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实践 “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有效尝试
2018-09-30安世浩
安世浩
摘 要:“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影响着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而屏录式微课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实现的特点,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的课程学习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根据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辅导困难的特点,对实践“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以“设置段落格式”一课的第一课时为例进行了举例说明。实践“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有效尝试,能使中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能使中职计算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基础 屏录式 微课 微视频 分层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笔者学校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重实验,操作性较强,且学生在上课时是一人一机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指导不过来。新型教学资源——“微课”逐步地走入现实课堂,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因此,在教学改革大发展的今天,有针对性地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的特殊性与中职学生成长的特点,改革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有效尝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中职计算机基础“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切入口
1.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欠佳
一直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播放PPT讲授或者演示操作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模仿学习,也能大概了解操作的步骤,但如果演示或讲解的步骤多,操作复杂,学生无法全部记忆。尤其是笔者的授课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烹饪专业的学生,男生居多,个性活泼,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专心听讲,等到学生开始操作实验的时候,之前的记忆已无法记得。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完整地实验。两个烹饪班,每班都有49名学生。这让笔者在辅导的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影响学生的实验进度,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新生基础有差异,教学过程费力
由于笔者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学生来源多样化,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计算机教学的普及程度不同,致使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不用怎么教,相关操作已非常熟练;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打字都不会,究其原因是不懂拼音,小学语文没学好。这种窘境使得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被动,经常出现有基础的学生不想听,没基础的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教学起来十分费力。
二、实践中职计算机基础“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概念厘定
1.微视频
微视频是指一种短小的视频,短则30秒,长则10分钟,可以是电影,也可以是教学视频。微视频有多种形式,可以是用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也可以是用专业软件录制的屏幕变化视频,还可以是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动画或图片序列,可以配声音,也可以不配。
2.屏录式微课
屏录式微课是指使用专业屏幕录制软件录制的微视频进行教学活动的课程。一般利用摄像机录制的微课,要求满足较高的质量要求,通常需要专业的摄像师使用特定器材才能完成。而使用屏录式微课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和设备的限制,操作简单,教师本人就可以完成。
三、实践中职计算机基础“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有效尝试
现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Windows XP +Office 2007版)课本中第五章第2节“设置段落格式”第一课时为例进行举例说明。这一章节涉及对 Word 文档的编辑,重点是掌握段落的缩进和行距等设置,使版面规范、美观,增加可读性,为后面学习 Word 的图文混排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繁杂,如果讲解枯燥无味,时间一长,中职学生就会失去听课耐心,注意力开始分散。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机房听课的集中注意力时间在1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每名计算机教师的责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微课”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分層教学法”, 按照 “对比引入——探究归纳——任务完成——展示评价——小结与作业”的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第一步:对比引入、激发兴趣
新课的引入,采用了情境导入法,设置了一个游戏,这对于以男生为主的班级来说,可谓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设置段落格式”(第一课时)的课堂导入、创设情境示例:播放“找一找”游戏的幻灯片,游戏规则是在一堆“8”里找到那个“6”,要求不限时,不是比谁找得快,而是比谁找得轻松,不费眼力。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对比,学生意识到段落设置的重要性。
2.第二步:新课教学、探究归纳
本节课的新课教学,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一个教学任务贯穿始终,就是对《致小偷先生的一封信》进行段落格式设置,设置要求总共有10道小题,其中1~3题为旧知识回顾,4~7题为学生观看教师课前制作好的教学微视频来模仿学习,8~10题则以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
本节课观看的微视频是由专业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8.0制作完成,该软件具有良好的屏幕录制功能,能够将操作过程一一录制下来,并且有较为简单的视频编辑功能,基本能够满足微视频制作的需要。
在视频选材阶段,尽量做到“小而精”,并且具备良好的独立性、示范性和完整性,能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重、难点问题。如以本节课为例,可制作3个微视频:1~3小题为第一个视频,用于给旧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观看;4~7小题为第二个视频,用于给全体学生在合作探究前观看、学习;8~10小题为第三个视频,用于给全体学生在合作探究后观看、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机房教学软件,有针对地发放微视频给学生。学生可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完成教学目标。
3.第三步:任务完成、分层教学
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基本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解决问题,巩固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如仍有未解决的问题,学生可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帮助解决,教师针对问题较多的知识点进行统一讲解,问题较少的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对于任务完成得快的、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提高任务,要求发挥创造力,添加自己的元素并通过边框和底纹进一步美化作品,做到分层教学。
4.第四步:展示评价、当堂修改
通过教师机演示学生作品,进行成果交流,对于自己作品中的问题进行当堂修改并做好本课时学生学业的过程评价。中职计算机新大纲要求我们要改革评价机制,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评价中心移向形成性评价这一方面。要对每一名学生课前与课堂的表现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设置段落格式”(第一课时)评价示例:
5.第五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笔者对本节课中重、难点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做出简单的总结,并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回顾。
作业的布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和本节课相关的对《致户主先生的一封信》的段落格式设置,是小偷先生看完户主留给他的《致小偷先生的一封信》后的回信,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和上课内容做到前后呼应,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第二个作业是常规的打字练习,要求中文录入速度达到30个字/分钟。
四、实践中职计算机基础“屏录式微课进课堂”成效
本文针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效果不明显化,对“屏录式微课进课堂”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大程度地发挥中职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规划学习进度,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机水平不同,实现分层教学起到了明显的帮助作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圆满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充满了“1+1>2”的效应,有效地翻转了课堂,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成功实现了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邓菊丽,陈国荣.“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報,2014(5).
[2]郭玲玲.开放教育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8).
[3]胡敏.让“微课”走进信息技术课堂[J].教师新概念.教书育人,2013(12).
[4]钟英焕.中职计算机课程微课制作探索[J].中小学电教,2014(7).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