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动画暴力影响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018-09-29李轶天王英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监督制度儿童

李轶天 王英莉

摘要:媒介暴力——特别是动画暴力媒介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动画中暴力镜头,严重影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本文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研究个例,展开分析,从而梳理该作品中的媒介暴力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因应的对策,减少动画媒介暴力对青少年不良影响。

关键词:媒介暴力;儿童;分级制度;监督制度

一、事件回顾与动画暴力内容分析

(一)事件回顾

中国江苏网在2013年4月7日报道过以下事件:4月6日大约18点,8岁的冉冉、5岁的浩浩和9岁的顺顺在一起玩耍,对《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剧情进行模仿,也就是“绑架烤羊”的游戏。被绑的是浩浩和冉冉,顺顺将树下的树叶点燃了,因为当时风太大,无法控制火,导致浩浩和冉冉严重烧伤。冉冉受伤的面积大约40%,浩浩达到80%。从此案例可以知道,儿童的行为受到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直接影响。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是解码里面人物语言和行为的过程。但是因为他们有限的认知结构,往往会错解或者误读某些诙谐的暴力镜头,从而将动画片里面的“虚拟暴力”:演变成“现实暴力”。国家有关部门应当重视此类暴力伤害性镜头,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

(二)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呈现

大部份儿童都很喜爱《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一共有530集。在2005年推出,之后有大约50家电视台播放,收视率达到17.3%。这部动画片影响了青少年和儿童,以此同时一些成年人也喜欢,还一度出现“嫁人要嫁灰太狼”的说法。但是自从出现以上事件后,大家开始争议里面众多的暴力内容。

第一,此动画片的主体是“红太狼”、“灰太狼”、“羊群”和“别的动物”,就肢体、语言和外物出发,分别对里面的暴力做了一个统计,比如火药、平底锅和热开水等,从抽查的20集中发现1606次暴力,以“羊群”为施暴主体的有498次,“灰太狼”的有241次,“红太狼”的有434次,别的动物的有418次;总共出现了1806次暴力因素,有795次肢体暴力,740次外力施暴,379次言语施暴,180次恐怖音乐,此种结果仅仅是部分抽样。

3至6岁的儿童尤其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然而此阶段的儿童善于高度模仿,尤其是剧中他们认为会得到褒奖的一方。就算这个角色有攻击性也是如此。

班杜拉认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源于观察学习。从榜样那里青少年学习具体的行为。此种结果从儿童时代的回忆就可以得到印证,小时候我们总会向往美少女战士,代表月亮去消灭黑暗力量,而男孩子是蜘蛛侠。大家都会选取在人们心中的英雄角色,然而这些角色通常会对儿童的进攻行为起到刺激的作用,进而成为态度。

二、动画片中媒介暴力存在的原因分析

儿童观看的主要电视节目之一便是动画片,其会影响儿童的态度、行为和认知。当前市场上有众多成人化和暴力内容的情节,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不利。那么,动画片中为什么会有媒介暴力呢?下面分析具体的原因。

(一)政府的把关监管力度不够

主要是缺乏成熟健全的分级制度。在我国,我们没有明确区分成人的电视节目和儿童的电视节目。仅仅凭借经验来判断电视节目的编排。日本的电影根据年龄限制来进行,影像带上不仅会有对家长的要求,还有是否要家长陪同等。在日本《奥特曼》就属于限制级动画片,还要求家长的陪同才可以观看,而在我国无任何限制。《猫和老鼠》在美国也是限制级动画片,由于里面出现猫尾巴被砍断的情况,6岁以下的儿童不能观看,然而我们将其引进能够在少儿频道黄金档播出。还有《喜羊羊与灰太狼》那么高的暴力镜头却创下高达17.3%的收视率,值得反思。

