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乡村地区宗教组织参与公共卫生治理行动的观察

2018-09-30张宁

西部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防治

摘要:在提出问题,进行文献回顾、研究设计、研究准备的基础上,以甘肃省E县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实践为考察对象,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田野调查技术,以两家清真寺为例,深入分析宗教组织参与西北乡村地区艾滋病防治的行动逻辑和影响,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引导宗教组织这种地方性知识系统参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防治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富有成效的,各级政府特别是卫生疾控部门要增强“文化敏感性”,从而发挥“文化免疫力”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宗教组织;艾滋病;防治;治理

中图分类号:R1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8-0047-06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初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8号)提出的工作目标中包括“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在防治措施中提出“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深入开展大众人群宣传教育。持续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提出“到2030年消除艾滋病等流行病。”在防艾措施和方法中,除了生物医学工具外,社会文化工具也是重要且有效的。我国自20世纪末期制定的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中,均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出过具体目标率且在宣教工作方面都有明确要求。如下表所示:

农村、边远、少数民族等地区的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一直是政府、社会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更是关注的焦点。上述三类地区因经济发展基础较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有待提高等原因,在治理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艾滋病问题时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为紧迫的任務(如提高预防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采取针对不同人群的干预措施等)。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各地各部门探索总结出适合不同人群的宣教和预防干预方法,这其中就包括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北乡村地区动员和引导宗教组织参与艾滋病预防宣教、关怀救助、行为干预等行动。本项研究以甘肃省E县清真寺近年来参与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为研究背景,选取不同教派门宦的两家清真寺参与行动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描述两家清真寺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具体行动,比较分析其结构功能,讨论宗教组织参与防治艾滋病的行动逻辑和影响。

二、文献回顾、研究设计、研究准备

(一)文献回顾

一是农村公共卫生治理之艾滋病防治研究。我国学术界对农村地区的艾滋病防治给予重点关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短板在农村地区保持有清醒的认识并开展积极的研究。所涉及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分布地区多与农村贫困地区重合且疾病对感染者及其家庭的影响是全方位的[1];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日常生活、生产等活动中获得社会支持和存在的社会排斥、社会歧视问题[2];西南彝族乡村地区吸毒且又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群的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干预行动[3];四川凉山州县域情境防治艾滋病的民族志[4];乡土中国与艾滋病防治的分析[5];云南、河南农村地区艾滋病传播的人类学分析[6]。上述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两省和中部地区的河南省的艾滋病疫情严重县域为调查研究对象,从艾滋病传播的影响、感染者/病人的救助关怀、吸毒感染者的戒毒干预等方面详尽地呈现出川、滇、豫三省农村地区应对艾滋病问题公共卫生治理的面貌。

二是宗教特别是清真寺功能的研究。西方学界对于宗教功能研究历久而弥新、成果丰硕,第一代以韦伯与迪尔凯姆为代表开创对宗教功能研究范式,第二代以结构功能主义的帕森斯和默顿为代表,第三代以伯格和卢克曼为代表倡导新(多维)功能主义,新近一代以斯达克为代表,研究更重实证性和解释性。西方学界研究以“结构-功能”范式贯穿宗教功能研究始终,具有重要影响力。我国学者杨庆堃所著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提出发散型宗教概念,认为宗教发挥多样功能,以组织形式出现在中国社会中;李向平提出“镶嵌型的公共宗教”,姚南强对宗教功能主义研究的梳理等也有一定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杨凤岗对美国学界兴起的科学的宗教学和“强纲领”学科的介绍对宗教功能研究具有启示作用。

国外最早对我国清真寺功能进行研究的有日本人小林元,他所著的《回回》提到回教寺院的内涵与外延;雅绍克《中国清真女寺史》探讨女寺权力、知识资本、两性、国家以及社区的互动;杜磊《错位的中国》、狄龙《中国穆斯林回族社区》、以色列利《穆斯林在中国》等著作中都对清真寺功能研究有所涉及。国内杨永昌《漫谈清真寺》、佟洵《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此外丁宏、姚继德、李吉和、杨文炯、周传斌、马宗保、马强等人的研究均涉及清真寺的功能。以上研究主要集中在仪式、教育、文化、艺术、社会网络、慈善、经济等领域,涉及清真寺在防艾行动的研究成果较少。

