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信贷资金支持陕西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效率研究

2018-09-30骆昭东

西部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信贷资金经济增长新常态

摘要:近年来陕西省贷款增速下降的现象引起社会各方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质疑。本文研究表明,信贷资金对陕西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在经济新常态下,信贷与陕西经济增长的关系已发生重要变化,高速信贷增长模式难以为续,提高实体经济产出效率才是增强信贷资金利用率的前提。应从加强信贷资金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支持等方面入手,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助力陕西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信贷资金;陕西省实体经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8-0092-02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呈现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沉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特征,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陕西省经济总量也由前几年12%左右的高速增长回落至7.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动力发生改变。于此同时,陕西省贷款增速也出现了回落趋势,并引发社会各界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担忧和疑虑。因此,本文对贷款支持陕西实体经济力度和效率进行了专题调研,为解决贷款与GDP增速双重下降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支持陕西经济发展提出决策建议。

一、从信贷资金供给角度看,贷款支持陕西实体经济力度和效率在增加

(一)贷款供给效率有所上升

贷款由金融机构存款转化而来,在存款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贷存比下降,那么将会有大量冗余资金滞留于银行体系并未投入实体经济。西安分行统计数据显示[1],近年来虽然贷款增速呈现逐季下降趋势,贷存比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一定程度上升。2013年至2017年,陕西省本外币贷款增速由17%下降至11.5%,但按余额计算的贷存比却由64%上升至71%。这表明,并未有冗余资金滞留于银行体系,金融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反而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二)信贷对经济支持力度在增加

由于贷款增速和GDP增速均出现了下降,因此单纯从增速或总量上看,很难区分究竟是经济减速引起贷款减速或者是贷款减少引起经济增速下降。但可以运用每百元GDP信贷投入量这一指标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如果经济增速在下降,但这一指标在上升,那么实体经济实际利用的信贷资源仍然是在增加的。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2014年每百元GDP信贷投入量为108.4元,2015年这一指标上升至121.6元,2017年,这一指标快速增长至286.2元。陕西省经济每创造百元GDP的信贷投入量是仍在增长的,这表明信贷投入不仅没有引起经济增速下滑,反而有可能是阻止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的重要支撑力。

(三)信贷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信贷配置效率指信贷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的各个产业或地区之间的分配效率[2],信贷配置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从地区信贷资金分布看,榆林地区信贷资金占比由2015年末的9.3%下降至2017年6.89%,安康、商洛的信贷资金占比由4.0%上升至4.1%,西安信贷资金占比由63%下降至62.9%。信贷资金地区配置呈现从榆林高风险区向陕南等低风险区转移,从西安地区高度集中向周边区域转移,这对控制信贷风险、优化经济结构均具有较大作用;从行业信贷资金配置角度看,2016年,陕西省第二产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2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贷款占比分别下降了0.06和0.3个百分点,这与第二产业是陕西省GDP主要贡献者的产业结构较为相符。2016年,第二产业每百元GDP信贷投入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68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61元和2.29元,这也证明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第二产业以支持经济发展。

二、从实体经济资金需求角度看,信贷需求和利用效率在逐年下降

(一)经济投资效率在下降

投资效率一般由增量资本产出率反映,即增加一单位产出所需的资本量(ICOR)①。一个经济体资本边际产出率越高,说明一单位产出所需的资本量越大,其投资效率和生产效率就越低[3]。2012年、2013年陕西省ICOR值分别为86.51和97.12,投资效率较高;2015年、2016年分别增长至103.7和109.1,说明经济投资效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投入的资本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陕西省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调整和转变。在实体经济投资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即使有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到经济中,其带来的经济增长数量将是非常有限且在逐渐减少的,这也说明单靠规模信贷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维续。

(二)企业信贷融资产出效益在降低

信贷资金最终要投入到企业生产中,并带来效益增加,才会增加经济产出。但如果效益下降,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将会减少,有的即使拿到贷款也不会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信贷融资的产出效益一般用利润总额与新增贷款的比值表示,该数值越高,表明单位贷款带来的企业利润越高,企业融资意愿也越强。以陕西省工业企业为例,2014年末这一比值为2.65,2015年末下降至2.26,到2016年继续下降至1.33。这表明企业信贷融资的产出效益在下降,如果继续大规模向实体经济投入信贷资金,不仅不会带来更高的经济产出,还有可能使得部分企业由于融资成本上升而出现亏损。

