读ppt上呈现的同学的习作,说说这篇文章有什么不足之处。
(屏显学生作文,抹去学生姓名)
生习作:那天,天气很冷,操场上还有不少积雪。芭蕉树的叶子都枯了,耷拉下来了。园丁爷爷用斧头砍下了枯黄的大树叶,我们打算帮他将树叶运到垃圾场去。然后,我们就开始劳动了,有的扛,有的搬,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可开心了。
生阅读(笑,有的还在根据字迹猜作者)
生:这篇作文过于生硬,干巴巴的。
生:一点点描写都没有,不愿意读。
师:对,你们说的不错,可以点评得再具体一点吗?
生: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生:东一榔头西一棒,描写没有依照一定的顺序。
生:对人物的描写不够具体,没有看过照片的同学都弄不明白到底想写什么。
生:图片上出现的内容有的都没有写到,更没有调动联想和想象。
师:总结。的确可以给习作加一些描写,让文章更加生动起来。
【思考】
初三的同学一般是不太爱在课堂上发表言论的,但若是让同学们针对同伴自身的不足,来谈谈问题的症结,这样会更加的有针对性,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当然,抹去相关同学的姓名,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他的隐私,也是为了让同学们在点评的时候更加的客观公正。在点评的时候,学生是从各个角度来谈的,因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描写的,老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们尽量从描写的角度来进行点评。
片段二:
师:我们在课本中也学过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大家还能回忆出来吗?
方法总结
(1)人物描写(屏显课文范例,请学生概括方法)
师:再次观察现场照片,借用课本中的描写方法,修改刚才的片段,可尝试使用如下词语。
笑 咬着嘴唇 稚气 沉浸 皱着眉头 涨得通红
扛 搬 抬 砍 手脚并用 齐心协力
【思考】
引导学生从我们学过的经典课文出发,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一来是复习旧知,也是帮助薄弱中学的初三学生,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课本中经典美文的熟悉程度。第二,也是因为这些文章是他们所熟悉的,不太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排斥。以课本中经典美文来作为人物描写的模板,会让学生们更加的有亲切感,更容易接受,也更加的适合模仿和学习。至于,给学生们一些参考词汇,是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添加神态、动作等描写的词汇,基础好的同学还可以在所给词汇的基础上添加,用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褪去他们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写作和修改的动力。
片段三:
生:埋头重寫或者改写作文(3-5分钟)
师:现在我们一起分小组讨论一下同学作文中的亮点吧,为每篇作文写点评,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点哟。
师:抽选部分同学的作文在实物投影仪里屏显,并点评。
【思考】
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重写或改写作文,是让他们能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而分小组讨论同学作文中的亮点,是为了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尽可能多的作文能够受到关注和评价。而且老师在分组讨论之前提出了要求,即为每篇作文写点评,而且是两个以上的亮点,这样就会让每一位同学的作文至少得到两次以上的表扬,那么对于平时那些怕写作文的同学来说,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又受到了同伴的表扬,心里一定会觉得美滋滋的,一定会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作文写作动力。
片段四:
师:大家发现了自己的那么多亮点,真棒,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但是,还有没有不足呢?
生:校园里、照片中有那么漂亮的环境,可是文章中似乎没有提到呢。我觉得可以加一些环境描写的。
师:真好,我也和你有一样的想法。那我们再一起试试在文中加入一些景物描写,让文章变得更美,怎么样?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也从课文中找找方法看看。
(屏显课文选段)
师: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
生1: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来写的,有顺序。
生2:注意了方位词的使用,“山尖、山坡、山腰” 或者“远处、近一点、再近一点”。
师:所以,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请大家看看这幅图,你能用到的方位词会有哪些呢?
