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工具性”探究的 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

2018-09-30卜罡

职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具性中职数学

卜罡

摘 要: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当下中职生薄弱的数学基础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长期以来,教师以数学课程知识为核心架构教学流程,而中职生对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及解题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一直是模糊混淆的。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基于数学“工具性”探究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重构,通过反思数学的“工具性”特征,围绕“工具性”来重构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工具性”定位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提升数学课堂的应用性、实践性教学价值。

关键词:中职数学 “工具性” 重构教学

大部分中职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与其数学基础薄弱有直接关系。中职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而数学思维意识更是欠缺。如很多中职生缺乏对数学语言的正确理解,难以明晰数学概念,仅凭直觉来解决数学问题,导致数学推理缺乏逻辑性,数学解题方法的准确性不高,甚至对数学符号化的语言及逻辑认知不明确。鉴于很多中职生对数学课程的“远离”心态,也让很多数学教师重新反思中职数学的教学目标。“工具性”定位的提出,就是指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让学生从数学“工具性”应用中学习数学知识、方法来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形成数学意识,提升数学思维与其运用能力。为此,本文将就此展开探析。

一、数学的“工具性”与中职数学教学的重新定位

中职生对数学的学习并不积极,面对数学课程教学,“工具性”定位就是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中,以数学作为“工具”来倡导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如一些数学软件中几何画板、Excel表格软件,这些在计算、制图、制表、动画、演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也能更直观地呈现数学规律,便于激活数学课堂,也能够让中职生从中参与数学学习,激活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不过,面对数学的“工具性”,中职数学教学应该如何设定目标?过去,以数学知识、技能、数学解题技巧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显然并不适用于中职生。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直观、思维、实践”为主线的数学课堂结构,虽然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谨性结构,但这种教法使得中职数学课堂面临“五难”,即课堂知识组织难、数学知识复习难、课堂新知讲授难、数学方法巩固练习难、作业完成难。

自数学教育界提出“问题解决”数学思想以来,以数学为媒介的数学教学,也可以转向为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即由解题教学转向解决问题教学。以中职生为例,很多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生源、学习环境等影响下,数学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难题。如果仍然以数学传统教学模式来实施,中职生的数学积极性会更低。中职教育作为面向市场和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阶段,更要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设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思路,走出传统的数学知识型讲解模式,侧重于对学生数学逻辑推理、数学思维的激发,从数学问题中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一般化、特殊化等数学思维能力。正因为如此,本文将从“工具性”视角来探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重构思路,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中建构数学意识,并解决数学问题。

二、基于“工具性”来构建中职数学教学模式

1.基于认知导向来构建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

中职生群体对数学课程学习热情不够,并且很多中职生存在数学认知障碍的情况。如出现学生在数学解题时审题能力差、抽象思维弱、空间认知感低、解题逻辑混乱等问题,他们也并非无法学习数学,而是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知识方式来呈现。因此,教师需要打破数学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从个体学习走向小组学习,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渐进培养数学认知。为此,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让数学知识渗透到具体的问题中。

通过学生分组,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并討论解决方法;其次,教师要进行学生引导,指导学生从问题中挖掘思路;最后,引入学习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评价,以深刻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在构建数学问题情境中,问题是关键,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所以在情境中,问题的设置要具有目标性和指向性,问题要涵盖数学认知心理,体现为数学解题心理的转变,并要突出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养成,从解决数学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逻辑能力。

通常,以数学的“工具性”为主线来架构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学习、认知、应用实践中,完成数学操作过程,体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增强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知与理解。

2.基于操作实践来化解数学教学问题的“工具性”难题

数学问题涵盖了数学知识,而问题是数学“工具性”的具体体现。通过问题,学生可以了解数学所表达的内容,从数学问题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从具体的数学操作和解题实践,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解决难题。

笔者将学生的解题实践过程细化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数学问题来分析数学内容。问题的设计与相关的数学知识是一体的,学生通过问题来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思维,逐步完成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但是,作为数学问题,其中包括的数学知识,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既要有直观的数学知识,又要包括隐含的数学思想,要让学生从数学探究中不断体验到解决数学难题的乐趣。在第二环节中,学生要做好数学知识的应用准备。从显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来看,学生要了解数学概念、定理,明白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使用方法。但由于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对相关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运用缺失理解,使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受挫。因此,本环节要突出教师的引导,强调学生自主查找数学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第三环节是设定数学解题模型。数学模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也是融入数学思想、方法、定理、公式来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从实际问题的架构中,让学生逐步建构对数学字母、符号的理解,明白其表述的数量关系及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第四环节是寻找和确立解题路径和方法。即确定数学模型后就要解决该数学问题。比如对于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作图来分析其结果的最值问题,不用再像二次函数解题方法那样去求最值,或配方法求最值,由此减去了过多的计算,也让中职生能够克服数学逻辑思维障碍,建构数学思维。第五环节是反思并总结。在中职数学问题式解题实践中,要让学生了解解题过程,凝练数学问题,确立数学模型,完成解题路径,总结解题方法,再根据问题教学巩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加深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3.基于问题解决来构建中职数学教学目标

确立中职数学的“工具性”定位,可以让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渗透数学逻辑思维与数学方法,加强对数学问题的操作与练习,使学生在数学问题逻辑推理中,增进学习兴趣,解决数学难题。数学学科包括的知识点较多,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实例来探析“工具性”教学模式。如某二次函数,首先根据函数的性质,在几何画板中画出对应的图像,主要通过X、Y点坐标来确定其位置和开口方向,然后利用数学工具软件来求解函数值,并进行图像绘制,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这个过程是在數学软件环境下完成的,不需要学生进行多余的计算,降低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繁复性带来的学习难度,也提升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学习兴趣。当然,对于当前的数学教材,中职院校也要逐步完善数学的“工具性”特色,突出对数学知识逻辑体系的编制思路,遵循中职生认知规律,强调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体现。如对于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判断,这些知识要以理解、应用为主,而对于复数、函数最值问题,应该给予适当删减,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开展“工具性”数学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确立“工具性”教学理念,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在教师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的实用性,要联系中职生数学学情,树立数学应用性教学、工具性教学理念,突出对数学知识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融合。如引入计算器、几何画板、电子表格Excel等工具性软件。同时,在问题情境设置上,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去练习,去解决和体验数学问题。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师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结合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以小组方式进行数学探讨和交流,也让学生从分组中,相学相长,优势互补。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要给予数学课堂必要的设备支撑,特别是配备相应的计算工具,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数学技能训练。在学生方面,学生要结合自己对数学的学习情况,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知识讨论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实践活动,多与同学进行沟通,碰撞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当然,从“工具性”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优化教学方式。如在数学知识、定理、公式等逻辑演绎教学中,教师要减少学生的“演练失败”情绪,多引入现代科技工具来替代计算,在确立“工具性”教学时,也要分门别类,对数学知识进行适当取舍,避免一刀切。

参考文献:

[1]潘万伟,冯晓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初探[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

[2]戴慧.在中职数学教育中渗透建模理念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

(作者单位: 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工具性中职数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向量的巧用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