(三)实体经济贷款融资需求在减弱

实体经济投资效率在下降,企业贷款融资产出效益也在下降,企业贷款需求必然会减弱。根据人民银行调查显示,2016年以来,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强,贷款需求不旺。2016年4季度,陕西省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为52.78%,位于2009年以来最低点。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逾期指数为26.79%。由于企業对经济预期不好,贷款需求较弱,因此造成银行普遍出现“资产荒”[4]。

三、新常态背景下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呈现新的特点

一是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与信贷增长互为因果,经济增速下滑会引起贷款增速下降。但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由于实体经济投资效率和企业的产出效益下降,即使信贷规模大幅增长,其带来的产出增加值却在下降,信贷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只会造成百元GDP信贷投放量的上升,经济增速却没有相应增加。而受经济投入效益和企业融资需求下降影响,贷款高速增长的趋势也难以维持。因此,单纯依靠贷款增长将不会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5]。

二是高速信贷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在新常态下,由于经济与信贷增长的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水漫灌式信贷增长模式将会更加激化原已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容易形成经济低增长、信贷高投入的恶性循环。在实体经济投资效率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贷款投入的边际效益将进一步降低,为维持同样的经济增长将需要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更多的信贷投入又会造成贷款投入的边际效益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造成金融风险集聚和蔓延。资本产出效率和企业信贷融资效益下降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2016年以来陕西省不良贷款率反弹压力较大,榆林地区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如果实体经济的效率没有得到改善,一味地加大信贷投入刺激经济增长,将会带来更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反弹和区域金融风险的暴露。

三是信贷调控应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无论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还是陕西省经济实际情况,仍然处于消化前期经济刺激政策的时期[6],金融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债务水平偏高、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风险尚未排除等问题仍然存在。与此同时,经济增速有所回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动力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信贷调控一方面要防止由于信贷大规模增长加剧高杠杆、高负债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信贷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四、进一步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促进陕西经济追赶超越

(一)加强信贷资金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基础上,信贷投向应与陕西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能转换相配合。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对钢铁、有色、建材、煤炭等传统产业,要配合陕西省去产能、促转型的发展任务,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二)加大对高杠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确保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

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对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实行逐渐退出,推动企业降低产能;对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要逐渐通过债转股、直接融资等方式降低杠杆率;对长期亏损、失去偿债能力的企业,要逐步压缩信贷投放直至完全退出;对存量信贷资产,建议借助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等途径,实现盘活重整。

(三)制定配套性财政金融政策,为信貸增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积极出台降低企业税费、人工、用能和物流等费用的相关政策,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利润和负债能力;积极推动不良资产处置,用好用足现有核销政策,加快核销进度,防止由于不良贷款反弹影响信贷发放力度;建议加强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建立起多渠道监测体系和信息交换机制,做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风险预警和防范工作。

(四)全面提高企业资本产出效率,为信贷增长创造客观经济条件

由于实体经济产出效率下降制约着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提高生产效率才是促进信贷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建议大力实施陕西省创新驱动战略,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出效率的提高;充分利用陕西省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各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注 释:

① 计算公式为ICOR=ΔK/ΔY,其中,ΔK为资本变化量,用资本形成额表示;ΔY为产出变化量,用年度GDP变化量表示。由于数据获得性问题,本文用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代替资本变化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主要项目表[EB/OL].

http://xian.pbc.gov.cn/xian/129424/3565384/index.html.

[2]李世军,陈少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配置研究[J].时代金融,2016(32).

[3]杨佐平,沐年国.ICOR: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9).

[4]周茂华.从资产荒到负债荒,下一站?[J].金融市场研究, 2017(7).

[5]张晓慧.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健[N].人民政协报,2017-2-14.

[6]李英东.从长期视角透视近期经济减速的成因与稳增长的依据与条件[J].兰州学刊,2018(2).

作者简介:骆昭东,男,博士,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为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主要从事经济金融监测与分析研究。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信贷资金经济增长新常态
农发行10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夏粮收购
基于违约状态联合概率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间优化配置模型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房地产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实证研究
信贷资金流入并非股市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