(二)媒体人自身责任感缺失使节目缺乏儿童视角

由于视觉传媒时代的影响,受到利益的驱使,大众传媒凭借暴力、色情和恐怖镜头来赚取收视率。所以动画片往往会有成人化的情节,比如三角恋、打斗镜头等。用成人的视角来拍摄动画片,这严重影响儿童的态度、行为和认知。笔者强调不管是动画片还是电视剧,建构一种明确、清晰的生命观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敬畏生命,不对生命随意地伤害。

(三)家长的媒介素养不高

人们面对各种各样媒体中不同信息时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也就是媒介素养,如创造和生产的能力、选择的能力等。动画片给儿童带来的影响,除了其本身传达的信息外,还离不开家长的媒介素养。当前,学校和家长都只根据经验来决定孩子应该看什么,基本上没有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

不幸的是,本来动画片是为了让孩子放松,然而孩子却看到了不该看的画面。在我国,学校和家长都知道动画片影响了孩子,但他们没有主人翁意识,家长可能发现了动画片里的暴力镜头使孩子有了攻击行为,但他们不会进行控告和投诉,也无任何机构对节目中的暴力内容进行监管。

三、对儿童国产动画媒介暴力的思考

按照上面的分析,笔者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政府尽早明确给予儿童不同成长期的分级制度

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讨论电影的分级制度了,但从未实施。分级制度不仅可以保护青少年和儿童不受负面的影响,还给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使动画片符合儿童的年龄阶段。我们能够效仿日本的动漫分级制度。按照读者性别和年龄来分:儿童、少年、少女、青年、女性和成人动画片。面向儿童的动画的主要对象是6至11岁的儿童,比如《哆啦A梦》等;面向少年和少女的动画为10至18岁;面向青年的動画为18至25的青年男子;面向女性的动画年龄大于25岁,特别是上班族和家庭主妇。面向青年和女性的成人动画可以有性爱和暴力,但是封面应该有标志,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全年龄保护级别的动画节目或动画片应该在电视台全日时段播放,而成人动画在深夜播放。

(二)构建严格的分级审查制度体系,明确限制和适宜观看的年龄阶段

至于检查和监督电视节目,家长也应该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一旦暴力、色情镜头影响了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做出有效的处理。

从上文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描述来看,该动画作品出现的暴力镜头极多,但是我国目前缺乏严格的分级审查制度体系进行有效干预,直到出现一些儿童模仿受伤的报道,才引起讨论,黄金时段还是会播出《喜羊羊与灰太狼》,粉丝也不少。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台湾控制和掌控媒介暴力的方法。

(三)增强社会功能监督机制下的媒介督查体系

在大众传播中媒介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倡导正义、勇敢等价值,使作用有效发挥。《海尔兄弟》便是如此,讲述了海尔兄弟和其朋友环游世界,目的是想解开自然之谜,最后他们又回到了太平洋的冒险故事。由此可见,好的动画片一样有较高的收视率,孩子们能够在娱乐中学到科学知识。但遗憾的是如今缺乏这种优秀的动画片了,来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故事的发展全靠暴力来推动,且羊群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但他们是主要的施暴方,孩子很容易学会暴力。由于市场经济,大众媒体追逐利益并不错,但是不能忽视良知,不能只关注收视率不顾社会责任和公信力。应当开创一些帮助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得动画片。

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忽视动画影视剧作品对青少年儿童身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从而使全社会更广泛的意识到控制动画媒介暴力的重要性。当前,由于缺乏针对动画作品更具体和细化的审查分级制度,为此,现实生活中,仍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良性的引导,并在暴力监管中起到主人翁的作用,将孩子自身的媒介素养进行相应的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媒介素养的培养,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分辨,正确引导孩子,及时干预正在播出的有暴力的动画片。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出现了“红太狼”用平底锅打老公的场景,孩子笑了,家长不能只是笑笑。假如孩子知道不应该打人,这仅仅是动画片里的“笑果”,那么他们就不会在生活中进行模仿,假如孩子不懂,家长便要耐心解释。社会各界均应该努力给孩子建立一个没有公害的媒介环境。

猜你喜欢

监督制度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论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的问题及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平的策略
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监督体系 夯实农村经济发展根基
关于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制度
基层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