生:由远及近、小溪的两边……
甲:风吹过来了,暖暖的。鸟鸣声是那么的清脆。
乙:“吹面不寒杨柳风”,……风里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段文字,说说乙文比甲文生动的原因。
生:乙文从好几个感官的角度进行描写的,比如:听觉、嗅觉。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师:再次欣赏视频,修改刚才的片段,可尝试使用如下词语。
环境描写:雪白 碧绿 枯黄 清香 沙沙声
生:朗读刚刚修改过的文章,老师和学生分别点评。
【思考】
这个片段和之前的片段二的设计大体一致,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知道,在一篇文章中,除了人物描写,还可以有一些景物描写,它可能不是文章的重点,但是好的文章中一般少不了细致的环境描写,也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有在文章中加入环境描写的意识。
片段五:牛刀小试
师:欣赏公益广告《文明》,看完视频后,屏显四张截图,让学生围绕刚刚的短片,任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如:扔垃圾,挪重物,取风筝,搭电梯,等老人,在雨中……),发挥想象,写上一段叙述性文字,100字左右。
要求:有充分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时间三分钟。
师:交流刚刚的习作
可以学生评价、小组评价、老师小结
【思考】
这个片段的设计,是让学生们能够对当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并加以实践运用。再拿这个片段描写和课堂前完成的那一个片段作文进行比照,会發现有意识地在文章中加入一些人物和环境描写,会使得自己的文章内容充实很多。大部分同学,会明显地收获到写作的成就感。
【案例分析】
作文的心理动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文的写作兴趣、热情的培养,二是作文成功感、成就感的培养。而这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在薄弱初中的作文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作文心理动力——积极性、主动性、迫切性的培养,才有可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在薄弱初中,作文课上,又如何培养学生们的作文写作兴趣、热情以及成功感和成就感呢?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进行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一、培养作文的写作兴趣、热情
1.首先,身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有能力的,即使他们是薄弱中学的学生。所以,我们应尝试着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就算是那些作文功底不强的学生,也可以分辨出同学们的作文孰好孰坏,优点和缺点各在哪里。这节课上,我们通过学生对同伴作文的互评互改来实现学生的互动性,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大家点评,说不足的时候,不会显示学生的姓名;同学互评的时候,只谈优点,无形中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赞扬。在难得一次的公开课上,在这么多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得到这种正能量的鼓励,对于这些薄弱中学的同学来说,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会激发他们作文写作的兴趣。
2.其次,在作文训练方式上,尝试着通过“互动性”来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这种“互动性”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某种“活动”的参与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比如,我们选择雪地抬芭蕉叶的素材来让学生们描写,就是因为铜井中学初三1班刚刚开展过这个活动,每个同学都参与了这个活动,而且参与的时候热情高涨,老班还恰好留下了一组活动的照片。这样一来,同学们就有话可写了,在点评同学的作品时,也有话可说了。
3.再次,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可以通过“情景化”“题型化”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情景化”的作文题目设计是为学生模拟、创设或者重温一个生活情境、情景,把学生推入这个具体的情景中去,从而让学生们有话可写,产生强大的写作动力。比如,这次的作文训练,我们设计了回放“运芭蕉树叶”的一组照片,把同学们带入到当时的情景中去,去回忆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片段,从而激发写作的动力。
二、培养作文成功感和成就感
1.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注重层层深入。从一开始不加指导就布置写作任务,到课堂上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后修改作文,再到指导环境描写后的二次修改,学生们逐渐发现自己的片段描写越来越像那么一回事了,慢慢也就越来越不害怕写作了。这就是作文修改的动力系统的构建。
2.在教学的方法上,我们引导学生们从教材中,从熟悉的名家名篇中汲取写作的方法,并加以归纳,然后再提供一些备选词汇,引导他们展开多方位描写。这也是作文学习兴趣激发的动力系统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学好教材,用好教材,让教材为我们的作文学习服务。
三、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思想的背后是一种强调写作动力(真情实感、写作创意、写作习惯)、写作思维操作的写作教学观念。我们考虑到铜井中学的学生们大多是留守儿童,接触社会网络的机会不多,所以,让他们去写一写自己身边事和身边景,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写作创意,并逐渐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养成写作思维。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有意识的作文动力体系的构建,逐渐解决薄弱初中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素养,以整体提高薄弱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实现写作事业心(意志)的培养,激发作文学习兴趣。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薄弱初中作文动力体系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L/2013/16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