(二)研究设计

一是本项课题的研究内容。首先是对两家清真寺所参与防艾行动的举要,即宗教仪式中的预防宣教、参加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学习、对感染者的关怀救助、参与社会组织——星月互助小组的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项目。其次是对清真寺参与防艾行动的逻辑分析,即清真寺内部组织结构在防艾行动中的功能体现和卫生疾控、民族宗教等政府部门动员并引导宗教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第三是讨论宗教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实践内涵,分析其对我国“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艾工作原则的实践、丰富和拓展,有关部门要提高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免疫力意识,要注意动员和引导好地方性知识系统持续参与乡村地区防艾行动。

选取以上两家清真寺的原因基于:UAH寺为E县代表性清真寺,历史悠久且有爱国爱教的传统,该寺热衷于寺坊和社会公益,在县州伊斯兰教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对参与禁毒防艾行动非常积极,特别是在参与禁毒行动时表现突出[7],是县民族宗教部门经常安排重要政策法规宣教的代表性承办宗教场所之一。JC大寺所在的三甲集镇JC村是全镇和全县禁毒防艾工作的重点地区,该寺在参与当地政府主导的禁毒防艾行动中表现积极,为寺坊穆民的和谐稳定做出了成绩,获得县民族宗教、卫生疾控、公安禁毒等部门的一致肯定。

研究思路设计图

二是研究方法。采用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田野调查技术,结合调查问卷等获得被调查清真寺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从当地基层卫生疾控、民族宗教、伊斯兰协会等部门与机构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挖掘清真寺如何运用其宗教资本与内部组织结构各要素参与艾滋病的预防宣教、救助关怀等行动。遵循一般质性研究的路径,即“资料简化——资料展示——资料分析”[8]的研究逻辑,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处理并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三)研究准备

E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该县总人口22.7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是一个穆斯林聚居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临夏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商人员在云南、新疆等省区的流动往来,毒品也随之传入。E县特别是三甲集镇受毒品危害严重,1999年被列为全国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县。自1996年在云南省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发现E县籍艾滋病感染者至今,E县艾滋病疫情人数一直居于全州前位,2011年前通过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群占全县艾滋病感染者比重最大。通过实施禁毒防艾治理措施,2009年E县摘掉了全国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县的“帽子”。自2004到2013年,卫生部和甘肃省在E县建设了两期“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在三甲集镇建成E县中西医结合医院美沙酮门诊,开展吸食海洛因成瘾者维持治疗,同时积极探索宗教组织参与的预防宣教和关怀救助防艾行动,这些防艾行动作为典型经验介绍到全国示范区项目办及在当地推广。

基于E县对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的艾滋病的治理实践和典型经验,课题组在甘肃省疾控中心(甘肃省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管理办公室)、E县卫生疾控和民族宗教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对城关镇与三甲集镇的两个乡村穆斯林聚居坊中的UAH寺和JC大寺的防艾行动案例开展观察和分析。

三、宗教组织参与防治艾滋病行动的观察举要

为了落实中国政府有关防艾规划和计划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探索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有效机制,建立以农村乡(镇)和城镇街道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网络,为艾滋病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和关怀,开展宣传教育、监测检测、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重点地区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卫生部从200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E县被确定为第一轮全国第二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县,2004年6月正式启动。项目建设期间,E县结合县情积极探索并实践地方性知识系统——宗教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一系列行动,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一)在宗教仪式中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两家清真寺在县卫生疾控和民族宗教部门的动员和属地镇村的引导下,利用伊斯兰教重大仪式节点,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国家防艾政策法规对各自寺坊穆斯林民众进行宣讲。我们参与观察了UAH寺和JC大寺在寺坊主麻聚礼日进行防艾卧尔兹宣讲的整个过程。虽然两家清真寺的教派门宦不同,但在两位开学阿訇做防艾卧尔兹时都认真严肃地宣讲国家有关防艾政策和法规。以下我们整理出了两家清真寺主麻日宗教仪式卧尔兹宣讲主要内容:

UAH寺 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中午 JC大寺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中午

卧尔兹演讲开始,由开学阿訇用汉语宣讲三十分钟,主题包括:涉及寺坊内部事务的处理;宣讲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紧迫性,寺坊近年来发现的吸毒人员逐渐减少,寺管会一直积极参与禁毒,积极帮扶染毒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问题。县上对毒品问题非常重视,禁毒是全县和咱们寺坊长期关注的大事,寺里会不断宣传禁毒。艾滋病是另外一个“毒品”,作为穆斯林应崇尚伊斯兰教的道德约束,作为丈夫、父亲、儿子应以家庭和睦和寺坊安定作为每个人生活的基本要求。不沾染毒品就不得艾滋病,男女关系正常就不得艾滋病,毒品和艾滋病一旦沾染,自己身体和家庭就会破坏,穆斯林是最优秀民族之一,对毒品艾滋病这样的害人东西应深恶痛绝,不可破坏寺坊的安定。 卧尔兹演讲开始,由开学阿訇用汉语宣讲二十分钟,主题包括:寺坊中几个消乙寺之间内部关系方面的事情;宣讲近期随寺管会主任一起参加县统战部、宗教局、伊协组织的重点宗教场所及宗教人士建设和谐E县座谈会情况,简要说了JC大寺管委会主任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大寺在禁毒和防艾中的做法的情况。号召寺坊穆民自觉抵制毒品,防止艾滋病传播危害自己和穆民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的生命健康。

从两家清真寺阿訇的卧尔兹来看,防艾宣讲主要基于禁毒在E县的重要议程,从吸毒人员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角度,对寺坊穆民宣讲艾滋病的感染途径和危害。宣讲中结合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穆民日常生活遵守的准则,以寺坊和家庭的和谐和睦作为防治艾滋病目的。

(二)参加州/县卫生疾控与民族宗教部门联合举办的防治艾滋病知识和政策培训学习班

两家清真寺作为E县代表性宗教场所,是州/县卫生疾控、民族宗教重点邀请的培训学习清真寺。据统计,2004年6月至2012年底,两家清真寺均派人参加有关防治艾滋病知识和政策培训学习,E县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连续八年每年都与县民族宗教局联合举办“E县宗教人士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两家清真寺每年都派寺管会主任和开学阿訇参加培训,UAH寺还于2009年、2011年赴州上参加全州宗教人士禁毒防艾知识政策学习会议。在我们深入访谈UAH寺寺管会主任,就参加培训学习班有怎样体会时,寺管会主任回答说:

“记得在2004年年末举办的首期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会上,当时的县长妥建福是亲自到会讲话做动员的。他说要把宗教工作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统一起来,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保护信教群众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一件行善积德的民心工作,在各种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向广大信教群众讲解防治知识。听完县长的动员讲话和一些专家的讲解后,我和阿訇就感觉到艾滋病的危害挺大的,作为宗教界人士不能坐视不管,得在寺里好好宣教寺坊穆民。”(访谈时间2011.11.20)

我们在访谈JC大寺寺管会主任时了解,防治艾滋病知识理解起来复杂不?贵寺如何将防治知识放在寺里做宣教的?寺管会主任回答说:

“我听县上医生讲的意思,大概就是跟毒品有关,我们这里吸毒的人多,禁止好毒品,就能禁止艾滋病。所以寺里面专门还研究过在寺坊主麻日、三大节时,让阿訇呀满拉呀从禁毒的方面讲讲艾滋病的事。县上的医生也被我们邀请进寺做宣传活动,在三甲集我们寺是首家邀请医生们进寺的。”(访谈时间2011.11.22)

以上两则访谈记录资料,大致反映出了两家清真寺寺管会负责人对参加培训学习班的积极态度和组织艾滋病防治知识在清真寺的宣教行动。

(三)参与E县社会组织——星月互助小组的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项目

JC大寺参与星月互助小组的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项目,缘于E县疾控中心和E县美沙酮门诊联合组建的社会组织——星月互助小组在2009年申请的第六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该项目为E县疾控中心马吉成医生与县美沙酮门诊高玉明主任针对参加维持治疗的穆斯林吸毒人员的戒毒行动,项目经费3万元,干预目标人数为80人。该干预项目的主要内容为高玉明主任联合三甲集镇派出所及三个行政村,动员在公安机关登记注册的吸毒人员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从而替代对海洛因的依赖。高玉明主任本身为虔诚的穆斯林,为开展干预项目他走访三个行政村的几家清真寺(包括JC大寺),邀请清真寺参与禁毒防艾项目,主要是派人同门诊医生入户做劝解随访工作,目的是劝说吸毒人员坚持服用美沙酮来替代海洛因以及对吸毒人员的健康教育。我们对高主任和JC大寺阿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访谈,对高主任和JC大寺开学阿訇访谈时间分别为2012年3月20日和3月23日,以下为谈话整理:

“为什么邀请清真寺参与您的门诊禁毒防艾干预项目?”(调查者)

“门诊自2006年开设的前两年期间,来门诊参加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比较少。为了扩大治疗影响和示范区建设的工作需要,县疾控中心和门诊积极申请了全球基金项目,以星月互助小组的形式开展干预行动。有了一定经费的支持,门诊和星月互助小组就得去动员一些吸毒人员来门诊维持治疗,其部分治疗费用可以获得减免。除了治疗外,门诊和小组还要对戒毒治疗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教和发放些宣传资料及预防用品。”(高主任)

“怎样与JC大寺合作的?”(调查者)

“E县的清真寺这些年都积极参与禁毒防艾工作,特别是在三甲集,禁毒工作是每家清真寺必须参加的。JC大寺所在的行政村为禁毒防艾重点地区,JC大寺的参与热情高、有禁毒宣教的基础,门诊联系JC大寺很顺利。项目进行的一年中,JC大寺同门诊工作人员入户三次,对门诊干预项目提供了很大帮助。”(高主任)

“贵寺参与门诊干预项目是怎样进行的?”(调查者)

“我主要跟著高主任他们入户,对参加戒毒的寺坊穆斯林进行劝说,让其坚持戒毒吃药,不要再碰毒品,珍惜戒毒的机会,爱护生命和家庭。”(开学阿訇)

“阿訇参与入户对戒毒者有什么影响?”(调查者)

“戒毒的穆斯林表示阿訇很重视戒毒的事,阿訇对寺坊穆民的关心和寺坊安全的重视。”(开学阿訇)

(四)间接参与E县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关怀救助艾滋病患者行动

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建设中就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有着具体要求,是示范区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E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自身财力紧张,在示范区工作办公室的大力协调下,为全县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提供免费的救治关怀和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同时还部署要求辖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尽最大努力避免社会歧视传染性疾病患者,做好因病致贫感染者和病人的帮扶工作。JC大寺参与了本寺坊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关怀救助行动①,我们就此访谈调查了JC大寺寺管会主任和E县疾控中心马文孝医生,对马医生、寺管会主任访谈时间为2011年11月21日和11月22日,访谈整理如下:

“请马医生介绍下三甲集镇JC村马姓感染者关怀救助的情况”(调查者)

“JC村马姓感染者的关怀救助事迹是E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关怀救助案例,曾作为优秀经验选编到《甘肃省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经验选》一书中。马姓感染者是县疾控中心2007年2月发现并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时发现时马姓感染者身体状况非常差,在询问其病况时自述是严重结核病,看了好几家医院就是看不好,已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我们工作人员几经询问下,马姓感染者承认其有过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的经历,通过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在马姓感染者同意下,验血实验确诊了HIV抗体检测为阳性的结果。随即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立即展开对其的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一直想办法为其减免各种治疗费用,同时申请到县民政局每月100元的最低保障补助。通过近几年的坚持治疗,马姓感染者的身体状况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水平上。”(马医生)

“那怎样安排清真寺参与关怀救助行动的呢?”(调查者)

“县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即县疾控中心是直接负责关怀救助感染者和病人工作的,因病人和感染者身份特殊不宜公开其病情,办公室一般出面协调县里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以及感染者或病人所在的村委会和社区处理关怀救助事宜。下面乡镇和村委会、社区按照因结核病、丙肝等传染性疾病致贫部署安排对感染者或病人的帮扶工作,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感染者或病人的隐私权,又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帮扶支持。E县是个穆斯林聚居地区,清真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县里的很多清真寺都参加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因病致贫也是贫困户的一种,马姓感染者得到自己所在寺坊清真寺的帮扶是正常的。”(马医生)

“请主任介绍下贵寺如何帮扶寺坊里的贫困户的?”(调查者)

“JC大寺寺坊有600多户3000多人,是JC村最大的寺坊。寺坊里的贫困户较多,寺里一般对村委会安排的最贫困的人家进行一定的帮扶。我们得知马姓贫困户是因病致贫的,听说县上、镇上、村里都挺重视的,我们清真寺也不能不帮扶一把嘛,所以在一些节庆时间送些粮油给他家,算是清真寺的一点心意。我们大概知道他的病可以得到县上的专门治疗,但还是有一定的花费,有时也问问他的病情怎样,多鼓励他坚持治疗,有什么困难可以告诉寺里,寺里尽量给予帮助。”(寺管会主任)

通过上述访谈调查JC大寺的关怀救助行动是以帮扶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方式间接开展的,虽然提供的帮扶有限,但给予感染者宗教情感上的慰藉,让其感觉到来自寺坊和清真寺的关怀。

四、宗教组织在公共卫生治理中的行动逻辑分析

(一)清真寺内部组织结构在防艾行动中的功能体现

通过上述两家清真寺参与防艾行动的观察举要,为了更加直观的反映出清真寺在防艾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结构功能,绘制出如下图所示:

清真寺防艾行动结构功能示意圖

一是寺管会的组织动员和关怀救助功能。2006年5月12日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的 《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清真寺设立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负责教务、寺务和其他有关事务的管理。”第八条规定:“寺管会要实行集体领导,其职责是:向本寺坊穆斯林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协助政府贯彻好司法、教育、婚姻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引导、鼓励本寺坊穆斯林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宗教和睦和社会和谐。”UAH寺、JC大寺的寺管会组织动员寺坊穆民防艾行动和JC大寺对感染者的关怀救助行动都体现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对寺管会的要求精神,而且清真寺本身也倡导扶危济困的宗教公益理念,JC大寺积极参与关怀救助本村的感染者也体现出了这一理念。

二是卧尔兹的话语仪式及其影响功能。“卧尔兹”意为“劝导”之意,穆斯林重要宗教仪式上宗教职业人士所做的卧尔兹对信众具有巨大影响力。将艾滋病防治主题植入卧尔兹中宣讲,对防艾知识知晓率和提高广大穆斯林信众的防艾意识有很大促进作用。卧尔兹的话语仪式是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信众获得重要宗教、社会、生活等信息的独特通道,在庄重的宗教仪式过程中卧尔兹的劝导作用对每一位穆斯林聆听者的导向功能显而易见。

三是哲麻提的寺坊社区网络功能。“中国西北地区回族穆斯林社会,存在着一个看似无形却时时处处都能感知存在的社会网络系统。共同的民族文化是这一网络系统的基础构件,共同的伊斯兰信仰是联络回族穆斯林族群情感的重要纽带。”[9]哲麻提意为穆斯林寺坊社区,两家清真寺都有一定的相对固定的寺坊边界,在寺坊中有长期居住的穆斯林信众,通过清真寺——寺坊——穆斯林家庭或个人构成了一个社区网络。在这样的网络体系中,清真寺与每位寺坊里的穆民都是互相交织和影响的,寺坊的和谐与穆民的和睦关联在一起。在应对艾滋病问题时,寺坊网络中的清真寺和穆民是共同体,清真寺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四是阿訇的解经宣教和入户劝诫功能。阿訇入户劝诫可以看成是一次即兴卧尔兹演讲。“宗教职业者的引导和号召能力是宗教发挥世俗作用的核心和关键。”[10]JC大寺阿訇入户所做的劝诫带有很强的宗教约束与教导的意涵,这些劝诫话语带有明显的伊斯兰教的宗教精神控制作用。在干预吸毒人员坚持服用美沙酮维持治疗时的劝说,会对戒毒人员产生一定的宗教规束作用,对坚持戒毒治疗有正面帮助。这也是E县美沙酮门诊邀请清真寺宗教职业人士入户随访的独特意义所在。

(二)卫生疾控、民族宗教等政府部门动员并引导宗教组织参与防艾行动

E县的县情决定了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有必要联合民族宗教部门,动员全县清真寺及其他宗教组织参与培训学习及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引导当地重点村镇的代表性清真寺参与对感染者的关怀救助、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行动。E县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将本县清真寺纳入政府主导的治理艾滋病问题的资源结构中,清真寺从参与治理艾滋病行动中树立了关怀寺坊穆民健康、维护寺坊社区和谐稳定的社会形象,政府从治理效果的角度来看收获了更多的治理成绩和应对长期性、复杂性、社会性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地方治理经验。卫生疾控联合民族宗教部门组织全县宗教组织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清真寺的寺管会主任和阿訇都被请进专题培训班、学习班,就艾滋病综合知识及其预防的政策法规开展普及工作,对清真寺所在寺坊社区开展好有关防艾宣教行动提供了坚实保障。E县按照因病致贫的感染者给予关怀救助的要求,间接通过JC大寺在寺坊附近相关感染者家中开展帮扶关怀行动,既体现了代表政府“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感染者的具体贯彻落实,也体现了清真寺对寺坊穆民的健康和人文关怀及帮扶,让感染者在心灵上和精神上得到政府、社会、宗教的关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继续生活的力量。JC大寺参与星月互助小组的美沙酮门诊静脉注射吸毒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行动,也体现了宗教广为乐施慈善公益的本质特征。JC大寺阿訇和寺管会主任同美沙酮门诊医疗人员随访服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一同开展健康教育和坚持服药的解释说明行动,阿訇就此专门以“卧尔兹”形式进行劝诫,对有关吸毒人员起到一定警示提醒作用,对克服治疗期间偷吸毒品起到一定的劝阻效果。

五、余论

(一)宗教组织参与防艾行动丰富和拓展了我国“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艾工作方针的实践内涵,是对 “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等的具体实践

“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艾工作方针,给鼓励支持宗教组织参与防治艾滋病工作提供了契机。宗教组织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方面已经发挥出较大的积极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E县的个案表明,在抗击艾滋病流行过程中广泛有效的组织动员包括宗教组织在内的一切地方性知识系统,结合它们的组织特点和性质,开展防治行动是符合因地制宜治理艾滋病问题的应对策略的。宗教组织因其在信教民众中拥有影响力、号召力,可以将国家防艾的政策、法律、知识等内容通过宗教人士宣讲的途径和信教民众固有的社会网络关系,向更大更广的人群范围覆盖,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掌握防艾知识,形成对高风险行为的自觉抵抗意识,能够巩固和提高群众防艾知识知晓率。

(二)做好乡村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特别是要注意动员和引导好地方性知识系统可持续性的参与防艾行动,有关部门要提高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免疫力,这有利于应对防艾工作中的诸多挑战

宗教组织——清真寺以哲麻提为基础对“围寺而居”的广大穆斯林信众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将艾滋病防治的有关知识通过宗教人士——阿訇、满拉等向穆民以“卧尔兹”的形式宣讲开来;通过寺管会组织动员教坊穆民积极参加有关卫生疾控部门组织的防艾干预活动,这都是围绕清真寺这一在穆斯林信众中影响力巨大的文化场域体现和参与的。在穆斯林聚居地区进行防艾宣传教育时,要重视清真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当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正在开展大规模的“解经”行动,要求宗教人士(阿訇、满拉等)有责任和义务对全球化过程中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回应。公共卫生部门在对穆斯林群众进行防艾知识宣教、感染者救助关怀和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时,要考虑与清真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取得更理想的实际成效。清真寺代表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资本,通过参与艾滋病防治这样的社会公益行动,能促进宗教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体现提供社会服务的宗教价值。有学人指出“回族社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清真寺的力量,伊斯兰教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区组织资源长期存在,必须积极借助伊斯兰教文化资源实现对社区的整合,实现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伊斯兰教独特的社会工作功能的良性互动。”[11]

从公共卫生学科角度出发防治艾滋病,对参与防艾的体认只能是单一的、纯预防医学功能性的。卫生疾控部门要增强“文化敏感性”,从而重视“文化免疫力”的作用。庄孔韶先生提出“作为文化的组织”,是想强调社会组织的文化结构及其文化功能,进而引申出组织文化的普遍规律。卫生疾控部门与民族宗教部门合作,结合地方民族宗教特点,引导宗教组织加入防治行动,可以提高干预防治的实际效果。

注 释:

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照卫生疾控部门的有关涉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隐私权保护的要求,我们的调查工作无法接触到感染者本人,只得到允许了解该感染者救助关怀的过程情况。JC大寺的关怀救助也只是以该感染者有静脉注射吸毒史而感染结核传染病后因病致贫的情况,在村委会的安排下,需要开展相关帮扶救助。

参考文献:

[1]李小云,唐丽霞.艾滋病与贫困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5(3).

[2]冯晓平,夏玉珍.社会结构对贫困风险的建构——以农村艾滋病患者的家庭贫困为例[J].学习与实践,2008(4).

[3]兰林友.本土的解说:宗族、族群与公共卫生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刘绍华.我的凉山兄弟:毒品、艾滋与流动青年[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5]景军.艾滋病与乡土中国[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2).

[6]翁乃群,杜娟,金黎燕,侯红蕊.海洛因、性、血液及其制品的流动与艾滋病、性病的传播[J].民族研究,2004(6).

[7]周文馨,趙志峰.从家族式贩毒猖獗到“找不到毒案子” 西部毒窝缘何脱胎换骨[DB/OL].

http://www.legaldaily.com.cn/bm/content/2009-06/25/content_1113782.htm?node=8.

[8](美)迈尔斯,休伯曼.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9]马平.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J].回族研究, 2008(1).

[10]杨桂萍.回族伊斯兰教与西部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宁夏吴忠市为研究个案[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

[11]闫丽娟.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回族社区建设之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07(3).

作者简介:张宁(1982—),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医学人类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防治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